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费孝通最著名的社会学著作

《乡土中国》是一代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著的关于中国乡土社会、人文环境的宏大社会学著作。

该书全面展现了中国乡土社会的面貌,是了解中国乡土文化和社会结构的经典作品。

读了这本书会明白,中国人为什么讲究落叶归根,为什么攀交情。

无论王朝如何更迭,岁月如何交替,沿袭在深层次的文化形态从未改变,这也是该书值得阅读的重要原因之一。

该书首次提出“差序格局”的重要观点。

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一直是以农村、乡下为主体结构的社会构成,了解乡土社会对于了解中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道德体系、权力法礼、血缘地缘等多个方面。

一部7万字的小册子,将华夏五千年的乡土人情、社会形态囊括其中。

1
差序格局

公与私的区别,我与他的不同,叫差序。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文章首先指出,中国人缺乏公德心。

如果是公家的东西,大家都想占一点小便宜。

如果公共走廊里堆积了灰尘,长了杂草,没有人愿意去管“闲事”。

社会的格局与结构造就了私与公的区别。

作者对比了西方社会结构与中国社会结构的区别,指出了西方社会是团体格局,而中国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的特点。

在团体格局中,社会是一捆柴,每个人属于其中一束。

团体内的人和团体外的人有清晰的界限,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界限也很清楚。

中国的社会结构则是以自己为中心,可以伸缩的关系网络。

家的范围是模糊的,亲属就像一个网络,包括着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

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在乡土社会中,有势力的的人家街坊遍及全村,而穷苦人家的邻居只有两三家。

势力的大小不同,可以形成可伸缩的社会圈子,势力大则圈子大,势力小则圈子小。

中国社会讲的是人情、交情,攀的是关系,诉求的是利益。

人与人之间,因亲疏远近而有差等的次序。

在儒家文化中,孔子讲克己复礼,推己及人。

孔子的“礼”本身就是维护封建秩序、拥护尊卑伦理的一种约束规则。

在孔子的道德体系中,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差序层次。

在差序格局中,公与私是相对而言的。

例如,一个学校的领导为自己的学校谋利益,相对于别的学校是谋私,但是相对于本校的老师和学生,则是为公。

2
男女有别

感情定向指一个人发展他感情的方向,感情定向具有文化属性。

感情常发生在新反应的尝试和旧反应的受阻情形中。

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

感情的淡漠是稳定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示,熟悉引起的是亲密感觉,亲密感觉和激动性的感情是不相同的。

费孝通指出关于感情存在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一种是阿波罗式的文化,另一种是浮士德式的文化。

在阿波罗式的文化中,有西方古典精神,认为宇宙是超人类的创造,人不过是接受它。

天堂遗失了,黄金时代过去了,人无力挽回。

乡村社会是熟悉和长期共同生活配合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行为,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差别阻碍相互了解。

对于浮士德式的文化,西方现代文化中认为冲突是存在的基础。
在男女关系中,恋爱关系是一种重要的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说,恋爱而结婚应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结婚的条件确实比恋爱的条件要复杂一些。
恋爱不以实用为目的,而是追求生命意义的创造。

恋爱追求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这样的恋爱关系不稳定。

恋爱应该是带有一定目的,才能达到一定的结果。

浮士德式的恋爱是一种探险,是对基于社会关系的基本事业是一种破坏。

乡土社会追求稳定,不允许浮士德精神的存在,认为男女有别,而不必求同。

在中国古代,男女有别在形式上讲究男主外,女主内,交往上讲究男女授受不亲。

3
血缘和地缘

乡土社会的血缘是缺乏变动的社会年长者对年幼者的强制权力。

血缘社会主要是由生育形成的关系,血缘社会生育关系决定社会地位,血缘社会稳定而缺乏变动。

在血缘社会里,存在着子承父业的传统和拼爹的模式。

从某种程度上,血缘决定社会地位,维持了社会结构的稳定性。

在乡土社会中,与血缘相近的是地缘,地缘是血缘的投影。

亲疏远近可以由地域上的距离决定,在乡土社会,稳定促进了血缘与地缘的合一。

在古代社会,如果一个家族出现矛盾而被迫分裂,那么分裂出去的依旧会追认血缘。

在血缘和地缘社会中,外来人很难变成本地人。

即便在某一地长期居住,依然是外地人,例如客家人。

在乡土社会中,外地人变成本地人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获得村里的土地,二是通过婚姻进入当地的亲属圈子。

而乡土社会中,土地是宝贵的生产资料,不会轻易卖给外地人的,而外地人只有获得土地才能获得当地人的身份。

一个外地人想要融入另一个地方,往往需要两代人或者三代人的积累与打拼。

为什么有人背井离乡,漂泊在外,希望能在一个地方买房置地?

他需要的不仅仅是吃饭穿衣,还有一份内在的身份认同

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熟悉社会具有的特点之一是排斥陌生人,外来人难以被接纳。

但是,在地缘社会中,外来人也有一个优点,外来人没有人情负担,便于金钱结算。

所以,外来人成为商业活动的媒介,而商业本身也是在血缘之外发展起来的。

从乡土社会的商业环境来看,血缘社会限制了竞争性的社会活动。

因为在亲密社群中,团结的依赖在于人与人之间互欠的交情,很多关系的推进和友谊的加深是通过“互欠”来推进的,一旦两不相欠,就等同于绝交。

人情对社会关系来说是一种负担,减轻负担的方式恰好可以寻找外地人作为金钱上的媒介。

在商业活动中,人情作为一种负担,难以当场清算。

同时,人情这种负担也使得人们避免同族人的交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街集,大家在这里都是陌生人,陌生人使得当场清算变得简单。

社会发展程度越高,交往越频繁,当场结算的重要性也就显得更加突出。

从某种程度上说,现代社会是地缘社会。

地缘是从商业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地缘社会以契约为基础。

契约和法律来源于同意权力的支持,契约完成是权力义务的清算。

地缘社会的商业需要的是理性而不是人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