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晚年天天沉沦于张氏兄弟,只因为张氏兄弟的妙处无可替代
说起武则天,很多人往往会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看这位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说起她的晚年,很多人更是嗤之以鼻,觉得当真是荒淫无道(尤其是站在男性视角下时),只知道每天与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花天酒地。
那一年,武则天76岁,上阳宫里她得到了年轻貌美的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他们三人天天吟诗作对、花天酒地,倒是快活赛过活神仙。然而,很多人都觉得武则天只是垂涎于张氏兄弟的美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实际上张氏兄弟的妙处却不止于相貌,而是另有他用。武则天并非是昏庸之人,她要确保自己死后家族的富贵武则天作为一代巾帼英雄,能在当时的夫权社会下荣登大典,自然不是个昏庸之辈。虽说食色性也,武则天也不例外,但武则天晚年其实最在意的事情就是自己归西后的家族富贵问题。这其实就是个皇位传承问题。武则天在一开始的时候,是在儿子李显和侄子武三思之间犹豫不决。但狄仁杰的一番话可谓一言惊醒梦中人,那就是侄子与儿子谁更亲的问题:传位给儿子,儿子的千秋万代依然尊你为祖先,配享太庙无穷尽;传位给侄子,这代倒是亲了,以后呢?更别提古往至今从未听过侄子祭祀姑姑的。
狄仁杰的一番话让武则天打消了传位给侄子的念头,但武则天能有自己的所求,那就是死后如何确保武家不被迫害。大概是武则天自己也认识到自己从李氏夺位得罪了一大帮李氏宗亲,若自己大限已至,那么势力武氏会被反攻倒算。那如果传位给武氏呢?武则天又心知武氏定然不会相信李氏,当真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也不是没努力过,但承诺不过是一张纸武则天晚年时,极力想促进李氏与武氏的联合:为了稳住李氏,武则天再次立李显为皇太子,然后开始了眼花缭乱的联姻模式,比如让太平公主嫁给了武攸暨,李显之女安乐公主嫁给武延秀等。
有意思的是,深谙权谋之道的武则天这次居然还“天真”了一把,居然让太子李显、相王李睿、太平公主、武攸暨等人在明堂中向上天立誓,起誓不互相谋害。至于效果呢?想必武则天自己也知道,承诺只有在势均力敌才有用。张氏兄弟:既可让武则天享受愉悦,又刚好解决了武则天的难题就在武则天也感到棘手之时,当真是瞌睡来枕头,太平公主将自己的男宠张昌宗介绍给了武则天。武则天看到张昌宗那潘安之貌(又或者有野史中所提到的部分能力),果真是喜欢的不行,十分宠信张昌宗。张昌宗恩宠日盛,于是又找了个时机将自己的兄长张易之推荐给了武则天。三人每日当真是神仙眷侣,每天就是摆宴设席、掷骰取乐。武则天欢愉之下,自然赏赐了不少的钱财给张氏兄弟。
不过钱财之外,武则天开始挖掘这两位男宠的妙处了。她开始了自己政治家的风范,强力支持张氏兄弟,将朝廷权力从李氏和武氏中夺了过来,全盘交给了张氏兄弟,并在朝廷上借用张氏兄弟维持自己的统治。在武则天的刻意为之下,本来敌对的李氏和武氏开始摒弃了嫌隙,开始寻求合作。这其实就体现出武则天的政治手腕了,要将两个本来敌对的势力联合起来,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给他们塑造出一个共同的敌人。由于张氏兄弟仗着武则天的宠信,加上毕竟男宠身份被当时世人所鄙视,使得越来越多的朝臣们选择先放弃站队,共同对抗男宠集团。这就是男宠身份所天然具有的“拉仇恨”。就算武则天退位了,但事情进展却还是如她所料后来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在公元705年,李显在张柬之等人的帮助下发动了神龙政变,逼迫了武则天退位。对于武则天是否是被迫退位,尽管史书记载却有此事。但我想,武则天也许对退位这天早有预料。毕竟无论如何,她给自己娘家所安排的后路最终还是按照了她的计划发展下去。在大唐政权重归李氏后,尽管有兴复之功的张柬之等人暗示朝廷中还有“吕氏后人”,但李显却不为所动,反而对武氏宗族予以重任。
可以说,武则天虽然后来驾鹤西去,但至少她安排的政治格局还是维持了几十年。至于两个男宠,武则天可谓完全利用了他们的价值,既满足了自己的个人私欲,又完成了自己的政治安排。张氏兄弟的妙处又岂是其他人可以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