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探究式学习法,《学习的浪潮》(48)
时代在前进,知识在更新,人们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在不断地探索获取新知的有效方法。正因为如此,哪些各种各样的、有些也是被人们公认的、管用的学习方法纷至沓来。
然而,人们不难发现,在形形色色的有关学习指导的书籍中,有些书籍向人们许诺具有神奇的功效,简直是灵丹妙药,而展读之后却令人大失所望;有一些书籍则是引经据典、理论严密,可惜又只有通篇的抽象概念和原则,使人在应用操作时无所适从。
于是,怎样的学习最有效,也就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追寻;怎样科学的学习,也就成为专家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当今国际教育改革的热潮中,inquiry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关键词之一。英文inquiry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in或inward(在…之中)和quaerere(质询、寻找),按照《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科学探究就是这样表述的:“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2000年组织编写出版了一本专著,对科学探究式教与学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比较有说服力的阐述,其中,将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所谓科学性问题是针对客观世界中的物体、生物体和事件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必学的科学概念相联系,并且能够引发他们进行实验研究,导致收集数据和利用数据对科学现象做出解释的活动。
2.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与其他认知方式不同的是,科学是以实验证据为基础来解释客观世界的运行机制。科学家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测量获得实验证据,而实验的环境可以是自然环境如海洋,也可以是人工环境如实验室。在观察与测量中,科学家利用感官感知,或借助于仪器如望远镜延伸感官功能进行观察,甚至用仪器测量人的感官所不能感知的物质特性,如测量磁场。有时,科学家能控制条件进行实验;而另一些时候则无法控制,或者实行控制将破坏实验现象。这种情况下,科学家只有对自然界中发生的现象进行大范围、长时间的观测以便推断出不同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改进测量、反复观察,或者就相同的现象收集不同类型的实验数据的方法提高所收集到的证据的可靠性。
3.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
科学解释借助于推理提出现象或结果产生的原因,并在证据和逻辑论证的基础上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系。科学解释须同自然观察或实验所得的证据一致,并遵循证据规则。科学解释还须接受公开的批评质疑,并要求运用各种与科学有关的一般认知方法(如分类、分析、推论、预测)以及一般的认知过程(如批判性推理和逻辑推理)。
4.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出科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评价解释,并且对解释进行修正,甚至是抛弃,是科学探究有别于其他探究形式及其解释的一个特征。
5.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科学家以结果能够重复验证的方式交流他们的解释。这就要求科学家清楚地阐述研究的问题、程序、证据、提出的解释以及对不同解释的核查,以便疑问者进一步地核实或者其他科学家将这一解释用于新问题的研究。
有关专家认为,上述关于科学探究基本特征的阐述,揭示了科学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反映了现代科学观。具有这样的基本特征的探究式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科学概念和方法形成更明晰、更深刻的认识。因此,探究式教学和教学资源要尽可能包含所有的上述五个基本特征,以充分发挥和利用探究的教育功能。
那么,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什么是核心的要素呢?探究式学习有时也被人们称为“问题导向式”的学习,因此“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
从基本特征上去把握探究式学习,就可以分辨并避免对它的神化。同时,如果充分认识到假说的提出在科学家的探究和学习者的探究中的核心地位,也就十分明确在科学探究式学习活动的设计中功夫应该花在什么地方并能分辨和避免对它的泛化。当然,要使探究式学习真正成为科学课堂的现实,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还不少。
下期预告:思达迪学习法《学习的浪潮》(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