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随笔:回忆我的老师
回忆我的老师
作者:黎明
(一)
高老师是我读四年级时候的一位民办老师。他白净脸庞,中等个头,早晚见到他,总是一副笑脸,总给人以和蔼可亲的感觉。
高老师教过音乐。他识乐谱,会开歌,很有音乐天赋。小时候,我们不知道写在白纸上的“1、2、3、4、5、6、7”,还有很多符号是什么东西。后来,经过高老师的乐理教学,我们知道了“1、2、3、4、5、6、7”叫“音符”,唱作“多、来、米、发、索、拉、西”,还知道有2/4拍、3/4、4/4拍等节拍,还知道全音符、2分音符、4分音符、8分音符、16分音符、32分音符、附点音符,还知道有强拍弱拍,有低音、中音、高音,还有高八度、低八度,还认识了小节线,反复符号等。当时,对高老师讲的乐理,虽然不是很懂,但是对培养我们的乐感和音乐素质已经起到了启蒙作用。
记得他给我们上的第一节音乐是教我们唱《大刀向鬼子门的头上砍去》。上课前,高老师就已经把提前用毛笔写在一张大白纸上的歌词和歌谱挂在了教师的黑板上。上课时,他就非常耐心地教我们唱歌,先是教唱谱,再是教我们唱词。他唱一句,叫我们跟唱一句,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我们唱歌,哪一句唱得不准了,就反复教我们唱哪一句。他不仅教我们唱歌,尤其是教我们学会了很多革命歌曲,还教过我们学唱豫剧唱段,像《红灯记》选段,《智取威虎山》选段,《沙家浜》选段,《白毛女》选段,《红色娘子军》选段,《杜鹃山》选段,《海港》选段,《龙江颂》选段,《磐石湾》选段,《朝阳沟》选段等。他当时教给我们的唱段,到现在大部分还能哼上几句。
高老师还指导学校文艺演出队排练节目,他指导的豫剧小片段,就像今天的送戏下乡一样经常送到生产队里演出。这些学生演员扮相生动,唱腔甜美,表演到位,不亚于专业演员的表演,因此深受群众的喜爱,并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
高老师教过语文。他教语文课总能通过形象幽默语言和具体生动举例让学生记忆犹新。比如他在作文评讲课上,为了强调正确区分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的重要性,常给我们举出实例,比如说:
有一个学生写《记一次有意义的劳动》,他在文中写道:“星期天,我们按照生产队长的安排挑茅池水。我们累的时候,就担担喝喝,担担喝喝。”这个学生把“歇”写成了“喝”,误用了形近字,于是闹出了笑话。他还曾举例说:
过去,一个孩子给在外工作的爸爸写信,告诉他家里粮食丰收了,妈妈也被提拔了。他在信中说:“爸爸,近来工作忙吧?身体好吧?今年我家的粮食狗(够)吃了,妈妈也上吊(调)了……”显然,误用同音字造成了笑话。他还说过:
作文讲评课上,老师叫一个学生读他的作文,他读道:“有一天,我骑着自行(hang)车,来到了银行(xing)里,见到了行(xing)长,行(hang)了个礼。”这个学生把多音字“行”记混了。
听了高老师这些举例,我们颇受启发,受益匪浅。
他在强调标点符号的作用时,他也曾给我们举例说:过去,有一家养猪场,对面是一家酿酒厂,春节了,有人给两家送去一副对联:“养猪养成像老鼠只只亡;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送对联的人要表达的意思是“养猪养成像,老鼠只只亡;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有人却偏偏读成了:“养猪养成像老鼠,只只亡;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感觉很有意思,特别感到标点符号的作用真是太大了。他还说:
过去,有一家豆芽作坊,盼望生意做得红火些。春节了,门口贴了这样一副对子:上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看到这样的对联,我们一时傻了眼。到底该怎么读呢?在我们再三思考仍不得其解的时候,高老师告诉我们这样读:“长(zhang)长(chang)长(zhang)长(chang)长(zhang)长(zhang)长(chang),长(chang)长(zhang)长(chang)长(zhang)长(chang)长(chang)长(zhang)”。这时,全班同学才恍然大悟。
高老师教过体育,还带过学生集体早操或间操。他教体育和带操很认真,尤其是在训练学生步伐的时候更是认真细致而又用心。我记得,高老师为使学生的左右脚起脚落脚与他的呼号一致,他总是一边喊“一、二、一”,一边纠正学生落脚的错误,有时干脆就直接把“一”喊成“左边这只脚”,并且连喊“左边这只脚,左边这只脚……”以强化学生根据老师的口令一定要把左脚落在口令“一”上,把右脚落在口令“二”上。
实际,高老师还教过其他很多学科,他不论教哪一个学科,都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扎扎实实,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二)
张老师是我40多年前上小学时的一位自然常识课老师,那时他应该不超过40岁。他高高的个头,瘦瘦的身材,直挺挺的腰板。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同事,对学生,不管什么时候总是一副笑脸。
张老师是一位公办老师,听说他是某某大学生物系毕业的,我打心眼里敬佩他,感觉张老师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老师。
当时的公办老师都不在本大队任教,到外大队任教免不了来回奔波。那时候交通很不方便,没有公交车,没有自行车,张老师总是步行十几里地来学校上班,星期六才可以回家一次。
张老师教态很认真,对学生的学业要求也很严,他总是要求学生当堂任务当堂完成。一次,他教我们“二十四节气”,他很认真地给我们讲解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节点、气候特点以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他还让学生当堂会背《二十四节气歌诀》,所以,到现在《二十四节气歌诀》我还记忆犹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还有像“上半年来六二一,下半年来八二三”,都是我那时按着张老师的要求背来的,至今张口就来,并能熟练地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天气特点以及与农民的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后来,张老师调往高中任教了……
张老师退休以后,一直住在城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街上见到张老师,他虽然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我心里感觉亲切,第一次主动给他打了招呼。之后,我每一次走在街上,看见张老师,总要主动上前与其打招呼,并询问他身体健康情况,当听到张老师说他的身体没啥毛病时,当看到张老师那硬朗的身体时,我打心里替他高兴,并默默在心里祝愿他永远健康长寿。
后来,张老师的眼睛不太好使了。尽管这样,我走在街上见到他仍要来到他的跟前给他打招呼。有时,张老师不记得我了,我会主动给他做自我介绍。当他听到我的介绍时,他竟能回忆起我的情况,甚至连我家的情况也能说出一二。这已经是时隔好几十年的事了,他还都记得,真是佩服张老师的记忆力。有时见到他,他会说:“现在,我的视力有些差了。你看见我,就是不理我,我也不知道。”我说:“张老师,就是您看不清楚我是谁,我也会主动给您打招呼的。”
这几年,走在街上,一直没有见着张老师。那一天,听过去的一位同事说张老师走了。
作者:黎明,喜欢文字,热爱写作,有多篇(首)散文、诗歌、故事等涂鸦之作散见于网站或文学微信公众平台,以及文学杂志。
百荷书房编辑团队:
总编:王琰(百荷踪影)
总编助理:邢桂珍
散文主编:子若轻尘
诗词主编:靳鸿儒、寒江独钓
小说主编:王琰
百荷书房主播团队(排名不分先后):
麦子、古风、马小明、李焕玲、真水无香、李莉、孟昭臣、尤小红、李春华、杨慧娜、耐心等待,
【成员陆续添加中,诚望更多文学爱好者,甘于奉献文学事业的朋友加入我们团队。期待!】
特别提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