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名著个性化阅读——《呐喊)
大家好,今天我们谈一下鲁迅的《呐喊》。
对于鲁迅,我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恰当的认识,不能受一些风言风语的影响。公正客观的评价对一个作家来说,就是对他最大的尊重。流传的所谓鲁迅的缺点,那是不客观的。每个人都会受到历史的局限,鲁迅也不例外。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能有超前的眼光,深刻的思考,勇敢的剖析,已是难能可贵。所以不要谈那些肤浅的指责,那都是苍白的。
《呐喊》是一本短篇小说的结集,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9.25~1936.10.19)。“呐喊”一词指大声呼喊,它有两个条件,处于困境并且有冲破困境的期望和勇气。鲁迅的“呐喊”的含义是想要借由自己的呐喊来鼓舞当时有思想的进步青年。鲁迅的困境是当时的社会状态,他的期望是能够改造“国民性”。
鲁迅说过,他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来写小说的,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但因写作年代不同,受当时社会环境、时代风潮的影响,鲁迅这两部小说集的创作心境和运用的创作方法、表现手段也不尽相同。
《呐喊》中的作品,大都写于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要为新文化运动助阵振威, 取名《呐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集子中的作品明显地保留着作者于“五四”高潮时期,在结束了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奋起呼喊的特色。在艺术上,吸收和借鉴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因此,《呐喊》集中的作品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令人耳目一新。
有一点大家需要知道,鲁迅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家,他还是一个文学研究家。他在大学教书的时候,所教内容都是有关文学史的。他也有不少著作,比如《中国小说史略》,他对中国的小说做了细致的研究。他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基础。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主要是它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内容上是彻底反封建的,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鲁迅的《呐喊》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其中包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关于写作背景,我只提供给大家一些资料,以引起大家的思考。
1、“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 ”
2、他曾问办《新青年》的朋友:“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那人答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于是他便写了《狂人日记》,此后还陆续推出了另外十余篇。鲁迅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叫醒‘铁屋’中的人,使国人得救。
3、谈到《呐喊》的名称,他说:“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下面说一下内容,当然是概括性的,因为有很多作品,不过我们可以从这些作品中归纳一些知识。
虽然是一个短篇小说集,但《呐喊》整本书却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主题,那就是对整个中国社会的思考。大致来说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这方面的代表作是《狂人日记》。鲁迅在一篇文章中谈到,《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揭露家族制度和封建旧礼教吃人的本质。小说以一个“迫害狂”的眼光和感觉观察周围的人,他觉得到处都是吃人的人,时时刻刻处在一种被吃的恐怖之中。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叛逆和反抗:踹过陈年古久先生的流水账簿。最后他竟然从历史中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这就揭示出中国几千年封建史其实是一个吃人的历史,不仅统治者吃人,被统治者在吃人,而觉醒者也在不自觉地吃人,吃人的历史悠久而长远,这一秘密的发现是何等振聋发聩。不过,鲁迅到底还是留下了一点亮色:不吃人的人还是有的,大概只有孩子了,所以最后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其他的小说像《孔乙己》对科举制度和等级制度的批判,《故乡》中封建意识对人性的戕害,都表现出了鲁迅不遗余力的批判精神。
二是关于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这方面可以重点阅读《药》、《风波》和《阿 Q 正传》等篇。国民性是鲁迅一生关注的问题,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沉重的失望,其忧虑和批判也更加深刻。《阿 Q 正传》描写了一个从物质到精神上都受到极度戕害的农民阿 Q 的悲惨命运和麻木灵魂。阿 Q 是个彻头彻尾的无产者,他没有任何财产,甚至被剥夺了姓赵的权利。他欺软怕硬、自欺欺人而又自轻自贱。最可悲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使他没有了做人的尊严。他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向往革命,但革命真的到来了,他却悲哀地发现统治者只是换了一个名称,赵老太爷和假洋鬼子仍然做他们的“人上人”,最后糊里糊涂的被送上刑场死掉了。阿 Q 是一个典型,是一个几千年封建制度戕害下彻底丧失了人的价值的农民典型。鲁迅对于他们,是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的。《药》以两条线索写了愚昧民众华老栓一家和革命者夏瑜的悲剧命运,突出了觉悟者与不觉悟的民众之间的思想隔膜。夏瑜为了民众被统治者所杀,这是一个悲剧,但更大的悲剧莫过于夏瑜为民众所流的血却成为民众治病的药。《风波》就像一出独幕话剧,围绕皇帝重坐龙廷这一事件在小村引起的波澜,各种人物相继登台,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广大民众仍不觉悟的现实。
在其作品中,大家要注意“看客”这一经常出现的形象。别人的痛苦、别人流的血都成为麻木群众无聊生活中的调味品,这种赤裸裸的真实读来让人感到有一种切肤之痛。鲁迅的笔下似乎都是一些丑陋的中国人,他所刻画的都是中国人的劣根性,什么奴性、面子观念、看客心态、马虎作风、健忘症以及麻木、卑怯、自私、狭隘、保守、愚昧等等都揭露无遗,似乎他在有意地丑化国人,但如果你仔细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你会发现即使到了现代社会,这些劣根性还顽固地存在着,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思想。这又是何等的深刻。
当然,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有着紧密的联系。正因为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使得封建的宗法制度和礼教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蒙蔽了中国的民众,才造成国民的诸多弊病;而辛亥革命不注重思想的改造,对于民众的影响也就微乎其微。所以在他的小说中这两方面的内容往往同时存在。
像《狂人日记》中,狂人所到之处,无人不在小声议论他,在几千年封建宗法制度的麻痹下,他们不自觉地成了杀人的帮凶;而孔乙己虽然受到科举制度的毒害,但周围人的冷漠也构成了他悲剧产生的土壤。
这一点上,我希望大家联系一下老舍的《茶馆》,茶馆这个地方以及里面的各色人物,也许你会有更深的理解。
下面我在说一下对于里面人物的分析,我提供给大家一个方法,把《呐喊》中的所有主要人物罗列一下,然后分类,最后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人物的性格。
其实里面的人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农民和下层市民,一类是知识分子。而知识分子中又有保守的和进步的。
好了,我在这儿只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学习的思路,希望你能多做思考。谢谢!
附:北京近几年与《呐喊》相关的模拟题。
1、19年海淀二模
如果能邀请《论语》《红楼梦》《呐喴》中的人物来到当代,请你选择一位,并根据其特点向他(她)介绍我们这个新时代。要求:时代特点具体,与人物相关。
【解题】
1. 邀请的名著人物:人物特性应具体、鲜明,要与“新时代”有相应的联系。
2. 介绍我们这个新时代:要体现新时代的特点、变化,呈现发展、进步、向上的时代特点。
3.“向他(她)介绍我们的新时代”。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用“称呼”、“人称”来体现“介绍”的特点。
我会邀请《呐喊》中《狂人日记》里的狂人。我会向他介绍当代社会对不同观点的包容。让他看看各类杂志,报刊,让他试试畅所欲言的微博,博客。让他感受到现在的社会,“狂人狂语”也能自由讨论。我会向她展示网友对赵宇反击的支持,展示众筹平台的成就,让他欣慰于社会正建成友善互助的良好氛围。我会带她看小学、初中,带他读课本里的《狂人日记》,让他知道:孩子不仅得救,更向着更高层次的人生迈进,他的愿望在当今实现了。
2、经典是要一读再读的。从《论语》《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部你愿意反复阅读的作品,说说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说理清晰。
2、19年海淀一模
学校举办戏剧节,拟将经典名著《红楼梦》《呐喴》搬上舞台。作为戏剧社成员,请就你最想饰演的某一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说明你的表演设想及理由。要求:选例典型,说明具体,理由充分。180字左右。
【解题】
1. 个性化语言:选择作品中某一人物的具有代表性的话(原句为佳,大意亦可),能展现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精神品质、文化修养等。
2. 表演设想及理由:写出你要表演该人物的设计构想,包括台词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处理;也可辅以肢体语言的设计及理由。
一类文
我最想饰演《呐喊》中的狂人,他是封建时代下的一个悲剧产物,被礼教的种种弊病逼疯,语言疯癫,常念“吃人”二字,富有个性。在表演中,我会发音时而含混不清,时而高声疾呼,念叨着“吃人”,倾诉担忧与惧怕。同时,我还会在结尾处,以响亮的语言喊出那声“救救孩子!”,这是狂人对未来礼教、封建不再害人的一点希望之光。我因这希望,和那声声“吃人”对封建制度的控诉与追问,而格外想饰演好狂人,向鲁迅先生致以我的敬意。
3、19年东城期末
②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之一是给其中的典型形象分类,如《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孙少平,是“奋斗者”的形象。请从《呐喊》或《红楼梦》中选择一类人物,用第二人称的口吻表达你对他们(她们)的感情。要求:至少选择两个人物,符合原著内容。
9-10分 孔乙己、陈士成,你们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我为你们感到悲哀!孔乙己,你一生苦读却无半功名;陈士成,你屡考屡败,最后精神失常,怎能不让我哀叹你们命运之悲惨?但我更为你们的愚昧而悲哀。孔乙己深以读书人自居,却做出窃书之事,还以“读书人的事,哪能算偷”为自己辩解,何其愚昧!陈士成,你看不透科举制度对你的荼毒,只以“他们有眼无珠”自慰,何其可悲!我真为你们二人感到悲哀!
9—10分 革命的先觉者们,请让我对你们表达我无穷的敬意!夏瑜,你虽然为革命而牺
牲,但你墓前的花园正是追随着你的后辈们赴汤蹈火的意志的继承。狂人,你是最先看到吃人的社会的人。你的呼号成为了人们觉醒序曲的前奏,没有你们,社会将永远沉沦在黑暗之中,所以我又怎能不敬佩你们为革命做出的贡献的先觉者们!安息吧,因为我将带着这份敬意,奋发向上,将中国从你们的手中捧向未来!
石老师(语文)教龄18年,海淀区高级教师。班主任工作经验15年,完整的带过三届高中生(2003-2006,2008-2011,2011-2014),参加过四次北京市高考语文阅卷工作。曾获得海淀区北部新区骨干教师、海淀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所教学生最高语文成绩是2014届文科班课代表,高考141分,当年是北京市第35名。历年所辅导的学生都有考进清北等一流985院校的,2018年辅导的人大附中第一实验班的陈同学语文成绩从上学期的104到高考的132,最终顺利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