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中遇到这些逻辑错误该怎么改?(附案例)

全文字数:3360 字

预计阅读时间:8 分钟

撰写文章时,要追求文章语言的逻辑严密性。在实际行文过程中,容易存在一些逻辑错误,甚至在一些媒体公开发表的文章里仍存在许多典型的不合逻辑的语病。本文主要与大家分享常见的属于“概念与判断”类逻辑差错的修改方法。

概念不明确

用概念表达思想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一定要明确。根据概念外延的数量等,可将概念分为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正概念与负概念等。如果对概念的内涵或外延不明确,就会导致对概念的误用,主要表现为下列几种形式。

1.误解概念原意
案例:
我们要当好深港两大特区的文明使者,就不能没有扎实的文化基础,不能没有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
分析:
香港是我国依法设立的特别行政区,属于省级行政区划单位。深圳是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同深圳“经济特区”是不一样的,不能将二者并列相称为“深港两大特区”。应该将“深港两大特区”改为“深港两地”,以避免对“特区”概念的误解。
2.概念模糊
案例:

这个会议有一个特点,就是参加的人数极少,每次只有10余人左右。

分析:

“10余人”是10人以上的概数,这个概数后边再加上“左右”,范围就模糊了。“10余人”是比“10个人”多;“10人左右”可能是“不到10人”,也可能是“10多个人”。“10余人左右”的说法只能造成概念模糊,无法界定。因此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要么去掉“余”,要么去掉“左右”。

3.概念重叠
案例:

回首反观近现代东西方社会历史演化的不同轨迹。

分析:

此例中的“回首”一词有两个义项:一指“回头”“向后扭头”“把头转向后方”,一指“回顾”“回忆”;“反观”指“反过来看”“回过头看”“从相反的角度来观察”。“回首”与“反观”联合使用,意思就变成了“回头回头看”。这与作者的原意是不同的,而且显得重复累赘。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要么删除“回首”,要么删除“反观”。

4.误用集合概念
案例:

出版商去年印刷了50万本书籍,比前一年增长了14%。

分析:

此例中的“书籍”一词是书的总称,是个集合概念。它只能用在集合体上,在它前面不应加量词,加上量词就使它变成非集合概念了。应该直接删除“籍”字。

明确概念所使用的逻辑方法不当

逻辑学中明确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方法有“定义”“划分”“限制”与“概括”等。

“定义”是表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在定义过程中,要求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完全相同,否则会犯“定义过窄”或“定义过宽”的错误。

“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在划分过程中,要求划分所得子项的外延必须与其母项的外延相等,否则会犯“多出子项”或“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且划分后各子项的外延之间必须互相排斥,不能是相容关系,否则会犯“划分不当”的逻辑错误。

“限制”是指通过缩小概念外延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限制只能由外延较大的概念(即属概念)向外延较小的概念(即种概念)过渡,而不能相反,否则会犯“限制不当”的逻辑错误。

“概括”是指通过扩大概念外延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概括只能由种概念向属概念过渡,不能相反,否则会犯“概括不当”的逻辑错误。

1.定义不当
案例:

在生活和学习中,有时候自己的想法不被别人理解,做事方式不被别人认可,观点意见没有被人采纳。这种挫折感,就是常说的郁闷。

分析:

此例所表述的内容好像是在给“郁闷”下定义,可是这个定义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逻辑上把下定义的形式表示为:A就是B。A表示被下定义的概念,B表示用来下定义的概念,“就是”为定义的联结词。下定义的最基本要求是:A概念的外延与B概念的外延必须相等(完全重合),即A等于B,并且B等于A。此例中的“这种挫折感”(B)只能是“郁闷”(A)的一种表现形式而非全部,因此,作为定义是不恰当的。应将“就是常说的郁闷”改为“也是郁闷的一种表现形式”。

2.划分不当
案例:

研究生、博士生是大学科研团队中最具创新力的人,他们往往不受行业、经验所限,能够积极寻找新方法、新途径。

分析:

“研究生”包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研究生”与“博士生”这两个概念是“属”与“种”的关系,二者是相容的,不能并列。此例可有两种改正方法:一种是将“研究生、博士生”改为“研究生(主要是博士生)”,一种是将“研究生、博士生”改为“硕士生、博士生”。

3.限制不当
案例:

红杏不能乱出墙。

分析:

“红杏出墙”一般指女性有婚外恋情。对“出墙”用“乱”来限制是不恰当的。“乱”在这里是“随便”“任意”的意思,说“不能乱出墙”意指“不能随便出墙”,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不随便”的情况下就可以“出墙”呢?显然不能这样理解,这也不应该是作者的本意。此例删除“乱”字即可。

4.概括不当
案例:

团中央、教育部等六部委早就共同发文,要求各地重视电影的育人作用。

分析:

“部委”是“国务院所属的部和委员会的合称”,团中央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的简称”,不属于部委。此例中将“团中央”概括为“部委”是不恰当的。此例可将“团中央、教育部等六部委”改为“团中央和教育部等五部委”,也可改为“团中央、教育部等六单位”。

判断不恰当

判断在形式逻辑上用一个命题来表达。命题通常是指表达判断的句子,即有真假的语句。简单判断用单句来表达,包括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主项与谓项之间的关系要合拍,谓项能够说明主项;联项能反映主项与谓项间的关系;量项运用要恰当。否则,就会犯判断不恰当的逻辑错误。复合判断由简单判断组成。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叫支判断,联结支判断的为联结词。根据联结词的不同,可将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和)、选言判断(或者)、假言判断(如果,那么)和负判断(并非),括号中为该判断的典型联结词。联言判断与选言判断不同,不能用混;假言判断又可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两种,二者不能用混。常见错误类型如下。

1.主项与谓项不合
案例:

大学公共基础课,在许多人眼里,是一个不易出成果的岗位。

分析:

这里说“大学公共基础课”是“岗位”,显然主谓不合。“课”与“岗位”两个概念间没有相容关系,不能构成肯定判断。此例可以改为:“在大学教公共基础课,许多人认为是一个不易出成果的工作。”

2.误用全称判断
案例: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个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分析:

此例中的“各个”(即“所有的”)是全称判断的量项,用在这里是不恰当的。因为“国际社会”只有一个,它是一个整体,没有必要在其前面加“各个”。可将“各个”改为“整个”。

3.误用否定词
案例:

公办普高不得禁办复读班。

分析:

国家政策规定公办普通高中是不允许办复读班的。此例中因多了一个否定词,意思就变成了“公办普高可以办复读班”了。这是不符合文章原意的。此例可删除“不得”或删除“禁”字。

4.误用联言判断
案例:

××年我省水环境总体良好,全省12条主要水系达到和优于三类水质标准的断面所占比例为89.4%,明显高于全国7大水系的平均水平。

分析:

此例中有一个以“和”为联结词的联言判断,不过这个联言判断是不恰当的。因为“达到和优于”表示12条水系既“达到”又“优于”,即二者都存在,且都是真的。但是事实上二者之间是“或者”的关系,即“达到”和“优于”不一定都存在,但至少有一个存在。也就是说二者不一定都真,但至少有一个是真的,这应当是一个选言判断。可将“和”改为“或”。

5.误用选言判断
案例:

儒家吸取其他诸家所长而使自己的学说得到发展……要么取之于道家,或取之于法家,并取之于墨家。

分析:
此例中的“要么……或……并……”的用法既不合乎语法,也不合乎逻辑。从逻辑角度讲,“要么……要么……”是表达不相容选言判断的联结词;“或……或……”是表达相容选言判断的联结词;“……并……”是表达联言判断的联结词。三者各有各的逻辑要求,不能混为一谈。此例中所说的儒家学说对道家、法家、墨家都有所取,没有互相排斥的意思,可将“要么”和“并”都改成“或”。
6.误用假言判断
案例:

有创新型的教师,才会有创新型的学生。

分析:

此例表达的是一个“只有……才……”构成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前件”假,“后件”必假。在此例的这个判断中,没有“创新型的教师”,未必就没有“创新型的学生”,因此这里的“前件”不能成为“后件”的必要条件,该假言判断不能成立。可将“才会”改为“利于培养”。

(作者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社会语言学与媒体语言研究室主任)

来源:《秘书工作》2021年第7期
责任编辑:杨宪东
(0)

相关推荐

  • 第二章+命题逻辑(上)[ 假言命题]

    相容选言推理为什么只有否定肯定式一种有效形式; 二难推理的有效形式.一.命题及其逻辑特征 1.什么是命题? 命题是借助语句来表达的反映思维对象 情况并具有真假之分的思想. 思想以语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就形 ...

  • 「若A则B,A,则B」假言推理 和「或A或B,非A,则B」选言推理

    本篇文字是<最最最~最简逻辑知识>系列的[第032篇]内容.上一篇我们介绍了三段论四个格各自的规则,及它们的应用方法. 本篇 [周一] 栏目我们就三段论的知识做一些扩展,看看假言三段论和选 ...

  • 高中政治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全册知识整理

    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1.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一.思维的含义1.思维的意义:由于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人成了万物之灵.2.体悟思维:只要我们在"想".在 ...

  • 新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一. 思维的含义: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 (2)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3)"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q ...

  • 再谈行文中遇到的逻辑错误怎么改?(附案例)

    全文字数:2200 字 预计阅读时间:5 分钟 前不久,<行文中遇到这些逻辑错误该怎么改?(附案例)>一文曾为大家介绍了一些"概念与判断"类逻辑差错的修改方法.本期分享 ...

  • 热工人员在投退风机保护因逻辑错误导致风机误跳闸案例分析

    法律顾问:张友全律师 正文: 热工人员在投退风机保护因逻辑错误导致风机误跳闸案例分析 热点视频推荐

  • ​​​法律适用中的N种逻辑错误

    正洪观点 民商实务 追寻法意 解析案例 探索规则--不一样的法律思维路径1498篇原创内容公众号法律适用中的N种逻辑错误编辑:伊路芳菲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易察觉的思维习惯,稍不注意它就会将人 ...

  • 有哪些逻辑错误会频发地出现在我们的投资生活中?

    投资活动中,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自己是站在了理性的一面,貌似每一笔买卖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但事实上,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投资决策中会不自觉地掉入非理性的陷阱.像是错误归因这样的逻辑错误会频繁地出 ...

  • 如何规避交易中常犯的错误?将情绪因素和交易逻辑区分清楚

    我们讨论了交易的很多层面,包括长线交易与短线交易的异同点等,因为他是信奉长线投资而我则是追求短线交易的.全部聊下来之后令我最受启发的居然是他提出的一个问题. 他的问题是,"当做了笔不错的交易 ...

  • 寻找论证有效性分析中的逻辑错误(2)

    不少同学在进行了论证有效性分析的过程中,往往容易犯如下两个错误: 一是,自己"立论"分析.注意,这种题目不是要写成"读后感",或者要考生去立论,而是要分析题干在 ...

  • 寻找论证有效性分析中的逻辑错误(1)

    寻找论证有效性分析中的逻辑错误(1)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论证有效性分析较之于论说文来说,比较容易: 一是行文规范,容易寻找规律: 二是读题规范,只能要找到逻辑错误,阅卷的过程中&quo ...

  • 让学生在微积分学习认识思维中逻辑错误的案例

    如何让学生认识到思维中的逻辑错误 在大学生学习微积分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其中有些错误本身并非数学知识,而是逻辑中存在的问题.逻辑作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出现错误的时候自身几乎无法察觉,甚至一 ...

  • 监理工作中常见的认知与逻辑错误

    其一.误认为查阅设计图纸工作与监理关系不大. 在施工准备阶段中,建设单位将工程设计图纸提交给监理和施工单位,通过预先查阅设计文件,熟悉工程内容,以便在设计交底会议时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不仅是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