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医保取消个人账户,我的医保待遇会下降吗?
5月份,国家医疗保障局会同财政部发文的《关于做好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指出,2020年底前将取消个人(家庭)账户,向门诊统筹平稳过渡。
该消息一出,引发众多病友热议,大家都很想知道个人(家庭)账户究竟是怎么回事?医保待遇会不会下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个人(家庭)账户的问题。
个人账户是怎么产生的?
目前,我国的医保体系分为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居民医保包括: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
其中,拥有个人账户的是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农合,而此次取消的是新农合中的“个人账户”。需要说明的是,新农合中参保是以家庭为一个单位参加新农合的,所以新农合的个人账户也就是家庭账户。
那么新农合个人(家庭)账户是如何产生的呢?
新农合于2003年起开始推行,主要解决大病医疗费用,最初的设立是为了鼓励居民参保,因而将参保缴费中自己缴纳的费用专门设立为“个人(家庭)账户”,另外一部分由政府补贴的钱,则进入医保的统筹账户,进行医保报销。
新农合的个人(家庭)账户主要用于支付小额门诊费用,也可以用于医保定点机构购买药物等。
为什么要取消新农合中个人(家庭)账户?
新农合中设立的个人(家庭)账户,虽然提高了大家的参保积极性,但还是存在一定局限性,实践中其弊端逐步显现。
个人账户资金主要用于参保人的医院门诊费用或指定药店的购药支出,不能够在参保人之间流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同疾病风险人群之间医疗资源的闲置与不足并存。
对于中青年人来说,患病率较低,个人结余较多;而对于老年群体来说,患病率高且医疗费用高,个人账户内资金无法满足其看身体健康需求。“无病的人不需要,有病的人不够用”的问题削弱了社会医疗保险互助互济功能,降低了整个医保体系的保障能力。
总之,个人(家庭)账户存在主要弊端包括:
1)新农合中个人账户额度很小,难以起到门诊保障的作用;
2)共济能力差,仅限于个人或家庭使用,还削弱基金整体保障能力。
随着新医改推进,将新农合中原来用于支付小额门诊费用的个人账户逐渐转入到门诊统筹账户中。门诊统筹的账户金额增加了,这样当有患者需要报销门诊治疗费用时,能够报销的费用也就更多了。
2016年随着城乡居民医保的整合开展,大部分地方取消了新农合个人账户,但也有个别地方保留了这一做法。具体来说,此次取消个人账户,针对的是少部分还没有整合到门诊统筹账户中的新农合个人账户。在2020年底前,这些少部分地方的新农合的个人账户也将全面取消。
个人账户取消后的相关问题
新农合个人账户中的余额和政府补贴部分资金将会被计入统一的统筹基金账户里。患者在住院或者门诊就医时,可以进行报销。
所以,取消个人账户并不是说原来的钱被没收了,只是更换了一种方式。
其实,取消新农合个人账户根本原因在于新农合个人账户真正使用到门诊支付的时候,并没有发挥作用。
将个人账户纳入到门诊统筹的账户里,可以更好发挥集体的力量,让需要门诊报销的患者有更多的底气。
统筹之后,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发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医疗费用均可报销,报销比例在50%左右。同时,对于一些主要在门诊治疗且费用较高的慢性病、特殊疾病(如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等)的门诊医疗费用,也将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所以,开展门诊统筹,取消个人账户反而是利大于弊。
相信通过今天的讲解,病友们已经对于“居民医保取消个人账户“有所了解了。如果病友们还有其他感兴趣的医保话题,欢迎在下方留言。我们将以此作为专题,帮助病友们答疑解惑。
参考资料:
1.http://www.nhsa.gov.cn
2.黄国武,王妍舒.我国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发展研究—基于横纵向的实践与经验[J].2018(37):19-26
连医生都关注的肺癌数据平台
肺癌治疗路上,需要帮助?
找肺腾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