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年轻教师的4点成长建议
朱熹说:“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做人。"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两位先哲道出了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人做人、做真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所以,学会当老师,首先要学会做人,做真人。
给年轻教师的4点成长建议送给你!
年轻教师做人“五戒”
年轻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希望,任重而道远。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如何强化“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的思想认识,刻苦练就过硬的业务本领,是年轻教师应该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
一戒懒。懒惰是一种意志消磨、精神颓废的表现,是自理、自立能力差,缺乏竞争力,影响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主要表现为懒学、懒思、懒做。要戒懒,就需要做到四“勤”:一是勤于学习,善于积累——多读书,多听课,多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二是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多写教育教学笔记,多写研究性论文;三是勤于实践,勇于吃苦——大胆尝试、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四是勤于钻研,精于本职——爱岗敬业、深钻细研。
二戒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年轻教师接受的是现代教育,或许会有很强的优越感、表现欲,容易滋长傲慢情绪:有的人过于自信,总觉得自己一身本领,取得一点成绩,受到一点表扬,就飘飘然,甚至是自吹自擂、沾沾自喜;有的人“坐井观天”,总感到自己工作不错,看不到自身的弱项和差距,不注重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有的人汇报工作夸夸其谈,讲问题避实就虚、避重就轻,甚至避而不谈。
戒骄,最重要的就是谦虚。只有学会谦虚,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三戒躁。“躁”是指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急于求成却又不愿付出相应代价,进而出现的急功近利的情绪和价值取向。“躁”的主要表现是浮躁、急躁、烦躁、暴躁。
克服“躁”,重在“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几乎都具备沉稳的性格。他们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能保得住操守。作为年轻教师,一定要把“戒躁”作为人生的守则,在追求沉稳中走向深远。
四戒势利。所谓势利,是指以权势大小、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等作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参考,以获取个人利益的行为。
戒势利,关键在于“出淤泥而不染”,刻苦练就高尚的师德。师之魂是师德,德之魂是身正。
身正就是要“讲正气,行正义”:在是非面前要处正断直,切不可人云亦云;在对错面前,要旗帜鲜明,切不能混淆视听……教师讲正气、行正义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提高自身道德水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施以影响和教育,使他们明辨是非。
五戒忌妒。忌妒,《词典》的解释是对品德、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是“对人或对事物强烈的不满或仇恨。”其实,“忌妒”是人皆有之的对己不如人的一种不满足的心态,“强烈的不满或仇恨”的情绪只是个别的不良现象,并非“忌妒”人群中的全部。我们这里所说的,就是要警惕这种个别不良现象的发生。
争强好胜,不想输在起跑线上,是绝大多数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的共同心理特征。如何克服忌妒心理?走自己的路,不盲目攀比别人,保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知足常乐”的心态,把握已有的“财富”,用祝福的心态看待他人,相信自己也能成功。
教师要多读书
教师应读什么书呢?
教育理性与智慧类。包括教育经典和教育新理论类著作。例如《陶行知教育名篇》《杜威教育名篇》《国际教育新理念》《赏识你的学生》《大教学论》《给教师的建议》《和教师的谈话》《教育漫话》《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漫谈班主任》《民主主义与教育》《多元智能》……这些都是对国内外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图书。
教学智慧与探索类。例如《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推敲新课程课堂》《另类课堂》《英美精彩课堂》《教师科研有问必答》《课改新课型》《课堂掌控艺术》《教师反思的方法》……这些书都来自实践,针对性强,能够帮助教师吸收他人的一线教学经验和智慧,解决具体问题。
学生喜欢读的书。读这些书以此来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给缺乏甄别能力的学生以指导性意见。这既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又能够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还可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提高自身素养类。教师的思想素养、文化素养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为此,教师应自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要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历史与哲学著作,尽量广泛涉猎各类书籍。
当然最重要的阅读,还是学科及学科相关类的书籍。
教师要勤写作
“写”是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写作水平提高的过程,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要从提高写作水平开始。
“写”是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途径,以“写”来达到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目标,以“写”来促进教育科学研究,要把“写”贯彻落实在教育教学的会过程中。不同的科目和培养对象,要有相同的要求:
1. 课堂教学要编好“导学案”, 并用好、写好“导学案”。
2. 要写一篇合格的结业性论文。
3.要明确论题、素材的来源和写作的目的,一是反问昨天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二是审问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知识疑点,三是质问现在的做法是否省时而高效,四是询问明天该怎样设计才能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知道教育“管”的艺术
教育依靠什么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是教和管,教是言传身教,管是规范言行举止。管和教是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管中要有教,教中要有管,它们携手并肩,共同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
既然管和教在教育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为什么在此仅仅提出了“教育是管的艺术”的命题?这是因为“管”的本身就有了“教”的意义,现代汉语中,“管”有多种义项,教育中的“管”以“管教”和“管理”两个义项为常用意,尤以“管教"即“约束教导”之意最常见。
为什么要强调管?强调“管”是为了创造良好的环境、浓厚的氛围,就像创建和谐社会一样,没有和谐的环境,一切都是空谈。
管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我们不相信简单粗暴的方式可以替代丰富多彩的教育手段,但我们更不相信一个没有严格约束的孩子会成才。教是为了管,管也是为了教。
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班级管理等角度而言,教是为了管,管也是为了教。教,是思想上的疏导;管,是行为上的约束。教不能不“管”效果,管又不能抑制学生生命发展的主动性,限制学生养成创造能力所需要的想象力。
管,本身就意味着教,不会的、不明白的、不知道的才需要教。管,需要耐心,需要一点一点地渗透;需要以尊重为前提,不能高高在上,施加压力,要善为人师。在学生眼里管理者应该是“亦师亦友”,既严厉也和蔼,既尊敬也亲近。
从课堂教与学的角度而言,管是基础,管是更好地驾驭课堂,有组织、有纪律地调控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障。同时,“教”的方法和技巧也左右着“管”的效果。
无论是从哪种角度而言,教育都缺少不了“管”这个强有力的“法”的因素的参与,“依法治教”在此已深入到教育的各个层面,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
目前,我们的教育研究重视教而忽视管、教管两层皮的现象比较严重。教育层面的被管理和管理,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必须经历的两个阶段。每个人都要接受家庭、学校、社会、自我等四种管理模式的教育。其中自我管理才是人们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
来源 | 2020年2月《教师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