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灸疗思想汇总(收藏篇)

历史上曾有一位因艾灸受益而活过百岁的人。他幼时体弱多病,“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也就是说曾因疾病缠绵而倾家荡产。
40岁之前他是不信艾灸的,多方治疗医治无效,40岁才开始多方寻求艾灸疗法,进行深刻研究,经多方研究证实了艾灸的养生祛病功效,开始经常使用艾灸为自己调理身体,最常作用的穴位就是“足三里”。喜欢上了艾灸后,据其自己述说经常是“艾火遍身烧”,他尤其爱灸足三里穴。
此人便是唐代著名医学家,被人誉为“药王”的孙思邈
为何以多病之身反而能享百岁之寿?
历史上已经做出了无数总结,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孙思邈非常重视日常养生之法,尤其注重艾灸的养生功效。在他的《千金要方》中就指出:“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称为“长寿穴”。
这位随身带艾草、艾火遍身烧的药王,是如何做艾灸的?他对艾灸的贡献有哪些呢?

1、未病防病  已病防变

孙思邈首次提出预防疾病的保健灸法,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是孙思邈重要的学术思想。他说:“上工医未病之病”,“神工则深究萌芽”。
“凡人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
在《千金要方》卷十七“中风”条下,他提出灸百会、风池、大椎、肩井、曲池、间使、足三里等七穴预防中风。 
患病之后,孙思邈主张及时治疗,“凡脚气初得脚弱,使速灸之,并服竹沥汤,灸讫可服八风散,无不差者,惟急速治之”。他还谆谆告诫说:“此病轻者,登时虽不即恶,治之不 当,根源不除,久久期于杀人,不可不精以为意。”
重视早期治疗是孙思邈的重要学术思想,《备急千金要方》卷七治风毒脚气“若欲使人不成病者,初觉即灸所觉处三二十壮,因此即愈,不复发也。”可见灸用于已病防变能使病“不复发”。

现代实验已证明,艾灸能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促进抗体的生成,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可促进病变附近发生局 部充血、溶血现象,改善局部皮肤供血情况,调整局部组织的机能。病之初起,较为轻浅,即灸可扶正祛邪,控制病情发展,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

2、辑录灸方

孙思邈在著作中除唐代医家和自己的医疗经验外,还收录了许多失传的古代医籍内容。
《千金要方》载针灸处方千余条,其中灸方占三分之一,约4百条。
《千金翼方》载针灸方六百余条,其中灸方占十分之九,约五百余条,足见孙思邈对灸法的重视。
灸治有单穴、有穴方,如“胀满肾冷,瘕聚泄痢,灸天枢百壮”。又如治脚气“初灸风市、次灸伏兔、次灸犊鼻、次灸膝两眼、次三里、次灸上廉、次灸下廉、次灸绝骨”。组方合理,治证明确,理法有据。为后世针灸医 家所推崇。

3、加药艾灸

在临床上使用的灸治材料以艾火为主,施灸材料主要是艾叶。可贵的是,孙思邈根据不同的病证,在艾中加入一定的药物,补充了单用艾作为灸用药材的不足。
如《千金翼 方》卷二十四治疗瘰疬,“以艾一升,熏黄如枣大,干漆如枣大,三味末之,和艾作炷灸之,三七壮止”。
《千金翼方》卷二十四还首载了竹茹灸治疗疔肿的方法:“刮竹箭上取茹作炷, 灸上二七壮”;治瘰疬破溃者,将大麻花与艾叶等分合作炷,灸漏上百壮”。
艾中掺药是孙思邈对《内经》药灸疗法的 进一步发展,从而扩大了灸法的适应证和治疗范围,对后世艾条灸、雷火针、太乙针的出现都有相当的影响。

4、多种隔物灸

隔物灸有多种,孙思邈主要应用隔豆豉、薤、黄土、面饼、 附子、蒜、商陆、葶苈饼等8种隔物灸法。
治发背及痈疽肿溃未溃方:“取香豉三升,少与水和,熟捣成强泥,可作饼子,厚三分,已有孔,勿覆孔,可肿上布豉饼,以艾列其上。”豆豉,味 苦,性寒,无毒;入肺、胃经;功能解表发汗,除烦。豆豉饼灸对疮疽发背、恶疮肿硬不溃或已溃不敛最为有效。
治恶露疮:“捣薤菜傅疱口,以大艾炷灸药上,令热入内即差。”薤叶,辛、苦、温;有理气宽胸,通阳散结的功效。隔薤灸能治疗各种疮疖,加强散结消肿的作用。
治发背:“小觉背上痒痛有异,即火急取净土,水和为泥,捻作饼子,厚二分,阔一寸半, 以粗艾大作炷,灸泥上,贴著疮上灸之,一炷一易饼子。”此处取土能胜水燥湿之意,对湿疹、白癣及其他湿毒而致的外科病有效。
治恶疾:“面一升作饼,大小覆疮。灸上令热,汁出尽,瘥。”面,性甘凉;和中,解热,止烦渴,能加强镇静止痒之功效。
治痈疽:“治痈肉如眼,诸药所不效者方,取附子,削令如棋子,安肿上,以唾贴之,乃灸之,令附子欲焦,复唾湿之,乃重灸之,如是三度,令附子热气彻内即瘥。”艾护众生提醒您附子辛温大热;气厚味薄,走而不守,有温阳扶赢的作用;可逐寒湿,补命门火。现代药理研究有抗炎、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隔附子灸对痈疽初起、疮疡久渍不愈有效。
治瘰疠:“灸一切瘰疬在项上及触处,但有肉结凝似作瘘及痈疖者,以独头蒜,截两头留心,大作艾炷,称蒜大小,贴疬子上灸之,勿令上破肉,但取热而已,七壮一易蒜,日日灸之,取消止。”蒜,辛温;入脾、肺、 肠、胃经;性热喜散,其气禀烈;能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破冷气,健脾开胃,又有消肿化结止痛之功,临床应用以独头为良。
隔葶苈子灸:“葶苈子两合,豉一升,右二味合捣大烂, 熟作饼子如上,以一饼子当孔上贴,以艾炷如小指大,灸上三 壮一易,三饼九炷,日三,隔三日一灸。”葶苈子,辛、苦、寒;具 有破滞开结。下气行水,消肿散瘀功能。
孙思邈最常用的隔物灸主要有以上几种,后世医家多采用之,有些方法至今尚为临床广泛应用。

5、施灸顺序

关于施灸的先后顺序,《千金要方·灸例》:“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次后从头向右而渐下,先上后下。”施灸先后顺序,多是先上后下,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如此可以引火下行,从阳入阴,不致于燥热上火,发生眩晕等不 良反应。

临床上有时因多灸上部腧穴而出现头昏、咽干等, 若此时在下部腧穴施灸,多可解除。同时必须结合病情来考虑,因病制宜,不可拘执不变。如气虚下陷的病例,则宜从下而上地施灸。如脱肛症可先灸长强以收肛,后灸百会以举陷,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6、艾有生熟 

《千金翼方》:“艾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艾属菊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各地均有生长,取材方便。但以湖北省蕲州生长者为良,称为蕲艾。艾叶每年农历五月采 摘,晒干备用。
艾以陈艾为好,《孟子·离娄》:“七年之病, 求三年之艾”。临床用艾,有生熟之分,生艾即干燥之艾叶未经加工者。熟艾即干燥的艾叶抽去筋脉后再杵捣揉烂如棉者,又称艾绒,灸治须用熟艾。
《千金要方》:“艾使熟,炷令平正著肉,火势乃至病处也,艾若生,炷不平正,不著肉,徒灸多炷,故无益也。”

7、热证施灸  

灸法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虚证、寒证,而孙思邈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性,亦将灸法用于治疗热证,每获良效。
《千金翼方》记载如下灸疗方法:痈疽疖肿,游毒热肿,“但初觉有异,即急灸之,立愈”;
“阴都,灸随年壮,主小肠热病”;
“狂风骂詈挝斫人,名为热阳风,灸口两吻边燕口处赤 白际各一壮”;
“灸一切疟,尺泽主之”;
“巨阙穴,在心下一 寸,灸七壮,主马黄、黄疸、急疫等病”;
“消渴口干,灸胸堂五十壮”。

8、针灸药并重  

孙思邈强调针刺、艾灸、汤药三者并重,认为“若针而不 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而不针,尤非良医也”,“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则病无所逃矣,方知针灸之功,过半于汤药矣”。
因此,孙思邈在其著作中所述的许多病症的治疗都是采取针灸药兼施的。有些病以针为佳,有些病以灸良,有些病宜用药治。有些病则针灸药同时施用。
“其有须针者,即针刺以补泻之,不宜针者,直尔灸之”,“凡一切中风,服药益居者,但是风穴,皆灸之三壮,神良。欲除根本必火灸,专恃汤药则不可差”。
孙思邈就是这样根据各种疗法的特长,按照病情的需要,进行取舍应用,充分发挥其各自 的优势,以提高疗效。
“学者深须解用针⋯⋯知针知药固是良医”。

9、灸疗禁忌 

灸法虽补阳但能伤阴,故“凡浮数之脉及新汗后,并忌矣”,此寒热之忌。
“凡病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道之,灸以温暖之。灸已,好须将护。生冷醋滑等,若不谨慎之,反增疾矣”。此将息之忌。
“头维、脑 户、风府、丝竹空、下关、耳中、瘼脉、人迎、瘩门、承泣、经渠、 脊中、气冲、鸠尾、地五会、阴市、阳关、乳中、泉腋、伏兔、承 光、天府、白环俞、石门(女人忌灸),右二十四处,禁不可灸”,此分部之忌。
《千金》虽有此禁灸二十四处,但临床大可不必拘泥,艾护众生提醒你只要病情需要,亦可灵活应用(古代以直接灸为主,所以禁忌颇多)

10、看脉刺灸

孙思邈主张根据脉象来决定是否针灸,如何针灸。
他说:“凡欲灸针,必先诊脉”
“脉恶勿乱下针也”;“凡微数之脉,慎不可灸”
“脉浮热甚,勿灸”;“脉好乃下针”。
“寸口脉浮,中风发热头痛,宜服桂枝汤、葛根汤,针风池、风府,向火灸身,摩治风膏,覆令汗出”;
“关上脉缓。不欲食,此脾胃气不足,宜服平胃丸、补脾汤,又针章门补之”;
“尺脉紧,脐下痛,宜服当归汤,灸天枢,针关元补之”。
这种以脉诊为指导的看脉刺灸思想,应值得重视。

11、灸宜权变

孙思邈提出了艾炷大小与灸之生熟法:“头面目咽,灸之最欲生少;手臂四肢,灸之欲须小熟,亦不宜多;胸背腹灸之尤宜大熟,其腰脊欲须少生。”至于生熟的程度,“大体皆须以意商量,临时迁改,应机千变万化。难以一准耳”。

“凡言壮数者,若丁壮遇病,病根深笃者,可倍多于方数;其人老小赢弱者,可复减半⋯⋯仍须准病轻重以行之,不可胶柱守株。”

(0)

相关推荐

  • 『古方新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的针灸学术思想浅析

    <备急千金要方>成书于公元652年,为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著.孙思邈(约公元581-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因自幼赢弱多病而发奋学医.据<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qu ...

  • 热症也可以用灸法!一起来学习唐代药王孙思...

    热症也可以用灸法!一起来学习唐代药王孙思邈的热症用灸法的原则! 我的上一个微头条曾经说伤寒论中说,阳实证不宜用火,这火也包括艾灸,温针,烧针等内容,易出现变证坏症,那么那么热证可不可以用灸法,后世的医 ...

  • 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编辑/搁浅 L,上周就开始颈肩痛,但是因为治疗血糖高的问题,我也没有特别当回事,因为他体质很好,我当时针灸了一下拔一个火罐,以为会好. 没有想到过了一周复诊,告诉我2天晚 ...

  • 孙思邈灸疗思想汇总

    历史上曾有一位因艾灸受益而活过百岁的人.他幼时体弱多病,"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也就是说曾因疾病缠绵而倾家荡产. 40岁之前他是不信艾灸的,多方治疗医治无效,40 ...

  • 灸疗DIY之基础篇

    艾灸可以说是很多种慢性病调养的首选疗法.包括胃痛.腹泻.鼻炎.感冒.肝炎.痛风.膝痛.腰疼.头痛.便秘.咳嗽.助孕.痛经.视疲劳.高血脂.指麻.足跟痛.慢性咽炎.消化不良.带状疱疹.耳鸣.遗尿.疳积. ...

  • 灸疗DIY之感冒篇

    艾灸养生的第一课是讲怎样治感冒.为什么首先要针对感冒这种小病呢?因为感冒虽小,却很难完全防得住.有慢性病的人群相对来说体质会比较虚弱,正常人得一次感冒产生的抗体能管半年,而体质弱的人可以三天两头得一次 ...

  • 灸疗三字经(建议收藏 )

    人之身,价无边.若有疾,体难安. 去病法,有多端.用艾火,最简便. 取艾叶,日曝干.搓成球,名艾炷. 捻成条,叫艾卷.家常备,解急难. 艾炷灸,着肤燃.虽苦痛,力拔山. 得脓坏,功效显.顽痞症,方可痊 ...

  • 脾胃虚弱的调理(功法篇、饮食篇、灸疗篇)

    脾胃虚寒调理之功法篇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俺调理了近三年,到目前才算是略有小成----每天大便都基本成形了,而且也不再粘马桶了. 其一.揉带脉.脾主运化,脾胃虚弱则会运 ...

  • 艾灸15大要则,一定要遵守(收藏篇)

    谢锡亮谈灸疗15大要则 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 "宋,绍熙癸丑年(公元1193年)四月鄂州通判背痛暴起--即命捣蒜艾,铺四旁.几于满背,迨火尽,肿定.而医者军中武士,习技粗猛, ...

  •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汇总(收藏篇),或许对你有用!持续更新

    作为一个景观设计师,在做植物种植设计的时候,对你所采用的植物材料性状的了解程度,直接决定着你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自然规律,这里也包括对植物易感染何种病虫害的了解,如哪几种植物放在一起易发生传染 ...

  • 艾灸15大要则,一定要遵守(收藏篇)【一点资讯】

    谢锡亮谈灸疗15大要则 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 "宋,绍熙癸丑年(公元1193年)四月鄂州通判背痛暴起--即命捣蒜艾,铺四旁.几于满背,迨火尽,肿定.而医者军中武士,习技粗猛, ...

  • 超级干货 | 砼学汇2016技术贴汇总72篇 (速收藏)

    超级干货 | 砼学汇2016技术贴汇总72篇 (速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