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盘点剧中的美丽女子,谁才是剧中最悲惨的女子?
《雍正王朝》是近年来难得的优质历史剧,也是一部比较务实的电视剧。不同于现在的社会状况,在皇权社会,又是男尊女卑的时代,都说一个男人的成功的背后,必然有一个成功的女子。是不是也可以说,每一个失败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失败的女子呢?
其实不然,不管男人成功或失败,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悲惨的女子……
前面我们已经详细分析了悲惨女子第5到第8名,分别是乌云琪琪格、乔引娣、阿兰和翠儿。今天我们继续盘点《雍正王朝》中的奇女子,谁才是你认为最悲催的人?
一、第四名:苏舜卿
苏舜卿并不是剧中最悲惨的女子,相对来讲,她是很幸运的,她的出身决定了她的命运,但是她遇到了刘墨林,收获真爱的同时,她也翻了身。因为刘墨林为了她竟然向雍正帝求情,希望雍正帝去掉苏舜卿的贱籍。
这里就是要讲到雍正帝即位后不久就颁布的一条政令,这一条政令废除了中国近千年历史的贱籍制度。这其中就包括废除山西和陕西二省的乐籍;废除浙江绍兴等地的堕民,也就是所谓的“丐民”;同时废除的还有安徽徽州和宁国二府的伴当,广东等地的蜑户等。
苏舜卿很像金庸笔下的穆念慈,她是比武招亲,苏舜卿类似于比文招亲,目的都是为了把自己嫁出去。但是这种方式找寻爱情,往往带有赌博的性质,赌对了,幸福,赌错了,甚至搭上性命,比如杜十娘。
苏舜卿的四道难题也非常有意思,第一题是用一根弦弹琴,这道题其实考验人是否懂音律,懂音律的人往往有情调,情商也高;第二题是考残棋,刘墨林竟然是盲下,也就是不看棋盘,背对着下,可见这道题除了考验棋艺以外,还考验记忆力;第三题和第四题考验的是书画,刘墨林可以在薄如蝉翼的纸上作画,最后一笔竟然是用辫子甩过,这番才情,一下子俘虏了苏舜卿。
刘墨林后来科举中了探花,也从侧面表明他不仅仅是具备才情,容貌也绝对是佼佼者,就这样,他们两个好了。实际上,苏舜卿明白自己的身份,虽然也是京城名妓,但是并不希望刘墨林中举,所以当得知刘墨林高中探花之后,苏舜卿一瞬间是茫然的,是不知所措的,是失去安全感的。
但是她赌对了,刘墨林并不在意她的身份,甚至替她求情消除了贱籍,正大光明的娶回了家。
后来的刘墨林坚定的站在了改革派这一边,得罪了自己的同僚,实际上他也是无奈,被雍正帝和弘历绑在了一个战船上。送李绂被拒后,刘墨林伤心不已,担心继续被排挤,连雍正帝升他的官都不敢接受。
“皇上,科甲朋党一案,微臣的老师杀头的杀头,革职的革职,微臣却反而得到升迁,微臣何以立朝为官,何以在世为人?”
但最终他还是被清流们所唾弃,一方面他当年逛妓院就已经被人喷作风问题,后来因为田文镜的事,他不过说了一句公道话,结果又惹了众怒,后来李绂临走时更没有喝他敬的酒,同行的人一个个从他身边走过……
我想苏舜卿一定会把这些问题的发生揽到自己头上,会想当然的认为,是自己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刘墨林为了弘历挡箭而死,也宣告了苏舜卿的死亡。
直到最后苏舜卿毅然而然跳河的那一刻,不知道雍正帝听从老十三的建议封苏舜卿的一品诰命夫人是赏赐,还是讽刺?
二、第三名:郑春华
要说全剧中哪位女子是最漂亮的,我想大部分人会选郑春华,确实,郑春华的美是带有一种淡淡的凄凉。这种美不同于四福晋的古典美,不同于乔引娣的泼辣美,不同于年秋月的大方美,也不同于苏舜卿的才情美。
但是郑春华的悲剧是从一开始就注定的,她没得选择,从她答应太子胤礽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能看到未来,可惜她又没有办法拒绝。
可是她根本就没有搞明白太子胤礽对自己的感情,她以为是爱情,实际上掺杂着更多的是感激。之所以太子胤礽能爱上她,说到底还是郑春华在康熙帝面前替他说的一句话:
“太子爷是一国的储君,万岁爷不该当着这么多奴才斥他训他……”
没想到这句话让太子胤礽充满着感激,一个从小就没有享受一天母爱的太子,又在一个严厉的父亲下面当太子,还当了几十年,内心的脆弱可想而知,后来郑春华对王掞讲:
“从那以后,太子爷经常变着法子来找我,我真无耻呀,竟然答应了他!你说的对极了,我就是一个不详的女子……”
直到临死的那一刻,郑春华还以为是因为自己不详,才害了太子胤礽,这种自卑是刻在骨子里的。
郑春华还是太单纯了,怀了太子胤礽的孩子,还幻想能全身而退,真的是幼稚,尤其是面对太子胤礽的保障时,竟然还默认:
“春华,求求你,答应我,安好胎你替我把孩子生下来!”
她以为她能给太子胤礽更多的保护,甚至在暴露之后,还唱摇篮曲,以暴露自己的方式唤起康熙帝内心的父爱,可是要知道,毕竟是亲骨肉,又是男权社会,暴露了自己,怎么可能会活?
最终太子胤礽妥协了,复立之后再不讲一点情面,甚至对昔日的恋人痛下杀手,就这样,郑春华还对老十三胤祥讲是自己勾引的太子,看到太子复立,自己可以放心的走了。
可是等真正要走的那一天,她哭了整整一晚上,不知道那时候已经被圈禁的太子胤礽,是否也曾想起他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三、第二名:年秋月
很多人会把年秋月排到第一名,但是我觉得放在第二名更合适,待会会讲明原因。
年秋月,就是年羹尧的妹妹,亲妹妹,按照剧中的说法,年羹尧是老四胤禛府上的包衣奴才,所谓包衣奴才就是家生奴才,也就是说家里养的奴才。
年秋月一开始并不在胤禛府上,原因就在于老四胤禛扬州赈灾的时候,看到年秋月在伺候邬思道洗脚,随口问了年羹尧一句:
“她就是秋月,几年没见,倒也出落成大姑娘了。”
两种可能,一种是之前年秋月确实跟着年羹尧在京城,后来年羹尧到地方当官,把妹妹带走了,带走的时候还很小。其次就是年秋月或许曾经到京城见过老四胤禛,本身并不跟年羹尧一起,但是被哥哥叫来伺候邬思道。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年秋月就再也没办法脱身了,但她的悲剧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才发生的。这个时间的推移,就是年羹尧的官越做越大,年羹尧越有实力,年秋月就越不高兴,直到后来见都不想见他,这是为什么?
用年秋月自己的话讲就是:
“反正旗也抬了,放着自家的女儿在王府里,不管死活!”
也就说明,年秋月当时已经意识到自己成了政治的棋子,这也是她最后一次抗争之后意识到的。当时她向邬思道表达了爱意,问邬思道:
“我们就真的没有那一天吗?”
而邬思道红着眼圈说了一句:
“你早晚都是四爷的人!”
邬思道为什么这么认为?实际上从热河狩猎之后,老四胤禛要给年秋月一家抬旗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他们没戏了……
嫁到王府的年秋月一点都不幸福,一方面她嫁给的不是爱情,另一方面她并不受婆家人待见。尤其是雍正帝即位之后,毕竟夺嫡目的已经达到,后来年羹尧又失利,年秋月失去了利用价值。
太后乌雅氏当着所有人的面喊不想见年家的人,雍正帝除了会卸年秋月的“甲”,再也找不到一丝温柔。临死前的年秋月还是想起了自己的爱情,想起了自己当年的争取,说了一句:
“告诉邬先生,我先走了……”
不知道邬思道替老四胤禛策划了那么多计谋,却有没有算过自己的爱情?
四、第一名:乌雅氏
按理说她是最幸福的女人,看过《甄嬛传》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后宫里的女子争什么?一方面争自己是否得宠,如果这一点争不来的话,那就争谁的孩子能继承大统,那时一下子翻身。
而乌雅氏确实算是幸运,剧中并没有出现康熙帝的妃子怎么算计她的剧情,以她的智商,也确实不值得算计。但是她却幸运的升为皇太后,虽然这个皇太后也是她不想当的。
实际上老四胤禛从小到大没有一天是自己的生母带大的,毕竟那时候的乌雅氏还不够资格自己带孩子,这样造成了两种结局,一种是老四胤禛所说的:
“生恩不及养恩大。”
另一种结局就是跟老十四胤禵关系太好,反而影响了自己的判断。
所以在康熙帝遗诏宣布老四胤禛即位之后,乌雅氏是不相信的,在《清世宗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
“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
甚至不想接受这个现实,打算一死了之,雍正帝自己都讲:
“皇父驾崩之时,母后哀痛欲绝,决心随皇父殉葬,不饮不食。”
最后雍正帝以死相逼,太后才开始吃饭,再到后来还有不肯搬到太后应去的宫殿,不肯换太后的衣服等。在剧中老十四胤禵从西北后来大闹灵堂,就是因为看到乌雅氏还穿着妃子的衣服,才发的飙。
“你穿的是皇妃的服色,你不是太后……你管不了大将军王!”
后来的太后乌雅氏一心想给老十四胤禵争取更大的权力,不止一次的为难雍正帝,实际上就差说出最后一句话了:
“老四胤禛你是当哥哥的,为什么就不能把皇位让给十四弟呢?”
这种想法是多么的荒唐?
乌雅氏能做的只能是坚决拥护雍正帝的统治,劝说老十四胤禵妥协,不要让他表现出一丝丝抵触雍正帝的表现,不要让他有一丝丝自己可以当皇帝的妄想,更不要想通过亲情来绑架雍正帝的权力,以此挑战皇权。
雍正帝都对乌雅氏明确讲了:
“祖宗有家法,后宫不能干政!”
如果乌雅氏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或许她就不会暴毙身亡了,她不死,老十四胤禵也不至于被弄得那么惨,说到底,还是她没有搞明白,不是什么东西,老大都会让着老末的,尤其是权力。
乌雅氏也成为了,自己儿子当上了皇帝,自己却郁郁寡中的女子,实在是悲哀!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