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边边(110)
△宜昌茶馆说书人
一一零、他想听你讲评书
快中午了,那个住在肖家巷口的说书先生简豹走进位于宜昌城南门外的尔雅茶馆的时候,一个茶馆伙计殷勤的给他拉开了一把竹tang椅的拖头(专供搁脚的支架),还笑着问了一句:"简先生今天讲什么?"
简豹把一本油迹斑斑、很多书页都已经因为翻阅过多而卷了角的旧版书扔给了他:"也该轮到《忠烈侠义传》(又名三侠五义)了,就从'设yin谋临产换太子 奋侠义替死换皇娘'开始!"
一些正在茶馆品茗的茶客就不约而同的jiao了一声好。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宜昌因为鸦.片过境而市面繁荣兴旺之时,城内及宜昌边边数百家茶馆遍地。既有全天卖茶,还有在早晚卖"油货(油炸食品)",午后"上蒸(蒸笼食品)"的油货茶馆,zui大的是明月茶楼。也有多设于公园草丛,或设于江滩凉亭,一边品茗闲谈,一边欣赏山水的风景茶馆。宜昌当时有"川楚八帮"之说,各帮派、各码头都有自己的行业茶馆,谈业务、做生意、揽活、结账都在其内。
不过,zui权威的恐怕还是得算是各码头帮会专营的帮会茶馆了。除了有张华庭开设的桃园茶社是青.帮的,洪帮(又称汉流)的茶社则遍布宜昌城,南关的尔雅茶社为西陵社总社茶馆。当时宜昌洪帮西陵、仁和两社中,军警官绅教各界头面人物俱在帮内。帮内如有重大纠.纷或债务问题不能解决,甚至可将洪帮的龙头老.大王泉山或川帮在宜昌的老.大何元gan等人请至茶馆,数语可解决,其作用之大胜过当时的警.察局或法院。
别看宜昌历史上不乏一些文人墨客和网红时不时地在入川或者出川的时候,到三游洞怀怀旧,到东山寺抒抒情。本地的官吏士绅也可以到高档的戏楼、舒适的影院看看好莱坞电影和时兴的话剧,或者jiao那些京剧戏班、汉剧名角到自家里唱唱堂戏。而那些无论是住在宜昌城内还是住在宜昌边边的普通百.姓的文化娱乐活动,只能在各庙宇办庙会、各会馆庆典或者酬神时免费观看庙宇或者会馆请来的班子所唱的戏剧。
当然还有两条途径:要么到闹市的舞台看魔术、皮影戏,要么到河滩上看杂shua、武术表演。那都是要付钱的。人家一边表演一边满面笑容的拿一面锣向围观的观众收钱,不好意思不给,要知.道宜昌人爱面子是很出名的。还有一条途径是带杯茶钱进茶馆看戏,没有强.迫收费,完全凭自觉自愿。而且可以既听到"唱本子(曲调简单,以孝道故事为主)"和"讲善书(类似评书,以行善故事为主)",还可以看看"唱小曲(湖北丝弦)"和"说评书(和现在的评书大同小异)"。
史料记载,宜昌当年说评书比较出名的有四个人,也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文化水平不高,所说之书完全是师傅传授的,比如在招商局江边茶馆讲书的四川人周培根和在王家大堰前的一个露.天广.场作表演的本地人张胡子。第.二类是有一定文化知识,所讲之书基本上都是自己从书上读来作为主要内容并加以扩展的。比如在一道巷子(就是力行一街)茶馆里讲评书的四川人陈培基,就是以侠客故事为主;而喜欢讲《封神演义》、《三国演义》等名著的简豹则是宜昌书场的金字招牌,更因为不掺杂低劣段子,不添加yin秽情节,所以深受茶客和听众的欢迎。
有个人出现在简豹的面前:"是说书的简豹先生吗?"
"正是在下。"简豹认出了那个人穿着一套川军的军服,一把德国造的驳壳qiang在yao间晃荡,就赶紧问道:"军爷找在下有何贵gan?"
那军爷一笑:"不是我找你,而是我的长官找你。"他说的很简单明了:"我长官说,他想听你讲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