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传华:他把阳光洒向角角落落(诵读:范全)
【总第111001期】



——记肇东市阳光残疾人爱心互助会会长孙根成
作者:姚传华 诵读:范全
第一次见孙会长,是在肇东市全民阅读会组织的一次活动会上。早在那次活动之前,也曾有很多人问过我:“你认识孙根成吗?”每每此时,我都会摇摇头说:“听说过这个名字,但我不认识他,他是干嘛的?”“听说他也是搞文的!”那人听我说不认识,一丝失望之情在他脸上稍纵即逝。接下来,问我这个问题的人在逐渐增多。
2019年国庆节联欢,肇东市阅读会组织了一场盛大的联欢活动,在众多人中,我一眼就看到了他,当时他很祥和的坐在狭长的餐桌后面,和喧闹的环境形成了强烈地反差,脸上的笑容让人看了如沐春风,我悄悄地问身边的美女诗人咀嚼:“他是谁?”听到答案后,既在预料之中,又在预料之外。

孙根成老师和著名剧作家李景宽老师在一起
他是残疾人爱心互助会会长,但很大一部分人包括我在内,都更喜欢称呼他“孙老师”,老师这个称呼是神圣而伟大的,这样称呼他,我们都用了十二分的真诚。第二次见孙会长,是美女播音主持艺兰姐姐带我参加的一次宴会上,也就是这一次见面,让我对孙会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和传奇,我听到了一个个荡气回肠、不是故事宛若故事的故事。他一脸平静的诉说,似乎是在诉说久远前的别人的事!把艰苦的岁月提炼城诗、把多舛的生活打磨成画,这可不是凭空说说就能做到的,眼前这个人却做到了,他的故事编成电视剧,写上四十集都不成问题,我当时心里这么想。
第三次见孙会长,是在景宽老师采访家乡诗人骥夫的家宴上,他是应我邀请而去的,记得当时他还有别的重要的事要参加,是在百忙中脱身,可谓给足了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的面子。骥夫老师有一个哑巴儿子,忙忙活活的在给我们做饭,会长知道这一情况,热心的让他拿出残疾证,看过后,授意家属抓紧换证,联系对接提升低保资金额度问题。那真诚的一幕刻到了我心里,喜好饮酒的骥夫老师可能把这事压到了酒盅底下,后来会长见到我还过问了几次,这是后话。

最近一次见会长,是在5月17日,我们诗社一行人在社长江山的带领下来到了他的办公室!他的办公室在八道街麒麟酒店北边不远的路东商服楼。楼上楼下一百多平米。一进屋,房梁上“关爱弱势群体,弘扬正义良知”的大字便映入眼帘。北墙上张贴着扶助过的残疾人照片,每一张照片后面都有一个凄惨的故事,这一面墙只是孙会长所做爱心事业里的“沧海一粟”罢了,更多的被帮扶的残疾人恐怕再有十面墙也张贴不过来!
眼前这个站立起来走路的孙会长,有谁能够想到他一路的艰辛!他从小爬行,一直爬到小学毕业。初中曾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一中,一中却没有录取他,仅仅因为他是残疾人。高中成绩优异,却又因为残疾与大学失之交臂。如果说健全人能有一个广阔的天空,那残疾人拥有的就只是残酷的牢笼、禁锢的枷锁和被捆缚的翅膀。也许,那份根植于骨子里的坚韧、坚强和执着一直支撑着他,让这个命运多舛的善良人得以冲破牢笼、砸碎枷锁,安上了一对翱翔于蓝天的翅膀,他在本没有路的茫茫原野硬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孙会长深深了解残疾人的痛苦,作为社会上最底层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呼声是那么的微弱,同时也那么的不引人注目。因此,孙会长为大众代言,为大众发声,他向一个又一个濒临死亡的家庭伸出了温暖的手,让他们感受到阳光、关爱与温暖。在这个金钱至上的大环境里,他常常一口水都不喝的无偿奔走与穿行在这些求助无门的残疾人中,起早贪黑,有时忙碌到深夜,被他帮助的人近三百,也就是近三百个家庭因为他才重新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他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温柔贤惠的妻子,和他相濡以沫,对他拿出工资救助残疾人都二话不说的支持再支持!写到这里,我不由自主的眼眶湿润了!

孙根成老师和著名剧作家李景宽老师农民诗人刘恩桂老师在一起
有一个信佛的朋友发微信给我说:“传华,你说孙老师是不是观世音菩萨化身来度化众生的?”
“他好像没有这个信仰吧?”我说。
“但他走的这条路就是佛菩萨的道路呀!十四种无畏,三十二化身,哪有苦难音声,随声而至,有求必应……”
这个话题我们没有往下进行,但凡做善事都是有无量功德的,孙会长89岁的母亲,还能把打麻将作为娱乐消遣,一双儿女更是出类拔萃,各自在国内知名企业工作,因业绩突出皆是公司的中流砥柱,可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呀!
于2020年5月23日

孙根成老师和北大荒文学社的老师们在一起

著名主持人,朗诵者。
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理事

姚传华 1972年4月24日生于肇东市昌五镇。
大专学历,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
《肇东文艺报》副主编、北大荒诗社副社长、肇东市作家协会会员、诗联社会员、四川阆中文联九二届诗人,高中时开始习作诗歌、散文等。作品多次在《星星诗刊》、《蓓蕾诗报》、《肇东文艺报》、《肇东诗联报》等多家报刊上发表。曾获得蓓蕾文学作品一等奖,并指导学生多次在各地报刊上发表作品。2018年,指导学生赴北京参加全国作文大赛现场赛。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本期编辑:学英微 信 号:shaiwangnv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在场文学主编明桦感谢您支持原创作品
赏,是一种情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