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说我听:华为认为,长征的启示,战略方向大致正确即可
我们为你准备了语音版本
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情况下,中央红军被迫离开江西苏区,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长征。
这次战略大转移,其目的是为了创建新的中央苏区,目的地一开始就是陕北吗?
答案当然不是。
第一目的地是湘西。与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三军(红二军团)会师。建立湘鄂川黔边新苏区。为此目标,中央红军在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损失惨重,由出征时的八万人锐减为三万人。
第二个目的地是川黔边,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苏区。面对十倍于己的强势敌人,计划难以实现。
第三个目的地是川西地区。1935年1月20日,红军总司令部制定的《渡江的作战计划》中指出:“渡江后转入新的地域,协同四方面军由四川西北方面实行总的反攻……,并争取四川赤化。” 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
第四个目的地是川滇黔边。红军一渡赤水后,发现难以突破长江防线, 依然处在数倍敌人的围堵之中,军事形势依然很严峻,中革军委决定暂时放弃北渡长江的计划,改在川滇黔边创建新苏区,采取机动作战的方针。
第五目的地川西。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究竟是南下还是北上建立根据地,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第六个目的地川陕甘。
第七个目的地陕北。
当1935年9月27日,红军陕甘支队占领榜罗镇,从缴获的敌人报纸中得知陕北地区有一支红军队伍在活动,决定向陕北进军,和当地红军一起,保卫和扩大陕北根据地,建立领导全国的革命大本营。
至此,中央红军胜利完成历时一年、纵横十一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从长征的目的地的不断调整的状况看出,红军开始并没有打算去陕西(陕北)的,后来被国民党追赶,在南方很难立足,逐步走向国民党统治的薄弱地区而生存下来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