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中华六十余载,获得经典设计奖,是80后难以磨灭的记忆

你看到啥了?美女?好像确实有一个。不过今天要说的,是球,煤球。北方叫做蜂窝煤,我们南方,称为藕煤。我觉得,南方叫法更为形象。

为何说它?因为它得奖啦——“蜂窝煤”获得今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经典设计奖”的提名奖,组委会要寻找的设计者郭文德先生已经过世,他的儿子郭春伏表示会替父亲领奖。

不过,引发了争议,因为据说,是日本人先发明了煤球。不过嘛,这个奖叫经典设计奖,不是经典发明奖,设计,可以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

郭文德先生设计这种煤球,确实是受了日本邻居的启发。但日本邻居的,只是有煤球上戳几个洞,使之晚上不会熄灭。郭先生更进一步,设计出圆柱加孔的样式,风靡中华大地六十余年。这不,之所以想起写这个,就因今天早上,我还给煤炉换煤呢。

在我小时候,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藕煤,都是自家做。煤加黄土和着水,踩得粘粘的,用煤模子挤压。抢着想帮忙,却因力小,按出来的煤球,歪歪斜斜,一点也不好看。父亲会说,是的吧,不会做吧,还是我来。

到了后来,有人专门用机器做藕煤,小三轮送到你家来。这样无疑省事省时省钱,因而,也就没人自己动手了。

送煤人,衣服鞋子脸,都是黑乎乎的。为了形成长久的生意关系,不被他人竞争掉,一般都会是先赊账,过几个月再拿钱。

小本生意,成本其实也是蛮大的。

买蜂窝煤。

看描绘八十年代之前的电视剧,别说农村,城市居民楼的楼道里,也是会摆着煤球和煤炉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