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你们要的方法来了

我大学的专业是法律,很多人一听我是学法律的,第一句话就是:“哇,那你记忆力一定很好吧,要背那么多法条。”

一开始,我都会很耐心的解释,学法律不是靠背,而是法理和逻辑,后来我就不解释了,因为我发现,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学习=背诵,先背为敬,先记住了再说。

拼记忆力,背诵式的学习,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可能还有点竞争力,但是在咱们孩子这一代人身上,是真的没太大用了。

在上周三《困惑未来教育是啥样的?看看这些奇葩考题吧》这篇文章里,我和大家分享了令人脑洞大开的AI作诗,以及一些用人单位包括马斯克这个“硅谷大牛”创办的学校面试孩子的考题,让大家通过这些考题一窥孩子可能面对的未来:

以后真能让孩子脱颖而出的, 不是battle他们谁背的更多、谁更会解有标准答案的题目,而是谁具备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和知识,谁更具备“开放性和复杂性”的思维。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家里,可以怎样培养孩子的复杂性、开放性。

第一,尊重不同的观点。

学会尊重不同的观点,听起来容易,但要做到是很难的,甚至很多人是根本无意识的“做不到”。

就像很多读者跟我“倒苦水”的烦恼:

“诞姐,我孩子就是不按照我说的做啊,怎么引导?”

怎样?这个问题是不是烦扰过你?

这个苦恼其实就是典型的单一标准答案的思路,遇到和孩子的不同,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去改变,而不是听听他的想法,思考下他这么做的逻辑。

再比如常见的育儿冲突:

“诞姐,怎么改变男人的思维方式呢?他们的思维方式真的好奇怪。”

“诞姐,你的养育方式挺好的,可是家里老人/老公根本不听这一套,怎么办呢?”

谁家里会没有育儿观念的冲突呢?谁家里没有男女思维方式的差异呢?我家里也有。

就比如说我育儿的方式就是划定底线,底线之上给孩子最大范围的自由,让他可以自由探索。

但老人不是,老人就喜欢说“这不行”,“那不行”,人为的划出很多并不需要的条条框框;老人还喜欢事事“帮助”孩子,不给他们锻炼自理能力的机会,比如追在屁股后面“喂饭”、“喂水”,看着真心累。

举个例子吧。

小时候小胖喜欢玩水,我都会允许他在洗手台那里玩水,然后我搬个椅子在旁边一边看书一边看着他。

但我不在家的话,老人都是不允许玩的。

我回家后,小胖会跟我说:“今天想玩水,姥姥/奶奶不让玩。”

不会说姥姥/奶奶错了,而是会问他:

“你觉得他们为什么不想让你玩呢?”

他会把老人拒绝他的理由回复给我:

“他们觉得会弄湿衣服,感冒了。”

我接着问他:

“有什么方式可以不弄湿衣服呢?”

他说:

“穿上防水衣呗。”

此时,我就会跟孩子说:

“没错,有时候同样一件事,每个人有不一样的看法,就像玩水,妈妈允许,奶奶不允许,而你想做什么,就学会把自己的看法和方案表达出来,去试着说服别人,这个叫做‘求同存异’”。

除非一些底线性的问题,我很少跟小胖说谁对谁错。因为不同的观点背后反映的是不同的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很难有对错之分。

尊重不同,是开放性和复杂性思维的基础。

孩子从小学会不是以简单的“对错”去判断别人的不同做法,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这样等他们长大后,就会明白,这个世界上,有人会和我有不同的想法,这都不是问题,我需要做的是在差异中找到共同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探讨开放性的问题

这个说实话比较考验家长,因为不少家长在过往的生活中已经丧失了讨论开放性问题的能力。

所以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和孩子怎么聊开放性的问题,那我给你一个建议,那就是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机器,他们提的很多问题都是开放性的,你别嫌弃他们天马行空,而是认真对待,一点点把自己封闭的思维改过来就可以了。

分享一个我和孩子聊天的例子吧。

小孩都会很好奇家长的工作,所以我也经常和他聊一聊我工作的事情。

比如,我会跟他说:

“现在有两家公司,都是造新能源汽车的,一家是行业龙头,但是它的股价也贵;另一家是行业第5,不是龙头公司,但是它的股价更便宜。如果是你,你买哪个?”

一开始,他会说:“那当然买便宜的了。”

我说:

“买便宜的是一种思路,很多时候,比价是很重要的内容。但是为什么很多人愿意买贵的,是因为他们傻吗?还是他们看到了除了价格之外别的价值?”

这个时候他就会回答一堆乱七八糟,有的没的,没关系,开放性问题的意义就是发散思维开脑洞。

他说完后,我会跟他大概聊一下,很多时候,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越优秀,价格就越贵,更多的资源就会向它倾斜。

但到这里讨论还没有结束,我还会接着和他聊,

“但有一些明星公司,聚集了大量的资源和金钱,但最后倒闭了,为什么?”

我聊的是我工作中的问题,大家可能会觉得话题好陌生,这只是一个举例,你们完全可以从自己熟悉的工作和话题切入,去和孩子探讨问题。

奇葩考题那篇文章里,马斯克有钱任性,给自己的五个孩子单独创办了一所学校Ad Astra School。

这所学校的校长Joshua Dahn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提到了开放性讨论,比如他会跟孩子们聊:

“今天你要做一件事情,负责发工资给以下五位:教师、消防员、军人、市长、警察。想象一下,就像在餐馆里买单一样,你有5元货币、1元货币、一个2元货币、如此类推。请给每位分配一个金额。”

很多孩子,都会认为军人应该多拿一些,因为他们的工作最危险。这个时候,一定要追问他们“为什么”。

“为什么你分配给军人是最高的金额?警察不危险吗?你认为警察的工资应该比市长多吗?这个城市有多大?警察有多好?教师教学有效吗?”

通过这些问题,孩子必须要不断地证明自己的观点,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在思考和论证中,他们会培养起来更全面和创造性的思考。

最后,也有读者说,在公立学校,没有办法培养开放性思维。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武断的结论。

如果有条件,我们可以给孩子找到和家庭教育理念最相关的学校,但没有学校是完美的。公立学校有公立学校的优劣,国际学校有国际学校的优劣,就像很多国际学校打着国际的名头,其实老师很差,学生攀比,所以不能简单的用“私立”/“公立”/“国际”学校去做大而化之的区分,这样很容易掉坑里。

如果对现在的体制不满意,你并不需要把孩子从现行的教育体制里转出来,如果学校过分在意标准答案,那你在家就给孩子一个开放性思考的平台,这就足够了。

之前看一个北欧某国家足球队的教练说中国运动员只有点球才能进球,平时稍微有一点干扰就进不了球了。

这似乎不是中国足球队的问题,而是我们很多人存在的问题,我们总是希望找到一个纯粹的、理想的、完美的环境,然后再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

但其实任何一个职业足球运动员,都需要能在夹击、堵截甚至对手犯规干扰的前提下把球踢进去。人生也是如此,没有谁拥有完美的环境,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化解困难,在有干扰的情况下进球,这是我们需要教给孩子的,也是我们家长需要努力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