【胡说爸道007】手工制纸是个什么样的体验?

一个有趣的探索和实验,尝试用简单的方式,制作手工纸。
手工造纸是指不用机械或仅用非常简单机械的手工造纸方法,就传统手艺而言,主要原料是麻类(大麻、荨麻、亚麻、青麻、黄麻)、树皮、竹子等,而工艺方面,则比较复杂,包括:泡料、煮料、洗料晒白、打料、捞纸、榨干、焙纸等。
我这次制作方法非常的简单,直接用废报纸来制作~

在家里翻了个遍,没有找到一张报纸,电子报的普及,我好几年没有买报纸了。只好跑去县城惟一一家报亭买报纸,还是那个熟悉的报亭,只是没有了那熟悉的报纸,最后花四块钱买了一份像杂志样的周报。
刚回到家,子墨就催促我快点制作纸,我报纸还没有看了,新报纸不看有点可惜呀!就这样在子墨的催促下,快速看一页,就迅速撕下一页给她。
撕碎,用水浸泡一会儿,你要是着急的话,可以边浸湿边接着再用手撕。

拿了妈妈的不锈钢碗,找了鹅卵石,把纸浆翻来覆去的多砸几遍。

捏一捏,揉一揉,再砸一砸(嘘~碗变形了!)

哇~怎么变成粉红色啦,被子墨加了点红色颜料。是不是有点像肉馅儿呀。

找来妈妈的饭盒盖子,装上纸浆,压平。

哎呀,这小擀面杖可派上用场了!

再用卫生纸或者其他吸水性好的纸,吸取多余的水分。

用一个平底的小石头,夯实一下。

第一张手工纸就做成了!慢着~还没有取出来呀!结果也就是在这最后一步,失败了。纸和盖子粘和的有点紧,在撕下的过程中,将纸撕扯的面目全非。

吸取了第一张纸制作失败的教训,决定改用另一种方法。直接将纸浆铺在报纸上,先用手按平整,接着吸出一大部分水分。再用平底的小石头将纸浆砸紧、砸实、砸薄!下面换上干的报纸继续重复做。直到水分干的差不多了。

在新做的纸上下两边垫上报纸,放在平整的地方,用书压一压,千万记住报纸厚一点,不然把书弄湿了。

虽然不规则,画上小画还有点意思。

像不像薄饼呀!

这个应该是手工制作的第三张纸,比之前的大了些,还是那种不规则的风格。刚开始还很完整,嫌弃之前的方法干的太慢了,我就改用吹风机,没吹几下就裂开了,再又经过子墨的折腾,就变成目前的样子,手写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卞之琳的《断章》,慢慢欣赏还有点感觉,特别是有断章的感觉。

将手工制作的支离破碎的纸,用胶水固定在一张素描纸上,还应景的在封面画了这个画,《站在桥上看风景》。

我跟子墨讲了其他书友,也在做这个,还把手工纸做成纸饼,我开玩笑的说,加点盐和佐料就是烧饼了。

我们也不例外做成了纸饼,还好是法式薄饼的款式。每当做完一个,子墨就会调皮地问我,"爸爸,要不要加盐,酱油呢?加不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