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圈出圈

太极拳练功札记(38)

一江水白

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在《我就是演员》里经常听到评委们说的一个词——砸碎,言下之意就是一个角色只有在掰开了揉碎了才能爆发出最大的能量,才能给观众带来最大的震动。其实这就是在说“细节”,细节决定生命力,生活、工作如是,咱们练拳更如是。

1、两腰隙带脉穴处(胆经)通了以后,好似出现两个实心圆点,这两个圆点如粘黏在一张柔韧而又有弹性伸缩的网上,松腰的感觉全然一新。

2、身体纵向运动法——还得多参究任脉线,从喉结上方上穿入颅腔,向下沿脊柱内侧 壁下贯骶骨,形成一条类似软管的线,而后逐渐渗入椎骨体,形成如弹簧圈般的压缩伸张,再在意气引导下进行缠转。

脊柱外侧督脉线走折叠法,脑后哑门穴到尾骨长强穴;另外还有两条线即胆经和膀胱经,胆经风池穴到环跳穴(左右),膀胱经玉枕穴、天柱穴到八髎穴、会阳穴(左右)连线,也是走的折叠法,其表现形式犹如水波浪涌,即身如槐虫。但其主轴中线则是由头顶百会穴至腹盆底会阴穴这条虚线。

横向运动法——有三个所谓的圈,上圈即肩圈,两锁骨窝内及两肩胛骨肌筋横贯两膊伸缩缠转,同时联络胸腹腔内脏腑。中圈是腰圈,以带脉穴为主要参考,兼练腰腹肌的配合运用。下圈即胯圈,以胯轴为主要参考,运动胯轴激活胯骨内外深层肌,向下联络腿脚,向上联络腰腹。

通过纵横向缠转运动,激活胸腹盆腔内侧壁的筋膜,由点成线再构成复合型网状,运动时心意可放在这个筋膜网细细揉运。

这个网状结构越练越大,在胸腹腔内不仅包裹着五脏六腑,还延伸进入到胸腰腹肌内,再穿过肩窝、胯窝联络四肢。

再通过收缩法把四肢内深层肌筋膜向体腔内回缩。自此,全身肌筋膜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状结构。用意控制这张网进行伸缩缠转,这就是有氧运动。

3、“入圈出圈”的含义(意象类似搭黄瓜架)——两膊与肩胛骨连成一个圈,进而形成胸圈(肋骨圈);两腿意象成两根枝干,交叉支点在心口窝与后夹脊骨之间部位。

身体在做进退或左右运转时,两腿枝干圆点要做入圈与出圈的意象,比如,左腿向斜前出步时,左腿枝干圆点先是出圈,继而又入圈,右腿枝干圆点则是先入圈继而再出圈。

出圈往后背走,入圈往胸口走。入圈出圈其实就是虚实转换。

4、手胳膊缠丝心意用功——手心劳宫穴练出感觉(中指根节与掌骨对挣之后出现空隙感,掌骨与腕骨亦是对挣),方能沿胳膊中线(骨骼)运出缠丝。

5、脑后两完骨穴练出感觉(似后脑枕骨打开一条缝),头与脖颈就活开了,接着就能与肩膀胳膊说上话了。可习练转肩,兼带着锻炼颈椎旁边的肌筋了。

再由完骨穴直达尾骨两侧(会阳穴位置,坐骨与尾骨尖连线中间位置),联络背腰胯和腿。

6、腿上缠丝心意用功——两脚涌泉穴练出感觉,向上吸提,意会会阴长强,再与尾骶骨八髎穴内里说上话,可练出一个挤裹劲来。

7、脊柱缠丝心意用功功——尾骶骨八髎穴内里与颈大椎下方陶道穴脊骨说上话,一同习练挤裹劲。

8、用腰胯下採劲的窍要——腰部带脉腰圈位置揉开以后,下部由外向上窜,上部由里向下插。如果向上挒,则走相反的劲路。

这个得好好琢磨。

9、腿劲要上后背,就得用缠丝法,由脚大拇趾拧起,过涌泉,穿脚背,入踝骨距骨,从足跟骨底翻上去,串小、大腿骨节,再泛臀拧胯轴,旋动腰腹肌,联络后肋骨,穿肋骨壁,到达肩胛骨下方。

细节要点:劲翻后足跟时,用意在仆参穴、昆仑穴、丘墟穴、中封穴、商丘穴、照海穴及水泉等;小腿上则意在跗阳、飞扬穴,蠡沟、中都穴,地机、阴陵泉、膝关穴;

过膝翻胯时,膝有下垂里裹之意。(这个比较难练,得借助整个大腿骨的旋转以及膝关节偏外侧的膀胱经胆经诸穴位。)

运功时久,腓骨头上端渐有向上升起之意,与股骨外上髁相连。

再运功,腓骨头上端与胫骨上端有错开之意。进而感觉腓骨头上端好似与足内踝形成连线、胫骨头上端好似与足外踝形成连线,两条线成十字交叉状(这是意象)。旋转小腿骨时,它们之间成拧旋状态。(这是一种锻炼小腿筋骨的方法,不可执着)

继续用功,缠丝意劲从足外踝后上方(大约昆仑处)斜上螺旋缠至膝内侧,再从内膝穿过血海穴至箕门穴斜入大腿骨了。(此时,足内踝意劲则是反向外旋再螺旋上至腓骨头上端,起到支撑保护内膝的作用)(内膝与外膝是一虚一实,内虚外实)

泛臀用意在胆经上的“环跳穴”;在盆腔内用意多在髂腰肌,再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