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2年,为祖国献唱的王菲给大众“添堵”了?
9月24日,由王菲演唱的七十周年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同名主题曲发布,获得一片好评的同时,也引起不少争议。
很多人不喜欢的点,在于王菲特殊的咬字发音和唱法颠覆了大众印象中“红歌”该有的样子,部分网友认为她咬字难受、唱得敷衍,甚至态度不端正、没有专业精神……
那么,天后此次为祖国献唱真的是在给大众添堵吗?到底什么样的翻唱才算合格甚至出彩?
为什么说王菲的翻唱没问题?
首先,让我们回顾《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的创作背景。
1985年秋,词作家张藜邀请作曲家秦咏诚写了一首主题鲜明、旋律优美的乐曲,在曲谱写好的半年之后,张藜于桂林出差途中望着祖国山河美景,大笔挥就了歌词,《我和我的祖国》的词曲就这样创作完成。
不过期间发生了个插曲。秦咏诚认为此歌恢弘大气,要找一位有气势的美声歌手演唱,而张藜却认为,歌曲要唱的不是“我的祖国”,而是“我和我的祖国”,必须关注“我”的情感,于是力排众议,选择了甜美柔软的民歌唱法,选择了李谷一。
值得玩味的是,李谷一当年也曾因为采用了新唱法被批为“格调低下”、“晦暗颓废的靡靡之音”。可回首看,正是这样的创新给了当时僵化的乐坛吹来了新鲜的空气。而此次的翻唱版本其实也是另一种演绎,在常石磊的重新编曲、制作后,王菲版本的《我和我的祖国》虽然不是那么庄重宏大,但听出的是歌者发自内心的欢畅与自由,举重若轻。
三十四年过去,国家在变,时代在变,但歌曲的情感内核没有变,轻松愉悦,仍然是真情诉说。正如一位网友说的那样:“王菲这个版本像小女孩放学跟妈妈回家路上,蹦蹦跳跳走在妈妈前面,看到车、摊贩、同学、高楼、人情百态,怡然自得。”
不仅仅是歌曲,当下的影视作品也早已脱离了敲锣打鼓放鞭炮、手拿红旗喊口号的宣传队时代。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选取了七个普通人所经历的历史性瞬间,讲述了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的动人故事。
这种以小人物的个人体验折射时代变迁的叙事模式,更容易激发国人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也符合新时代的审美需求。
那么,作为影片主题曲,如果仍采用庄重如史诗般的演绎方式,不仅与电影的主题和调性不符,在艺术形式上也显得过于保守陈旧。
怎么样才算合格的翻唱?
有人说,这首歌既然要翻唱,就应该找谭晶雷佳吴碧霞,或者韩红。我们可以脑补,如果是她们来唱,肯定也很好听,很庄重,也很大气。但是,这和请李谷一老师唱一万遍有什么太大区别呢?老歌翻唱,尤其是红歌翻唱,要引发人们新的感悟和留下新的记忆点,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以王菲为例。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如今站在巅峰的天后,其实早年也做过很多翻唱,甚至深刻影响了自己的唱腔和音乐风格。
王菲谈偶像邓丽君
高中时期,王菲灌录了一张邓丽君歌曲的翻唱碟《风从那里来》,1995年她又发布了翻唱专辑《菲靡靡之音》作为对偶像邓丽君的致敬,这两张专辑中王菲从略显生硬的模仿到开拓出了个人风格。后来,王菲受极地双子星和小红莓乐队的影响,翻唱了《Bluebeard》、《Dreams》等歌曲,在唱腔上有所借鉴,也让她找到了一个缥缈出尘的新境界。
此外,王菲还翻唱和模仿过Tori Amos、皇后乐队等,他们的音乐都曾给王菲带来新的碰撞和惊喜,而王菲也以个人风格作为底色,留下了不少好作品。近年来,王菲在春晚上翻唱了李健的《传奇》,不但让这首歌红遍大江南北,也提升了原唱本人的知名度。
陈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