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网游的领头羊为何沦落到变卖招牌?
国内最大的游戏公司本不该在深圳南山,而是上海浦东;
但互联网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潜龙勿用
1999年,26岁的陈天桥决定在不足千万网民的国内环境中,打造一个“网络迪士尼”,然而这个蓝本到今天也没有实现。
(律师函警告)
在当时,由于受众不足,打造大型网络动漫社区必定会让投资血本无归,所以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那么1999年到2001年的时候盛大在做什么呢?
在对抗“核辐射”。
99年互联网是一片红海,当时的互联网公司就像今天的虚拟货币一样,在无限膨胀。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人关注互联网,许多没有具体规划、杂七杂八的互联网公司也掺和了进来,导致“产能过剩”,多余出来的部分就成为了“泡沫”。
可以理解为比特币之外的其他虚拟货币。
2000年,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爆炸,其威力似“核爆”一般波及了全世界的互联网行业。
而盛大这段时间内就是一直在竭力规避互联网泡沫崩溃的影响,直到2001年6月陈天桥遇到了一款叫做《传奇》的游戏。
飞龙在天
对于盛大来说,买《传奇》代理就是在赌。
如果说盛大在互联网中学到了什么,最有可能就是“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
陈天桥砸锅卖铁筹集了30万美元拿下了《传奇》的代理,而后又用代理合同找电信运营商谈了两个月宽带与机房的试用期。
然后,两个月内,传奇的同时在线人数直接飙升到40万人,当时的点卡如同今天的显卡,基本买不到。
从2001年9月到2001年12月末,盛大营收达到了455万,净利润323万。
接着,2002到2003年才是盛大正式发力的一年,营收分别为3.26亿、5.99亿。
此时传奇的授权方Actoz跳了出来,公开控诉盛大拖延支付传奇的分成。
盛大丝毫不慌,直接在同年2月发布了“自研新品”《传奇世界》,并且于2004年收购了Actoz 28.96%的股份,成为Actoz的最大股东。
然而《传奇》的版权并不只在Actoz手中,Wemade同样有版权,这就导致了直到今天传奇的版权归属依然不清不楚。
神龙摆尾
盛大的成功是有迹可循的,一时间无数资本开始向网络游戏汇聚。
金山的《剑侠情缘》、九城代理的《魔兽世界》纷纷出来抢占市场,甚至搞保健品的史玉柱都跑出来投资《征途》。
尤其在2004年,魔兽世界逐渐有占据市场主要份额的迹象,一时间九城和盛大打得不可开交。
区域总代理、可乐战争,九城与盛大招数频出,直到2005年盛大决定将传奇转变为“时间免费模式”。
2005年,盛大决定取消传奇的点卡收费制度,改为道具收费;这也是后续国产网游道具收费模式的万恶之源。(后称:CSP盈利模式)
这一举动让盛大的营收险些降至史低,但2007年却实现了一波“触底反弹”,营收达24.7亿。
从2003年起,盛大就已经开始并购布局,期间收购了边锋、浩方、企点、ZONA、上海数龙科技、深圳风林火山等数家与互联网相关公司。
盛大的并购过程像是在逐步实现陈天桥最初的理想——在国内打造一个“网络迪士尼”。
但盛大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陈天桥不喜欢游戏。
持续几年依靠游戏盈利的盛大不但没有增加对游戏的投入,反而在金融与网络整合方面下的功夫要大很多。
(盛大盒子)
于是盛大的游戏业务在2005年后就一直处于“放养”状态。
亢龙有悔
陈总不喜欢游戏,而且他也并没有记得自己是靠一款叫做传奇的游戏发家。
当腾讯、网易、完美世界持续在游戏产业上加码的时候,盛大却瞄向了电视。
我们至今仍未知道为什么盛大会放着蒸蒸日上的游戏不做,转而将筹码全压到所谓的“盛大盒子”上。
2012年,盛大游戏的核心负责人谭群钊离任。
从最初引进传奇,到后续的冒险岛、泡泡堂等游戏,再到与多个互联网公司、集团合作都可以看到谭群钊的影子。
或许盛大的成功并不是陈天桥慧眼独具,而是谭群钊一直在力挽狂澜,但这一切都是过去式了。
(怪兽叔传统艺能)
2014年11月,盛大将自己持有的18.2%盛大游戏股份全部出售,今后不再持有盛大游戏股份。
这个领跑了游戏行业13年的龙头招牌终于易主,并且逐渐暗淡了下去。
此后,除了盛大游戏外,盛大还卖掉了起点、边锋、浩方等诸多股权,昔日打下的“江山”被不留余力全部抛售出去。
没有了内核的盛大,终究不过是在国内网游史上走了个过场而已,甚至不能称为“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