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四家”中的“蔡”是蔡京还是蔡襄?
作者:许平
▼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起源于春秋末期。“书法”一词最早的出现,是在宋梁间论书的著作中,当时有“书学”、“法书”、“书道”之称。它既是汉字的写作方法,也是一种以汉字为载体、以毛笔为书写工具的线条造型艺术。
大概从秦汉时起,中国历代不乏书法名家,如李斯、张芝、蔡邕、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柳公权、虞世南、褚遂良、怀素、张旭、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
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的说法,此四人被认为是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
前三家分别指苏轼、黄庭坚和米芾。从书法风格上看,苏轼丰腴跌宕,天真烂漫;黄庭坚纵横拗崛,昂藏郁拔;米芾俊迈豪放,沉着痛快。他们都善学古人又富有创新精神,书风自成一格,时人推崇备至,列于四家,向无异议。唯独列于四家之末的“蔡”,究竟是谁,却历史就有争议。这便是书法届的一个历史“悬案”。
一般认为所谓蔡指的是蔡襄,他的书法取法晋唐,讲究古意与法度。其正楷端庄沉着,行书淳淡婉美,草书参用飞白法,谓之“散草”,自成一体,非常精妙。蔡襄的书法备受宋仁宗推崇,列于四家应是当之无愧的。
然而,明清以来,又有另一种说法,认为“蔡”原本是指蔡京,只是后人厌恶其为人,才以蔡襄取代了他。
蔡京《宋徽宗雪江归棹图卷题跋》▼
明书画鉴赏家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说:
宋人书例称苏、黄、米、蔡者,谓京也,后人恶其为人,乃厅去之而进君谟书耳。君谟在苏、黄前,不应列元章后,其为京无疑矣。京笔法姿媚,非君谟可比也。”
上文中的君谟指蔡襄,元章指米芾,京指蔡京。
这段话的意思是:宋朝人的书法之范,本来是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京,因为蔡京不地道,所以将蔡襄替换了他。其实,蔡襄的书法应该列于苏、黄之前,不应放在米芾之后,因蔡放在米芾之后,所以这个“蔡”不是蔡襄而是蔡京。
清杭世骏《订讹类编续编》也将“苏黄米蔡非蔡襄”,作为“人讹”的一个事例。
可见,明清时期“蔡京说”曾有很大影响。
为什么说“蔡京说”的提出有一定的道理?
据说蔡京的书法艺术有姿媚豪健、痛快沉着的特点,与保持着较多“古法”的蔡襄相比,蔡京书法似乎更有新意,也更能体现宋代“尚意”的书法美学情趣。因而在当时已享有盛誉,朝野上下学其书者甚多。
元陶家仪《书史会要》曾引当时评论者的话说:“其字(蔡京的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人,议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古今,鲜有俦匹。”很能反映蔡京当时在书法艺术上的地位。
看来,“蔡京说”并非无稽之谈,而“蔡襄说”也有理有据。
蔡襄 澄心堂帖▼
由于蔡京为“六贼”之一,人们从感情上实难接受他,于是人们多倾向于蔡襄说。(北宋“六贼”,北宋年间六个奸臣的统称,这六个人分别是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基本都是宋徽宗时期重要的大臣,这六人朝庙之上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荒淫无度、排除异己,私下滥使职权以鱼肉百姓为乐,将民间弄得乌烟瘴气,满目涂炭,是导致当时江南方腊起义和金国入侵中原的罪魁祸首。)
书法尽管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大雅之艺。然而书法是人写的,故尔往往被后人打上“德行”的印记。因蔡京卖国求荣,所以,他留下的文字,今人几乎见不着。
【作者简介】许平,江苏靖江人。曾从军20年。爱读书、爱思考、爱生活。曾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各类文章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