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已经很让人头疼了,怎么能让宝贝再和自己作对?

最近,Mark妈妈很苦恼。

因为Mark总是把玩具拆的满地都是,屡教不改,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Mark很疑惑:为什么越是明令禁止的事情,Mark越去做呢?

其实孩子之所以和家长作对,大多源于父母的教育和说话方式。父母和孩子的相处也是一种人际交往,而且两方之间的良好互动,应该是基于双方平等的互动。否则,如果父母占主控地位,不顾孩子的感受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就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家长和孩子之间也会产生矛盾。

那么很多父母就会问,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孩子,才能不让孩子和自己作对呢?下面,就让Professor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干货吧……

不能吝啬你的赞扬

表扬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

家长要留心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好的行为要及时给予表扬。习惯都是由看似不起眼的简单行为慢慢累积而成的。父母要慷慨的给予表扬,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主动性,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这样就能很好的避免双方的“冲突”。

孩子进步的前提是父母的理解和宽容

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需求,父母要多多理解孩子。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少不了经验的积累,他们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父母要给予他们时间。

很多时候,Professor建议父母试着和孩子换位思考。角度一转化,事情就会有很大不同。多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理解孩子,探究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这样才能满足孩子的正确需要。

正如Mark和妈妈的矛盾一样。Mark正处于探索世界的关键时期,而Mark妈妈只看到了Mark与自己作对的问题。矛盾就这样产生了……

其实,生活中如果遇到了类似问题,Professor建议家长朋友们,不妨和孩子一起拆卸玩具,之后再和孩子一起将玩具重新组装起来。这一拆一组,不仅可以让孩子获得快乐,还能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这个时候,家长再借机向孩子灌输道理:玩具可以拆卸,但也要珍惜,会拆也要会组,这才是聪明负责的好孩子……Professor相信,这种做法比单纯的明令禁止要明智的多。

与孩子平等交谈,和孩子做朋友

教育的方法很多,家长朋友们大可不必执着于说教。有的时候,可以通过谈心的方式来引导教育孩子;或者以朋友的身份,用平等的态度和孩子讲话。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可以充分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双方的沟通也会因此而降低难度,孩子也会更容易接受道理,进而改正错误,不会再和你作对。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说法

一般来说,家长以委婉的方式说出孩子不想面对的问题,孩子更容易接受一点。

大部分孩子都是“吃软不吃硬”的,如果孩子对明令禁止这种行为不感冒,我们不妨换种方式,寻找事情中孩子感兴趣的点去劝说孩子,投之以好,这样就能更简单的解决问题——

与其说“不准在墙上乱画”,不如说“画笔用在白纸上更漂亮哦”;

与其说“上完厕所必须冲马桶”,不如说“你可以帮助马桶变干净,真是不错呢”;

与其说“在图书馆不许大声说话”,不如说“安安静静看书的孩子真像小公主/小绅士”……

有人说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营养,爱的语言多了,一定会结出爱的果子。的确如此,父母的每一句话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或大或小,或好或坏。

Professor说:

父母渴望看到孩子的进步与成长,但是不要苛求孩子,只关注孩子的缺点和不是。

让孩子不和自己作对其实很简单,同样的事情换个角度、换个说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多多赞扬孩子、理解孩子吧!变换一下平时的说话方式,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很懂事的小天使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