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一心只想赚钱时,可能不是物质,而是失去了这3样东西

“人到用时仁义少,事无经过不知烦。”——郭德纲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太物质了不是什么好事的道理,但现实是我们依然要努力赚钱。
修身养性我们需要,赚钱养家也是责任,在两者有分歧之时,往往我们首要考虑的还是“赚钱”。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却是万万不能。”
钱这种东西,只要我们看透了其本质,就能明白它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换取我们想要的生活、想要的享受之工具。
南怀瑾曾经说过:“世间万物皆非我所有,只是为我所受用。”金钱自然也是万物之一,理所当然也只是圣人常说的“身外之物”。
一味追求钱财,会丢失生活的宁静与快乐;可如果不赚钱,那么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就更别谈什么快乐了。
网上看到过这么一句话,“当我肚子饿的时候,我的烦恼只有一个;等我吃饱饭的时候,我的烦恼却有很多。”
乍一看似乎是在劝诫世人要知足常乐,降低欲望。但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就能体会:肚子饿时的那一个烦恼比其他烦恼更严重。
这句话同样可以理解为:“只有当你吃饱饭之后,才有追求其他快乐的资格和精力。”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去追求金钱,一心只想要赚钱之时,可能并非常人眼中的“物质”,或许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已。
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这么一种说法:“我在目前阶段什么都不想,只想一心赚钱。”
这句话里有一个“潜台词”是:我不是不想,只是不敢想。
为什么在大学的时候谈恋爱的几率会很高,反而出了社会之后却又不想谈恋爱了呢?其实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不敢。
因为当你穷得只剩爱的时候,身边的人都在跟你谈物质。
所以,一心只想赚钱的人,可能不是“物质”,而是失去了以下3样东西。

失去了“分量”

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现实,当你没钱的时候你说的话会毫无“分量”。
在《增广贤文》中有句话:“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当你没钱没势之时,你做什么、说什么都会被人所看轻,即便你所说的是真理也无法让众人信服。
原因很简单,在你没钱之时,就没有“分量”。而我们之所以会怀念上学的时光,有一种原因就是在那个圈子里不是以“钱”作为分量轻重标准的。
所以当一个人失去了“分量”,看淡了世态炎凉、品尽了人情冷暖之后,就会一心只想着赚钱了。
无钱莫入众,言轻无真理;待到成功时,把酒话初心。

失去了“尊严”

我有个亲戚,因为早年做生意赚了不少钱。于是在我们整个亲戚圈子里非常“德高望重”,在众亲戚商量一些重大事件之时都会咨询他的意见,哪怕比他还辈分还高的老人也会如此。
可后来因为经营不利以及市场萧条,他的生意一落千丈,不仅没有赚到钱,还把自己的房子车子卖了,但依然没能让他翻身。
最后他不得不把生意关张,然后准备打工挣钱来养活家人。可因为常年经商,突然要上班了反而有点不知所措。
所以他找到亲戚们,希望大家可以帮忙介绍一份工作来养家糊口。而这时候,我们亲戚圈子里的人基本上都对他冷嘲热讽、落井下石。
这就是现实,这就是人情冷暖。
有钱的时候,你是众星捧月;没钱的时候,你是茶余谈资。
尊严这种东西一旦失去,那么你就不要指望有其他想法了,一心赚钱才是你当下应该做的事情。
有句很现实的话是:“没钱就没尊严,可能连父母看你都不顺眼。”

失去了“天真”

童年总是让人羡慕,因为我们在童年时还充满了“天真”。
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憧憬未来,肆无忌惮地设计梦想,而且逢人便会勾勒未来的蓝图。
但是当我们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已经不敢再有什么“天真”的想法了。
看到这样一段话:“儿时的梦想到底是什么,或许我们早已忘记。但能够确定的是,那时候的梦想一定不是买房买车。”
现在你跟身边的人谈梦想时,我们会谈更实际的东西,比如买房、买车等。有人说这是因为我们长大了、成熟了。
但其实梦想跟一个人成熟与否并无关联,我们不是长大了,而是无奈了而已。
余华在《活着》一书里说过:“我沉湎于想象之中,又被现实紧紧控制,我明确感受着自我的分裂。”
不是我们忘记了儿时的梦想,只是不敢再去回忆罢了。
失去“天真”以后,我们就只能一心想着赚钱,以实现我们当下的“梦想”。

写在最后

猫喜欢吃鱼,但却不会游泳;鱼喜欢吃蚯蚓,但却无法上岸。
这个世间就是这么公平,现实让你得到什么的同时,就会让你失去更多。人这一生本就不可能十全十美,活着已经是很大的幸运。
一个人如果不是被逼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谁又愿意每天一心只想着赚钱呢?赚钱确实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物质享受,这无可厚非,但却不是唯一的追求。
一心只想赚钱的人,可能只是希望通过赚钱来获得失去了的分量、尊严和天真罢了。
最后用一首打油诗结尾,与君共勉之:
人穷七分寒彻骨,落魄冷暖见人心;
求人如吞三尺剑,靠人如上九重天。
加油赚钱吧,朋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