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成贵民
我从70年代在天安门前留影,80年代开始拍摄故宫,到现在已经拍摄了30多年,我从30多年拍摄的几万张照片中选出了30张照片。从不同角度、抽象的表现故宫也是向紫禁城600周年致敬,向故宫致敬!
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它是具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的庞大建筑群,故宫里的石雕、木雕和砖雕,巧夺天工,成为中国伟大文明和灿烂文化的见证。
故宫建筑的造型、彩绘色彩的夸张,寓意丰富而又浓厚的内涵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它以庄严雄伟吸引了我。1975年我参军第一次来北京,就到天安门拍摄了纪念照。到了80年代,每到北京我都要拍摄故宫。我感到,作为一个摄影家,保护和弘扬世界文化遗产是崇高的责任。我用30多年的时间连续拍摄故宫等世界文化遗产,受益非浅。
《故宫风云》 1989年摄
《喜讯》 1990年摄
致敬故宫 1990年摄
致敬故宫 1998年摄
《故宫天地间》 1995年摄
故宫建筑的结构特点,一是整体及细节强调对称性。比如,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二是布置和功能上体现等级制度。故宫建筑的风格特点是:前半部建筑形象严肃庄严、壮丽雄伟,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等等。根据这些特点,我主要精力放在拍摄第一部分上。大都运用特写镜头,突出建筑的纹理和图案。比如第二幅《喜讯》作品,喜鹊飞翔在天安门城楼,在色彩缤纷的城楼细部特写衬托下,非常生动感人。
为了表现故宫的空间感和纵深感,不少镜头我采取躺在地上仰视拍摄,比如《故宫天地间》作品,上空的屋檐代表着皇权的威严,下方的城楼象征着民众江山,互相呼应和关照。中间大面积的空白给人们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永恒》 1996年摄
我打破常规构图模式,将太和殿前铜香鼎的一只脚置与画面中间,而远处城楼分置两侧,形成“T”形构图,使之产生了既耐人寻味又有视觉冲击力的“求异性”效果。通过这样立体观察,多角度,多侧面地,不同景别、不同焦距地拍摄故宫,使影像的功能得到提升,为传承和弘扬世界文化遗产创作了可贵的作品。
致敬故宫 1997年摄
《日晷仪和中国尊》 2020年摄
多年多次的拍摄,我感受到了北京的变化。比如,在故宫的侧面望去,不再是空旷的蓝天,而是高楼林立,最为突出的是,高500多米的中信大厦。因其外形仿照古代礼器“尊”设计,被誉为“中国尊”。站在故宫太和殿门前高台,就能看到与故宫相呼应的“中国尊”。我想把它和故宫相联系,就以殿柱、日晷仪和金黄色屋顶做前景,拍摄了《日晷仪和中国尊》。
致敬故宫 2003年摄
致敬故宫 1999年摄
致敬故宫 2000年摄
致敬故宫 2001年摄
致敬故宫 2002年摄
致敬故宫 2005年摄
致敬故宫 2015年摄
致敬故宫 2008年摄
致敬故宫 2017年摄
致敬故宫 2004年摄
致敬故宫 2019年摄
致敬故宫 2016年摄
致敬故宫 2020年摄
《故宫时光》 2020年摄
我还运用虚实艺术手法,表现游人鱼贯而入的动感瞬间。巧妙利用门框、栏杆、窗户、铜狮等作为前景,表现故宫的纵深感和装饰美。
致敬故宫 2013年摄
致敬故宫 2011年摄
致敬故宫 2018年摄
在博大精深的故宫,我大胆构图,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多方位地拍摄故宫场景,寻找场景中原本的、自然的状态,以求抽象感人。
致敬故宫 2014年摄
致敬故宫 2019年摄
《金色故宫》 2020年摄
我多次在景山高角度拍摄的《光影故宫》,以大面积的暗色,衬托了故宫建筑美丽的线条。虽然只有较少的金色光影线条,却非常抽象地展现出故宫的艺术韵味。有着窥一斑见全豹的效果,成为画面中最动人的光影瞬间。我用特写镜头拍摄的大红宫门,金色的门钉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长长的影子很有张力和表现力。
《看天安门新世纪升旗》 成贵民摄
1999年12月31日,在世纪之交之际,我参加由香港中国旅游画报社“世纪之交中国大地48小时全国纪实摄影大赛”,要求在任何地方拍摄世纪之交中国大地48小时发生的“你身边的、感人的、连着上个一千年也连着下个一千年的事”。12月31日我赶到北京,在世纪坛拍摄首都军民迎接新世纪庆典升腾的焰火下欢乐的人群等等。凌晨五时许,我乘第一班地铁赶往天安门,想拍摄武警战士升旗挥动国旗的动人一瞬。可是广场上人山人海,挤不动走不开,拍摄计划要落空。当我转回身走到国家博物馆时回头一看突然豁然开朗:清晨的天安门金碧辉煌,人们在翘首张望升旗。我激动地架好三脚架连拍数张。这幅《看天安门新世纪升旗》作品获得大赛金奖。
《故宫游人》1989年第一次拍摄的故宫。成贵民摄
1989年,是我刚刚从事摄影第5年。也是我第一次来故宫拍照,没想到拍到了难得的《故宫游人》作品。那时候还用双镜头的海鸥4B相机。记得是秋天的一天上午,我看到有一家几人来故宫观光旅游,其中三位老人兴致勃勃,一位还坐上了汉白玉栏杆(那时候可能工作人员没有看到)。而一位小伙子分别给小脚老人拍照留念。我想,要是我的镜头对准老人拍照,人家肯定不同意。我灵机一动,让我的同伴站在老人旁边,我佯装给同伴拍照,其实我的镜头稍微右移一点,是对准三位老人拍摄。因为我的朋友做“掩护”,我没有遇到麻烦就拍摄到了这幅满意的作品。
《故宫卫士》2020年摄 。 成贵民摄
今年8月故宫重新开放不久,我就来到北京急切地想拍摄疫情后的故宫。尽管比往年多了许多检查程序,但是还是拍摄到了对于摄影者来说十分难得的镜头。那天时至中午,我刚刚办好进门手续,就看到在午门广场一队故宫警卫战士迈着整齐的步伐,高喊着口号列队走来。与往年不一样的是,战士们都在烈日下戴着口罩,成为非常别致的,目前情况下必须佩戴的饰物。看到这一幕,我非常激动,举起相机一阵“狂摄”,停下相机快门,心里想,不远几百里,流汗排队等等一切程序,为了刚才这畅快地一瞬间释放,都值了!可以说,这幅《故宫卫士》作品是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人物,抓拍到了疫情期间战士们合适的有趣味的瞬间。
近期拍摄故宫足迹......
故宫给了我文化滋养,给了我艺术感染力。在我的摄影生涯中,我要为弘扬故宫的文化和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出自己的贡献。
致敬!故宫。
更新于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