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头痛腹痛经方40分钟见效案
2021年
9月26日
医案转自民间中医网-经方方药
水中火先生微信:1679066972
QQ问诊:
日期2010年7月6日
再次烦请先生,男孩11岁,感冒。
近期天热,孩子总是去游泳。昨天下午游泳回来见他精神不好,心想是不是游泳凉着了,于是晚上给其刮痧(后背),后喝了些热水,就睡了。
第二天早上5:00多孩子就醒了,不停上厕所,小便次数多但量小,无大便。
见他不停有浓痰,嗓子干咳,但无打喷嚏流鼻涕现象,摸手心、额头有热不是很高,量体温37.6。
身上无汗,想喝水(喝了两碗豆浆),舌苔白腻,精神尚可。
上午9:00左右开始喊头痛难受。
水中火11:50:42
孩子喊热吗?
微微的风 11:51:13
不喊热。
水中火11:51:22
喊冷吗?
微微的风11:51:45
也不喊冷。
正在喊头痛。
水中火11:58:52
昨天大便了吗?
微微的风11:59:25
昨天一次大便,肚子不舒服,总是小便,一会一趟。
水中火12:00:47
呕吐吗?
微微的风12:00:52
不。
刚才还想吃玉米呢。
红糖水冲了没喝。
水中火12:06:40
身体有汗吗?
微微的风12:06:54
没汗。
水中火12:09:32
有没有喊肚子痛?
微微的风12:09:40
有。
水中火12:13:04
下方一剂:
处方:乌梅丸
水开后30分钟。
微微的风14:55:04
急,按方去拿药,不给,说超量。最后有几味只好减量。(我们这比较偏,只有这一家小药铺,没办法.。
就这喝药后大概约40分钟后,孩子出了一身大汗,全身湿透。量体温36度,头也不痛了。开始看动画片了。两小时后大便一次。
水中火:
记住:有一分恶寒,则有一分表证。
患儿不喊冷,证明伤寒不在太阳,就不需要解表。
考虑一下伤寒在阳明,伤寒在少阳,伤寒在太阴,伤寒在少阴,伤寒在厥阴的情况。
不要到原条文上去对应症状,必须深刻理解经方的组方。
这个孩子所用的方,条文上就只有发热二字。
急则治标,先解决头痛腹痛,发热才是关键。
再加上发病时是在夏天,这个要注意对选方的影响。
用方乌梅丸,10岁小孩子用量为原方的15分之一就够了。
乌梅30枚,细辛6,干姜10,黄连16,当归4,附子6,蜀椒4,桂枝6,党参6,黄柏6。
乌梅丸也可以治疗外感病发热,治的是厥阴病的外感。
所以说感冒可以是太阳病,也可以是阳明病,少阳病,更可以是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
感冒也需要从六病论治,才是全面的。认为感冒只是表证是完全错误的。
仲景云: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始表中风寒,入里则不消矣。
此条所言之“入里”,或入半表半里——少阳,厥阴;或入里——阳明,太阴,少阴。这些都是有《伤寒论》原条文可证的。
《伤寒论》部分条文引述如下:(注明,只是一部分)
厥阴病的发热:
仲景云:(伤寒)传厥阴,脉沉弦而急,发热时悚,心烦呕逆,宜桂枝当归汤,吐蚘者,宜乌梅丸。
太阳病的发热:
伤寒传经在太阳,脉浮而急数,发热,无汗,烦躁,宜麻黄汤。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产后中风,数十日不解,头痛,恶寒,发热,心下满,干呕,续自微汗出,小柴胡汤主之。
产后中风,发热,面赤,头痛,汗出而喘,脉弦数者,竹叶汤主之。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
阳明病的发热:
(伤寒)传经在阳明,脉大而数,发热,汗出,口渴,舌燥,宜白虎汤。不差,与承气汤。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
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阳明病,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大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痉病,本属太阳,若发热,汗出,脉弦而实者,转属阳明也,宜承气辈与之。
太阳病二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阳明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也,宜抵当汤。
阳明病,发热十余日,脉浮而数,腹满,饮食如故者,厚朴七物汤主之。
少阳病的发热: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鞕,呕吐而不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太阴病的发热:
(伤寒)传经太阴,脉濡而大,发热,下利,口渴,腹中急痛,宜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
吐利发热,脉濡弱而大者,白术石膏半夏干姜汤主之。
少阴病的发热: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