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传统杨氏太极拳传人的练拳感悟(此篇文章谈得实在、具体)
开始盘架子之前应当先从学习《太极拳说十要》入手:
一、虚灵顶劲;
二、含胸拔背;
三、松腰;
四、分虚实;
五、沉肩坠肘;
六、用意不用力;
七、上下相随;
八、内外相合;
九、相连不断;
十、动中求静;
这是开始习拳之前就需要熟记于心念念不忘的基本原则。
一开始学拳就须时时留意老师所授拳型、掌型、步法(弓箭步、虚步等)立身中正等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是练好拳架的基础,重视“基本要求”直到把它变成自己的好习惯学拳才能事半功倍反之忘记“基本要求”养成了错误的习惯则学拳事倍功半并且以后难以纠正。这就是为什么有“学拳容易改拳难”一说的缘由。
拳架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在老师教拳的时候仔细观察和多加练习外,平时稍有闲暇也可细细回想老师练拳的样子,老师练拳的样子从模糊渐渐变的清晰直到就象真人在眼前一般。观师默像就是这个意思,对练拳有很大的帮助。
同样的道理在练拳之外的时间也可时时回想自己练拳的样子细细揣摩是否符合《太极拳十要》和基本要求。
按这个方法练习可以将自己练拳时需要靠脑袋记眼睛看纠正动作慢慢的变成用脑袋看靠身体记忆动作。练拳感受慢慢的就会有所转变。
盘拳架的常见困难之一当属腿力不足。腿力不足根基不稳要做到练拳原则和要求就无从谈起了。
常人见练习杨氏太极拳者慢慢悠悠好不轻松,殊不知初学拳者既便是壮汉也会两膝酸痛抖个不停。这是练拳的第一关,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持续长短不一。很多初学者不堪忍受在这一关就败下阵来放弃了。在这个阶段千万不可护痛停止练拳,不然等不痛了再去练拳它仍然会痛。如能坚持练拳适应之后疼痛自会消失也就成功的度过了这一关。过了这一关腿力大增为以后的练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氏太极拳115式---单式、定式力求规范准确,循序渐进初步掌握拳架动作。
当经过日复一日的拳架动作操练已然熟练之时可将练拳时的注意力从记忆拳架名称模仿老师动作转换到在习拳过程中细细体会自己的一举一动是否符合基本要求,尤其需要注意是否立身中正。
为什么要强调立身中正呢 !对杨氏太极拳稍有了解之士都知道太极拳追求松柔,要想松柔从盘架子开始就要打好基础。
首先腿力要够,习拳时腿力不够定是高低起伏、前仰后合不得立身中正,忽快忽慢不得连绵不断之意,身势亦不能下沉。
其次要立身中正,不能立身中正在练拳过程中一定会忙于保持身体平衡那里还能顾的上放松呢。
当练拳有了一定的时日,拳架动作都已熟练,不在想下一个动作的时候,就可以进行下一个阶段的练习了。
在这一阶段练拳时要注意脚下松沈稳固踏实、立身中正、顶头,拔背,蹋肩,垂肘,架子宜下的大点、低点;练功时要以腰脊为轴,带领着四肢运动;心里要平静舒适泰然,把身心放松放稳放静,呼吸自然舒适的去练就行了。在这个阶段就可以慢慢的去体会周身放松的感觉了。
以前练拳时感觉放松最先是从手指开始的,有一段时间觉得两手无力在骑车时连刹车都不能捏紧使不出力来。睡眠质量也有明显的改善,睡的又香又甜还有点贪睡,睡醒后精神百倍甚是清爽。慢慢的就可以体会到两臂松沉,越练越有趣味了。
回想当时练功时也遇到一些的问题,现在把我的一点经验和大家分享;
每当练功感觉别扭时先停停检查下:
1)步伐是否正确;
出步前身势是否沉下去了,出步时方位是否正确,步伐大小是否得当,重心在两脚间移动时是否平稳。脚下有根松沈稳固踏实最为重要。
2)身势是否中正;
3)是否以腰脊为轴,带领四肢运动;
4)身心是否稳静安舒;
5)呼吸是否自然舒适。
调整好了再继续下一个动作。太极拳慢练的好处在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因为是慢慢的运行意识才能够照顾到全身,才能察觉到哪里没有做好该如何调整。要是动作快了一带而过哪里还能察觉到问题所在呢。动愈慢神愈全想必就有这个意思了。
有了上面这些基础就可以在松柔上多下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