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胖得要人扶着,在位仅八个月,却被认为是最好的皇帝
对于明清的皇帝,很多朋友都耳熟能详,甚至连他们的年号都如数家珍。然而,明朝“洪熙”这个年号是不是有些陌生?这也难怪,因为它的拥有者朱高炽,仅仅在位八个月时间。而且,这个皇帝并不出彩,他体型臃肿,胖得需要人扶着走路。但是,他竟然被后世夸奖为明朝最好的皇帝。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由于从小过于肥胖,自然得不到父亲的喜爱。他能当上皇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明成祖只有三个儿子,竞争压力并不算大。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朱高炽虽然不讨喜,但他的儿子朱瞻基却是朱棣钦点的皇太孙。可以说,朱高炽能当上皇帝,很大程度是沾了儿子的光。
靖难之役时,朱棣在外打拼,自己的大本营北平就交给了朱高炽打理。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朱高炽实在是太胖了,两个内侍扶着还跌跌撞撞的,又怎么能指望他去骑马打仗?
可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位坐镇北平的肥胖王子,却一手缔造了靖难中最为关键的战役之一。
这是在建文帝元年的时候,朱棣正在大宁府收编宁王朱权的朵颜三卫。南军统帅李景隆听说后,立即引兵攻打北平。南军有五十万之多,他们驻扎在郑村坝,并且不断堆筑堡垒向前移动,同时攻打北平的九门。此时,朱高炽手头上,仅仅只有老弱病残的守军一万人。
人数之比是一比五十,双方统帅对比,朱高炽是足不出户的王子,李景隆是将门虎子,所有人都认为北平被破只是时间问题,靖难之役到此,朱棣将会是丧家之犬了。然而,朱高炽却给了他的父亲一个惊喜,北京城有惊无险的守下来了。
当朝廷军攻城时,北平的妇女都被动员起来向城下扔石头。当李景隆下令休息的时候,朱高炽于敢于打开城门主动出去骚扰。南军人数虽多,却如同无头苍蝇,守军人数虽少,却收缩自如,完全占据了主动权。后来,天气也在帮助朱高炽。这一年的秋天北平特别冷,守军将水泼在城墙上,过了一晚就结冰,根本无法攀登。而且南方人怕冷,只好悻悻回兵。
也就是这一仗,朱高炽不仅保住了靖难之役的希望,也保住了自己的地位,同时也让人看到,他不仅胖,而且还很有力量。朱棣登基两年后,在大学士解缙、黄淮的极力主张下,朱高炽被立为太子。没有多久,他的儿子被立为皇太孙,彻底巩固了他的储君之位。
朱高炽担任太子,仅有两个竞争对手,但是两个弟弟都不老实。在他监国期间,朱高煦不断陷害他,还让倾向他的解缙遭到贬黜,不久惨死。但是,朱高炽从来没有打击报复过朱高煦,继位之后反而增加了他的亲王俸禄。
二弟朱高燧更为疯狂,不仅在朱棣面前诬陷太子,而且还密谋弑君杀父,然后矫诏废了朱高炽。事情败露后,还是朱高炽求请,才让朱棣保全了朱高燧的性命。
朱棣死后,历经艰险的朱高炽终于坐上了皇位。他的庙号是仁宗,“仁”字在中国儒家学说具有最为重要的意义。历朝历代,仁宗皇帝都是心怀天下的圣人皇帝,北宋仁宗花了四十一年时间赢得了这个尊贵的庙号,而朱高炽用不到一年时间,也做到了。
他废除了宫刑,结束了在当时来说是劳民伤财的下西洋,也停止了皇家的珠宝采买,实实在在让百姓休养生息。在政治上,无论是曾经忌恨他的官员,还是拥立他的官员,他都能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他善于听取意见,又不乱发脾气,偶尔呵斥大臣,还亲自道歉。
更为难得的是,他推翻了自己父亲对建文帝旧臣的案件,让建文旧臣的家属得到恕免,不用为奴为婢,甚至发还了没收的家产。他禁止对犯人滥施肉刑,除谋反外,他不主张株连家族。即使是临死之前,他还下达了一项政令,告诫官府对于死刑要慎之又慎。他死之前,特别叮嘱自己没有当几天皇帝,没有做多少贡献,不要为他大肆铺张浪费,因而他的献陵是明朝皇帝陵墓中最简朴的。
他让人安置流民,开放了一些皇家田产给他们耕种,下令减免赋税,对受灾地区即使赈灾。他处处以唐太宗为楷模,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他只在位八个月,就突然去世。“仁宣之治”在他的手上刚刚开了一个头,《明史》不无惋惜的夸奖他在位一年,善举都无法一一列举,如果能多活几年,汉文帝、汉景帝根本无法与他相比。
参考资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