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储能,主要是指电能的储存,储能设备,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一个大型的充电宝。如今,人类用能方式正在不断向绿色、可再生的方向转变,储能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储能的利好政策,进一步明确了新型储能的发展目标,储能行业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
记者来到北京市最大的储能设备生产基地,储能柜是储能设备的基础单元,下图中这样一个储能柜每天的储电量达到了5500度,像是一个大型的充电宝,相当于五百多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量,今年这个基地的出货量已经相当于去年的三到四倍了。北京某储能设备企业生产负责人 墨雨薇:我们现在有三个生产基地,北京、襄阳和济南。目前这三个基地的产线到年底的生产计划都已经排满了,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扩产。基地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受到储能新政策推动,最近他们的订单量快速增加,预计到三季度末整体产能同比增加超过4倍。北京某储能设备企业技术总监 吕喆:和原来相比,整体上市场规模可能有4到6倍的增长。整个产业链来讲,上游的锂电芯产品可能会出现产能比较紧张的情况。而在安徽合肥,一家大型的储能系统集成企业也收到大量订单,单个订单的规模也大幅提升。某储能系统集成企业高级副总裁 顾亦磊:上半年我们储能设备的发货量较去年相比是大幅增加,国内储能项目订单可能会更多集中在今年下半年。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上半年,国内新增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10GW,同比增长超600%。且装机规模较大的项目数量达34个,是去年的8.5倍,辐射全国12个省份。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 俞振华:今年以来,甚至是一二十个储能项目都是过亿元的股权融资,特别是对一些早期技术的项目,这在去年和前年是看不到的。那么在储能设备订单暴增的背后,这些订单来自于哪些项目?储能的商业应用前景又如何呢?在北京的一家商业综合体周边,一座新型储能电站刚刚投入使用,通过白天屋顶光伏和晚间谷电来充电,再通过放电来满足商业综合体高峰时期用电需求。北京某商业综合体储能项目负责人 宋兆星:就是削峰填谷,用谷电低电价充电,用高电价放电,每天放电量在一万多度,一年经济效益利润100万元左右。在浙江舟山,50多座5G基站正在使用新型储能设备,通过晚间来充电,等到白天用电高峰给基站供电,让5G基站基本上全部使用谷电电价的电。浙江某5G储能项目负责人 吴建斌:以浙江为例,目前峰谷电价差约0.5元/度电,削峰填谷可以降低电费近50%。我们预计5G基站订单在未来2年内将会有几十倍的成长空间。不仅是在用户侧,在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发电侧,储能的应用更为广泛,可以解决光伏等新能源波动性、间歇性的问题,通过储能的充放电,让新能源变成可控可调度的电源。国家发改委近期也出台新政策,允许发电企业购买储能或调峰能力实现市场化并网。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指导意见,预计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接近当前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10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 惠东:用5年时间干过去10年累计10倍量的空间,显然这些厂家看到了自己的发力空间。我们预计到了2030年总量需要1.5亿千瓦。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海生:储能的开发成本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规模的快速发展,每年都在以10%到15%的速度在下降,市场规模到2030年左右每年应该在5000亿以上,甚至到万亿。有了商业机会,储能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路线又有哪些,在市场火爆的同时又存在哪些风险,如何实现储能行业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呢?在贵州毕节,一套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已经安全运行超过4000小时,这也是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国家示范项目,实现了目前全球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最高效率。某压缩空气储能企业负责人 纪律:现在风光发出的电不能上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电动机带动压缩机,把空气压缩,等于是将电能转化为空气的压力能储存了。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海生:新型储能领域锂电池,压缩空气、钠离子、液流电池,这些它的发展都比较快。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最新政策,将强化储能行业技术创新,攻克卡脖子技术,并以技术进步推动成本下降和规模化发展,完善政策配套和市场环境,培育成熟的商业模式。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市场火爆,但我国储能行业仍然面临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长期的激励机制、储能技术的安全可靠性等因素。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 俞振华:储能未来价格的评价,关键技术的突破,对这个行业来说实际上还是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大家还是要注意投资方面的风险。记者了解到,为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国家能源局后续还将加快出台“十四五”新型储能规划、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国家能源局科技司二级巡视员 刘亚芳:不是单纯地说按一刀切的某一个比例统一配储能,我们认为新型储能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产业化初期的阶段。
来源;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