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述安作品《队屋》(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作家驿站》欢迎您!
本平台为: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专号》杂志选稿基地
队屋
文/尹述安
在人们记忆中已消逝的队屋,不知为何对我来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思念,离它越远,思念的长线就拉得越长,拽得越紧。
大集体的时候,生产队的田中地头都有一间公用的房子,人们习惯叫它队屋。我去世多年的老父亲二十多年来吃、喝、做、睡为生产队就住在这间队屋内。
那时,队屋冬季用来收藏农具家什,什么犁,耙,耖,滚,轭,缆,水车架泡板,木掀,竹扫帚还有谷,粟,豆,麻各类库存的种子,当年用余下的农药,等,在父亲看守的那些年月里,从没让生产队丢失过寸草寸木。
春夏农忙时节,队屋便是人们纳凉,歇晌的去处,一到中午,一屋全是大大小小高高低低黑油油的头。脸一律仰着,喷着热气,迟迟不散去。吃午饭都在这队屋吃,总是全屋子一抢而光。吃完饭,男人们光着膀子,挨个东倒西歪的躺在地上或是靠在什么农具上休息。妇女们三三两两唠家常。一群为大人们送午饭来的赤足腆肚的孩子们,在队屋旁的禾场当中做游戏,泼风似地跑,震天似的叫,没命的疯。也有闹翻的时候,一声“不跟你玩了”便各自回到各自的大人旁。没过多久又粘在一起,谁也缺不了谁。
队屋里时常用来队干部开个什么生产上的群众会议,吆喝着当前的生产活路,表扬表扬个别劳动模范,批评那些自私自利的懒虫汉。确实,那时候的人们,不管谁家发生了什么事,不必出声,自有人帮忙,帮完也不挂在心上,在一间队屋里劳动生活的人哪有那么多计较。
其实,队屋的自然环境也不错。座落在高高的林荫灌溉渠边,平坦如镜的禾场两旁堆着几排草垛,前面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只要留心观察,大自然的杰作就在眼前: 蜜蜂,蝴蝶,蜻蜓,青蛙,蝉,麻雀,蚂蚁,蜈蚣,鼻涕虫,蜗牛,好的坏的,美的丑的,不好不坏的,不美不丑的都有。最难忘的是那高高的草垛空间,渠边浓密的绿荫下,总有一对对窃窃私语的青年男女,总有那些说不完的故事。
老父亲守队屋,不知该怎么形容他老的认真,日夜不回家。记得有一次发高烧,两天两夜睡在队屋里,连药和稀饭都是我送去的。旧社会,他老在一位国民党西北军赋闲的师长办的国术馆当过学员,练就一手好太极拳。每天清晨,傍晚在那禾场边上,老父亲必练上几套。一些没见过的,爱占点集体便宜的妇女,小孩老远看见,便口中叫道:"有鬼!有鬼!" 早跑的没了踪影。还有一缕让我至今不能解开的疑团,一直在我脑中缠绕。那是发生在包干单干前一年下半年的事,大集体生产组织即将解体。突然队屋里库存的几箱农药不翼而飞,搞得老父亲莫名其妙,队里后来虽没追查老父亲的责任,但,却又扣发了老父亲一月的工分。老父亲是个任何事情都逆来顺受的人也不申辩。当时队干部手中也有队屋的保管钥匙。
这么多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大改变,平时那些种地的,养鱼的,做小贩的,各自为了生计奔波忙碌,即使迎面相逢,抑或擦肩而过,也懒得招呼一声。这么多年,在那间队屋门前走过千万次,那个昔日的曾经的队屋已被忘得一干二净,行将倒塌的队屋封闲了……队屋的鸟语花香没有了,队屋的欢声笑语没有了……
哦,队屋! 昔日曾经的队屋……
投稿说明
1、本平台欢迎微信公众平台原创文字,体裁包括:诗歌、散文、杂文、短篇小说。
2、投稿必须以“文章+体裁+作者简介+照片”的方式投稿,投稿邮箱: 1146596930@qq.com。
3、投稿必须关注“作家驿站”微信公众号zjyz5225,并加主编微信ygx5225以付稿酬。
4、稿费支付方式为:赞赏总金额的50%;赞赏费低于10元(包括10元),阅读量低于100,无稿酬。有播音朗诵的,作者40%,播音者20%,平台40%。配音自愿,需要请投稿时注明。
5、稿酬支付日为文章登出7日后,请及时与主编联系;超过稿酬支付日,视为主动放 弃。
6、请勿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7、本平台刊发文字,可往湖北《洪湖文学》杂志、黑龙江《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专号》杂志推荐。
编委名单
主编: 叶桂秀 (湖北作家,已出版专辑《爱成桃花》1部。)
副主编: 百姓瞭望(贵州作家,已出版专辑《低吟浅唱》一部。)
编委:邛州冷客 (四川作家,邛崃市作协副主席。)
蒲显建 一剑屠龙 李国七(马来西亚) 乔力一 谭小芳(香港)
苗青 哲夫 温小侠 逯红心 牛高山(10位驻站作家)
金牌主播名单
雪峰(团长) 岁岁平安 陆小青 李簪
素兰 一弓 芝兰于室 秋子 叶道山
注:文内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提醒,我们马上删除。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