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加强公路管理养护对策研究
摘 要:公路运输作为当今世界上最活跃、最广泛、最富有潜力的一种运输方式, 正方兴未艾。其中, 公路建设和养护是公路交通的前提和基础, 对其进行养护和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发展和延伸, 并且是公路功能得以正常有效发挥的关键和保障。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公路管理养护, 通过技术改造保障其安全畅通, 从而更好地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 保持公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公路; 管理养护; 公路建设;
1 公路管理养护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投入有待增加
经费资源是政策执行的物质基础, 公路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是资金投入不够。目前, 全国用于国省干线以及部分重要县道、乡道的养路费每年仅500亿元, 但要维持现有路网的正常养护, 每年起码要花费1 000亿元, 资金严重不足。1995年, 全国养护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我国公路养护工作的指导方针:建养并重, 协调发展;深化改革, 强化管理;提高质量, 保障畅通。但是, 与当前飞速发展的公路建设相比, 公路“重建轻管, 重建轻养”的情况非常突出;“建设与养护”的平衡不容易达到, 用于公路养护的资金不够, 公路养护工作相对滞后, 通行保障能力不足。由于缺乏公路建设资金, 目前公路无法正常开展养护与维修工作, 实际进行大中修的里程远远小于养护的需要, 各种沉陷、变形、龟裂等问题突出。长此以往, 既增加了养护的压力, 又降低了公路的服务水平。事实上, 公路建设和公路养护两方面的工作决不能厚此薄彼, 它们之间密不可分, 相辅相成。
1.2 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
权威是政策执行的保证, 公路工程管理与养护工作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政策资源不充足是导致公路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的一个主要原因。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范围比较广, 不仅体现在路产保护、养护工程等方面, 还包括生产关系体制、队伍建设等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相关内涵在不断拓展, 养护管理的模式也在不断变革。干线公路车流量在持续增加, 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采取迅速、及时的养护工作, 并且一定要规范作业, 尽量不要过多干扰正常的交通。同时, 治超工作转入长效治理阶段后, 国务院明确了治超工作要“坚持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治理工作机制”, 同时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治理工作列入年度工作重点, 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但到目前为止, 除山西省、陕西省和北京市等省市外, 全国其他大部分地区都没有把治超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范畴, 没有实行政府管制。
1.3 管理方式有待改变
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一定要遵守一些基本前提, 除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外, 还要保证逻辑关系的严密性, 并且要有科学的规划程序, 以保障相关政策有效执行。目前, 全国包括云南省在内的一些地方, 在公路管理机构以外, 又平行设置了高速公路管理局或公司等, 导致在一个行政区域内出现了几个公路管理机构, 出现机构重叠、多头管理、职能交叉、关系不顺等问题, 其中, 公路出现交叉管理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缺陷。一个省市出现几个公路管理机构, 不仅造成相互间关系难以协调, 还造成工作上相互扯皮、推诿, 分散了职能部门的力量, 存在养护责任主体不明确、行业监管不到位、路网科学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 一边是资金不足, 一边是机构重叠、交叉管理, 进一步增加了公路管理难度, 导致经费更加紧缺。
2 公路管理养护存在问题的原因
公路管理养护的核心问题是资金紧缺, 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 大量的资金投入干线公路的改造和建设中, 但是还远远不够, 势必带来公路养护资金紧缺, 使原来公路“重修轻养”的情况在新的条件下反复出现, 严重影响公路的健康发展。
2.1 政策滞后, 体制不完善
政策滞后、体制不完善是公路管理养护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策制定先天不足, 未摆正局部和全局的关系, 没有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2) 未建立一套部门与部门、地方与地方政策执行的整合机制, 导致同一个政策出台后不同地方、不同部门的执行情况不一致, 严重时可能出现具体措施相互冲突。(3) 政策执行缺乏必要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 政策资源不充足, 且缺少政策评估环节, 政策监控不完善。(4) 不重视公路管养政策的终结工作, 力度不强。政策的正确性是政策有效执行的根本前提, 公路管理养护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出现在政策制定上, 政府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公路的公共属性, 导致政策不到位、体制不完善。关系不顺, 政令不畅, 工作被动, 导致治超难、执法难、管理难, 归根到底是公路管理体制的问题, 相关部门要本着有利于公路发展、有利于改革职工生活的原则开展工作, 切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
2.2 政府管制缺位, 政策偏差
我国公路的现状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养护体制政策, 政策制定先天不足, 未摆正局部和全局的关系, 没有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 未建立一套部门之间、地方之间政策执行活动的整合机制。同时, 针对同一政策, 各部门、各地方行动不一, 甚至存在政策相互冲突的现象。正确性是有效执行政策的根本前提, 公路管养出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管制缺位造成的。此外, 公路养护水平的高低受体制和公路养护运行机制的直接影响。
3 加强公路管理养护的对策
公路在管理上具有统一性, 政府需要设立统一的机构进行统一管制。具体来说, 政府要坚持公路行业建、管、养三者并重的原则, 以《公路法》为依据, 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以完善政策为依托, 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以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 完善公路行业保障体系, 促进公路管理养护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3.1 加强政策投入, 建立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保障机制
资金不足, 即政策投入不够, 会导致公路管理养护出现问题。因此, 政府应保证政策资源的充足性, 其中, 必要的经费和人力是政策执行的物质基础, 很多政策应对此有相应的规定。同时, 完善公路管理养护要真正认识到公路的公共属性, 明确政府是公路管养的责任主体, 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 充分体现公路管养的公共性、强制性要求, 使公路的公益性得到充分保障。此外, 执行每一项政策都需要人力、物资方面的投入, 因此公路局及相关公司要尽量减少投入, 实现成果最大化。
3.2 提高政策水平, 建立高等级公路属地化管养模式
在高等级公路的管理养护中, 针对不同的问题, 相关部门应制定并执行不同的政策。根据《公路法》规定, 公路管理机构应统一负责全省高等级公路养护的行业管理和监督工作, 各地市公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相应区域高等级公路的养护、征费、路政工作, 实行分级管理, 不再另立人马, 从而真正建立完善的公路养护长效机制, 提高管理效能, 避免人员和物资浪费, 促进高级公路由现代企业管理转为专业化管理。
3.3 进行政策评估, 提高政策的效益和效率
有效判断政策的效益和效率, 是政策运行过程的重要环节, 用来检验政策和方案是否正确。针对公路管理养护, 相关部门要根据政策评估的5个标准, 即生产力标准、效益标准、效率标准、公正标准和政策回应度建立一套评估标准, 进行科学评估, 得出可靠结论, 检验现行公路管理养护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 合理配置政策资源。
3.4 完善政策监控机制
我国公路政策监控机制正处在发展和完善中,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因此, 为了加强公路管理养护, 首先, 政府要建立完善的政策监控机制, 制定必要的法规与制度, 明确政策主体的职责。其次, 要保持监督机构的独立性, 只有监督机构不受制约, 才能勇敢地监督和发声。最后, 监督对象要有影响权, 要建立从源治超的有效政策, 在有人违反制度时要加以处罚, 并指导其纠正错误, 实行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执法。
3.5 提高养护质量和服务水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民的生活标准迈上了新台阶, 提高公路公共服务能力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中, 养护和管理工作是公路工作中一项最基础的工作, 也是面向公众的一个窗口, 公路行业的形象更多是通过这个窗口向外展示的。特别是在经历了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之后, 公路交通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得到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 抢通公路成为各类抗灾工作中最重要、最受关注, 也最需要先行的工作。因此, 为了加强公路管理养护, 我国除了要把培养优秀人才当作重要目标, 还需要提高公路信息的服务能力, 推广应用先进的技术、机械设备, 引进新型的材料和工艺。另外, 公路局应重视公路的小修与保养, 在环保的前提下加强预防并规范养护方式, 构建安全、畅通、和谐、高效的公路交通网络。
4 结语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反复、烦琐的基础工作。本文通过指出我国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分析现阶段公路养护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并从建立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保障机制、建立高等级公路属地化管养模式、提高政策的效益和效率、完善政策监控机制、提高养护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入手, 提出加强公路养护管理的对策。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路管理司.公路养护与管理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6.
[2]李建阁, 郭韶, 邱海利.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初探[J].交通科技, 2006 (4)
[3] 董兴.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初探[J].商品与质量, 2012 (3) .
欢迎加入行业QQ群:320868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