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王琰为什么会突然向康熙帝举荐老四胤禛为储君呢?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补12期,总162期)

在《雍正王朝》中很多人不理解,作为太子胤礽的老师王琰,一直坚定的支持太子胤礽,为什么会在“死鹰事件”后上书康熙帝举荐老四胤禛为储君呢?

更蹊跷的是,举荐失败被免职之后,他还不吸取教训,又跑到老四胤禛府上力劝他夺位,这是为何?

本期杨角风谈雍正王朝:雍正王朝中王琰为何会深夜拜访老四胤禛?只因康熙帝送他一副药!

一、

王琰是太子胤礽的老师,可谓德高望重,也深受康熙帝的信任。

可是后来随着太子胤礽失势,王琰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最终在帮助老四胤禛除掉郑春华之后,服毒自尽,临死前说了一句话:

“我这一辈子下了两步棋,第一步棋我下输了,第二步棋我下赢了!”

那么他所谓的第一步棋是指什么?第二步棋又是指什么呢?

如果我们按照剧情的理解,他说的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第一次保太子胤礽是失败了,但是第二次保老四胤禛是成功了。

可是,他服毒自尽的时候,老四胤禛并没有即位成雍正帝,他怎么就这么有把握成功了呢?

要想解释清楚这句话,我们必须把王琰在剧中的心理变化做一个详细的描述,也就明白了他的苦衷。

王琰第一次精彩表现莫过于大骂康熙帝是昏君了:

这件事发生在热河狩猎之后,由于刑部冤案一事,康熙帝十分恼火太子胤礽,再加上热河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导致康熙帝有了废太子的心思。

当然,他的这次废太子,还有另外的目的,这个另外的目的就是套出假传太子手谕的人到底是谁?关于这个问题,之前讲过多次,这里不解释。

因为消息早就传到了京城,所以太子老师王琰也早早就等在城门口,只等康熙帝的到来……

在城门口等待的众大臣都知道康熙帝是要废太子了,可是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他要跟王琰共乘皇辇呢?

二、

其实这代表康熙帝的三个心态,一方面见到呕心沥血三十多年教育太子的王琰等在门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时心软,拉他进来。

第二点心态,则是马上就要宣布废除太子了,不能让其他官员看出来,所以刻意拉了太子胤礽老师进来。

第三点心态,则是带有一点内疚,同时也给他最高待遇,希望一会儿宣布废除太子的时候,他别那么激动!

从康熙帝拉王掞坐下后他的一脸坏笑就可以看出,他一方面算计了王掞,一方面也给佟国维等人打了一个烟雾弹。而王掞也是傻傻的笑,显然他不知是中了康熙帝的计。

结果没想到姜还是老的辣,王掞前一秒的表现还让康熙帝放了心,结果下一秒就发飙了:

“臣以为太子虽有错,错不在太子一人;太子虽有过,过不至于废黜……时至今日,将所有过失归于太子一身,这是不教而诛!”

其实他说的并没有错,确实太子胤礽不好干,前有强势老爹,后有虎视兄弟,到处拆台,怎么干?而且他有错,你可以指出来啊,你这就是不教而诛!

气得康熙帝也火了,好啊你个王掞,合着我白把你拉一起坐车了,你竟然如此说我:

“说得好,说得好,朕是不教而诛,无道昏君。那么你是他的师傅,他变成这个样子你又该当何罪呢?”

结果王掞嘿嘿一笑,我早就准备好棺材了,这时候给康熙帝就出了一个难题:

如果你教育不了我,说服不了我,就把我咔嚓了,那么我就说中了,你就是“不教而诛”!如果你不咔擦我,我就一直在这里喊,你就不能废除太子!

康熙帝也不是吃素的,心想,你还跟我玩忠臣这一套?行啊,玩吧,我把你儿子也套进去,我看你怎么办?

“把王掞送回家去,交给他的儿子看管,倘若有个三长两短,朕就问罪他儿子忤逆,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三、

王掞第二次精彩表现,则是在举荐大将军王人选上,在选拔之前康熙帝讲:

“朕决定从皇子中择一贤者代朕出征,封为“大将军王”。”

关键在这个“贤”字上,结果大家都举荐老八胤禩出任大将军王,而让他出任大将军王,显然不是康熙帝希望看到的结果。

因为之前老十四胤禵已经在老八胤禩面前表过态,而自荐又是朝堂之上的大忌。所以老八胤禩一伙把难题甩给了老十四胤禵,让他无可奈何,康熙帝也不傻,忙说:

“是呀,胤禵是管兵部,但朕现在想听听你的见解。”

听到老九老十都举荐老八胤禩,王掞突然蹦出来:

“十爷的话至为允当。老臣保举一人,必能胜任,兵法云“哀兵必胜”,二阿哥胤礽自获罪以来,痛悔不已,常思戴罪立功,以赎前愆……”

王掞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果老十讲的老八胤禩能胜任的话,那么太子胤礽也能胜任,而显然太子胤礽是不可能复出的。

很多人以为这是王掞仍不忘太子胤礽复立的想法,其实是错误的!

其实他就是替康熙帝解围,通过举荐废太子胤礽类比老八胤禩,把老八胤禩跟废太子类比,来表明这个提议是多么的荒唐。

也就是从太子胤礽二次被废之后,他就把目光转向了其他人,而此时最先排除的就是老八胤禩。

四、

再后来就到了康熙帝的“千叟宴”了,既是千叟宴,又是康熙帝的寿辰,王掞也在受邀请之列,而且容光满面的给康熙帝祝寿。

结果,他敏锐的发现康熙帝不对劲,同时李德全也在问康熙帝:

“皇上,您不要紧吧?”

王掞就此知道康熙帝要不行,必须得立储君了,这才有了他上书请求康熙帝立储。

而遍观整个朝廷,符合他心目中的条件的只有老四胤禛,于是举荐了老四胤禛,但是却被打回来了,很多人看到这里非常不理解,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隐情啊?

是的,确实有隐情,这段隐情其实发生在一个月前,那是王掞第一次上书康熙帝请求立储,而这次举荐老四胤禛已经是第二次了。

而第一次上书并没有回复,所以他才在这次“千叟宴”门口等康熙帝,问奏书的事,康熙帝问他:

“朕赐你的药用了吗?”

紧接着康熙帝又嘱咐了一句:

“这个药需要火候,火候不到,药不见效……”

王掞这才猛然醒悟,康熙帝送他的药名字叫“续断”,药效是续折接骨,难道康熙帝还想复立太子胤礽?

那么太子胤礽复立最大的障碍是谁呢?

郑春华啊!

所以,他才急于要替老四胤禛除掉郑春华,可是随后他一想,不对,太子胤礽已经大逆不道,万劫不复了,那么康熙帝是啥意思呢?

很简单,就是让王掞等待,等到了火候,自然就揭晓了……

可是王掞不能等,等下去的话黄花菜都凉了,于是他就上了第二封奏书,请求立老四胤禛为储君。

结果康熙帝却把他的职务撤掉了……

由此,他知道他猜对了,假如他猜错的话,康熙帝不会撤他职务,就像撤掉张廷玉等人职务一样,目的就是给老四胤禛铺路,给他留下顾命大臣,让这个人情由下一届皇帝来给。

只是王掞真的一心为国,也想给后代留后路,于是选择了自杀,让雍正帝念及自己的牺牲,保全自己一家。

这才是他说做错了一件事,又做对了一件事的最深层含义!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