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必备考点专项突破(上)
中考古诗词鉴赏必备考点专项突破
◎山东 胡善恩
诗词彰显着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同学们从小到大一直在学。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统编教材中古诗词的内容占比更是大幅提升,纵观历年中考试题,古诗词赋分虽有大小,但却从未缺席。而学好古诗词,并不仅仅是为了应考,“立足在中考,着眼在人生”。下面,笔者将从不同“考点”,为大家展示古诗词之美。
考点一:分析内容
考点阐述
分析诗歌内容就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基本内容。诗歌内容主要包括:①诗歌的景物;②诗歌叙事的内容;③诗人的形象;④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诗歌写了什么内容”“整首诗(或某一句)勾勒(或刻画)了怎样的形象”“为什么……,原因是……”等。
精题回放
例1(2020·陕西) 《关雎》一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解析:题干考查女子为何让君子“寤寐思服”,实质上考查的是诗中女子的形象。“窈窕”意思是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指善良美好的女子,“窈窕淑女”表现了女子的文静、美好;“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表现了女子的勤劳和劳作时姿态的优美;又因为“寤寐求之,求之不得”是写希望得到女子,却求而不得的迫切心理。所以,君子才会“寤寐思服”。
例2(2020·辽宁营口) 从诗的前两句可以看出当地农村生活的哪些特点?(原诗为王驾《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要求从诗歌的前两句,判断当地农村生活的特点。解答时要先审读前两句。前两句从村居风光写起:鹅鸭成群,鱼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田里庄稼长得很好,可见当地农村丰收在望,人们生活比较富足。“半掩扉”三字告诉读者,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半掩”而不上锁,可见环境的太平安宁。由此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例1:她文静、美好,善良;劳作姿态优美。
例2:富足(或丰衣足食、物阜民丰等);太平安宁(或民风淳厚等)。
解题方略
内容理解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诗歌形象的分析和诗歌情感的理解,考查的是整体感知和分析探究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取三个步骤。
第一步,抓外围。即重视诗词外围信息(除去诗句以外的信息),包含标题、前序后注、题干的暗示、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如例2,标题“社日”描绘的是农村传统节日,展现的是农村丰衣足食的美好图景。
第二步,析意象。诗言志传情,而“志”和“情”的载体就是意象,理解意象,也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金钥匙。解答时可直接理解意象的内涵,也可以抓住意象附带的修饰限制成分来判断。如例2,稻粱“肥”、“半掩”扉、“醉”人归,借助修饰语便可推断农村生活富足、太平。
第三步,看尾句。即在抓外围和析意象的同时还要去看诗歌最后一两句。古人写诗时往往在尾句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有的诗人在诗的前半部分用反衬手法来表情达意,直到最后一两句才直抒胸臆,点明主旨。所以,若想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可以借助尾句来辨析。仍以例2为例,尾句“家家扶得醉人归”,“家家”“醉人”,可见民情富足,由此可判断诗歌写的是农村物阜民丰的情景。
解答内容理解题,需注意以下两点:
内容理解:分点回答、语言简洁、提炼概括。
形象分析:总体特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特征。
考点二:品析语言
考点阐述
品析诗歌语言,主要考查诗人对字词的锤炼、赏析诗词曲中的名句、品味诗歌的语言风格等。常见的题干表述形式为:①某字妙在何处(有何表达效果)?②品析某句在表达上的妙处。③分析诗歌的风格特色等。
精题回放
例1(2020·贵州黔东南)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炼字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作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生”“入”使用拟人手法,既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又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例2(2020·江苏苏州) “天排云阵千雷震”一句有版本作“天排云阵千家吼”,你喜欢哪一个版本?请简述理由。(原诗为宋·米芾《咏潮》:怒气号声迸海门①,州人传是子胥魂②。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势与月轮齐朔望,信如壶漏报晨昏。吴亡越霸成何事?一唱渔歌过远村。
【注释】①海门:指钱塘江与海交汇的地方,是海潮入江的必经之处。②子胥魂:子胥即伍子胥,他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夫差听信谗言而被“赐剑自裁”。传说他死后,灵魂化为波涛之神。)
解析:本题考查品析诗歌名句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再分析各版本的妙处。这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但无论选择哪种版本,都需要找准切入点,结合诗歌意境分析其表达效果。如选择“千雷震”,可以抓住其比“千家吼”的声响更大,气势更强;以及由“云”想到“雷”,都属于天气现象,联想自然、贴切。如选择“千家吼”,抓住“千家吼”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钱塘潮犹如千军万马的声势,更加生动形象;而“千雷震”只是突出潮水声音大,没有人的行为,比较呆板。
参考答案:例1:“生”和“入”都采用了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述自然的时序更替中,景中含情,景中寓理,给人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
例2:示例:喜欢“千雷震”。“千雷震”比“千家吼”的声响更大,气势更壮,以此设喻,更能表现钱塘潮奔腾而至的雄壮景象;打雷与“云阵”都属于天气现象,由云阵到雷声,联想自然、贴切。
解题方略
解答品析语言题型,需要了解诗人作品的流派、风格等背景知识,更要结合诗歌语言本身来分析。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取三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考点,辨别要求。首先要明确品析语言的类型,是品析词语的妙处,还是鉴赏句子的妙处。鉴赏句子还要明确是否有鉴赏的指向,如修辞手法、语言风格、哲理内涵等。如例2,就要求先判断,然后分析两句的表达差别。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理解词语或句子,探究“妙”在何处。对于炼字,往往先要释字义,即解答所炼字的含义,这一步包括字的本义和在诗句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词类活用;其次还要考虑这个字是否运用了表达技巧,如果有技巧就要对技巧进行解读;最后要结合诗歌的思想感情,解读出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对于句子,一般要先分类(是写景名句、抒情名句、言理名句,还是修辞名句等)再鉴赏。如抒情名句应从抒情方式、情感色彩与倾向等角度赏析;言理名句应从理和趣的融合、哲理的启悟性等角度进行赏析。语言特色型首先要了解诗歌题材风格,把握诗人独特的诗风,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陆游的悲壮爱国等,再用评价诗歌语言特色的一些术语进行评价,最后要理解诗歌的情境与诗人的感情。
第三步,根据考点按照答题模式答题。
炼字:×字原意是……,在句中的意思是……,运用这一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富有表现力。
赏句:运用了……手法(修辞、写作技巧等),写出了……(通过联系和想象说明名句字面意思及画面美),表达了……(深层含义、作者情感或哲理),具有……的表达效果。
理解风格:这首诗的风格是……(清新、朴素、平实、华丽、绚丽、幽默、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豪放、雄奇、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自然流畅、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