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 原敬琴//父亲和他的烟锅子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2021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初步总结整理了七十余位写作爱好者的作品链接,以丰盈后稷文学宝库!点击下面加粗字链接,品读《后稷文苑》宝葫芦:
父亲和他的烟锅子
稷山 原敬琴
忘不了门前的香椿树,忘不了树下的老父亲,忘不了老父亲那长长的烟锅子,和那一声声的咳嗽......
我对烟最早的印象,要追溯到童年时代。一杆“旱烟锅”,吊着烟袋,不离父亲左右。虽然现在它已经光荣退休,也已经难得一见,对于出生于70年代初的我却有着特殊的记忆。
一根长长的旱烟锅,一个布烟袋,便是父亲农忙闲暇时的必需品。累了,就从烟袋里捏一撮焊烟,放在烟锅里,用火柴点着,放在嘴里狠狠地吸几口,再从鼻腔里喷出一道白烟,烟雾中的父亲像是松了口气,所有的劳累,都随着烟雾随风飘散。一袋旱烟抽完,在鞋底上磕一磕,往腰里一别,就又抡起了锄头,撅头,向深沉的土地要收入。
有时,我们姐弟四个不听话,惹父亲生气了,那烟锅便是惩罚我们的工具,父亲会夸张的抡得很高,却又轻轻地敲打在我们的小脑瓜上。后来我们一干错事,眼晴就会偷偷地瞄父亲腰上的旱烟锅。其实我们从来没有觉到过被打疼,最最害怕的,是父亲那严厉的眼神。
冬天的夜晚感觉特别的长,父亲就给我们讲故事,《西游记》、《水浒传》、《包公断案》都是在烟锅的一明一灭中流入我们的记忆,成为一生的财富。
有时,寂静的夜里会被烟锅吧嗒磕灰的声音惊醒,我会揉着睁不开的眼睛问:“爸、你怎么还不睡呀?”“哎,孩子你快睡吧”当时并不明白父亲为什么半夜总是在抽烟。
现在为人母后,才理解了父亲为这个家操劳的辛苦!-根烟杆,它不仅承载着父亲对这个家的爱,也浓缩着多少家庭生活的不易。一根烟杆,它承载了六七十年代劳动人民吃苦、耐劳、不畏生活艰辛的顽强意志。
1984年,我上了初中,责任田分到各家各户了,结束了集体制。人们在各自的田中,辛勤耕作,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夜之间,父亲的烟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卷烟,我们姐弟几个写完的作业本突然之间就有用武之地了。父亲把它们裁成一小长条一小长条的,分别摆放好。待吃烟时,便把焊烟末放在纸上,从一个纸角卷起直到未端,然后把一端紧紧地拧起来,再把拧起来的尖部,用手轻轻地一撕,一根烟卷便做好了。有时,父亲会把卷好的烟别在耳后,在我们看来,父亲好神气!漫长的冬夜,我们一家围坐在炕上,不是掏棉花就是剥玉米粒,父亲的故事被买来的一台收音机取而代之了。我们从广播中收听喜爱的故事。从那以后我再也看不到半夜那一明一暗的烟火了。一根烟卷,记载着八十年代劳动人民面对生活的的恣意、豁达、粗犷。
1990年,我考入了稷山师范。父亲和母亲在家养鸡,很快成了村里的养殖大户。父亲在邻里间忙碌着,给乡亲们讲解养殖技术,很快带动一大部分村民开始了养鸡。饲料车、收鸡蛋车、收鸡车......小小的村落一夕间被各式各样的车轮声和叫卖声喧嚣着。放星期天时,我回到家,发现父亲竟吸起了带过滤嘴的香烟。从几毛钱的羊群烟到二元钱的农工再到七元的红塔山、十元的云烟,这不同牌子的香烟见证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新气象,劳动人民的生活已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8年,在日本工作的小妹生下小孩了,需要父亲和母亲远去异地他乡照顾。临行前在医院上班的弟弟给父亲上了-堂养生课,从自身健康和幼儿身心成长两方面讲起,讲述主动吸烟对自身健康的危害,讲述“被动”吸二手烟对身边亲朋好友的不利影响,建议父亲戒烟。意想不到的是,有着五十几年吸烟史的父亲竟奇迹般地开始逐步戒烟,从小妹身边回来后,已完全彻底地不吸烟了。
从旱烟锅到卷烟,再到过滤嘴香烟,再到戒烟。这几代烟的变化,伴随着我们家庭从贫穷到富裕起来的整个历程。
一阵微风拂来,香椿树伸展着枝叶哗啦啦地响。树下的老父亲也许永永远远不会改变他那特有的蹲姿。只是,父亲早把那长长的烟锅子收藏了,口袋里也不再装纸烟了,特别是父亲再没有了一声一声的咳嗽......
如今,他迷恋上了抖音。
父亲说,抖音比烟锅子来劲。
后
稷
文
苑
原敬琴,1993年毕业于稷山师范学校,现任教稷山城关中心校下柏小学,中小学一级教师,运城市骨干教师。
——发刊制作:葛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