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古国——兴国,从敌对到臣服,“兴”跟“农事丰收”有关

商代有兴方,见于殷墟一、三、五期卜辞。兴方来历不明,起初作为敌对国,后被商王征服。卜辞中有“勿呼兴”的记载,被征服后的兴方听命于商王,商王每有呼叫,兴方必从。兴方的地理位置在哪?因不见任何史载,商代兴方的地理位置只能根据卜辞寻找蛛丝马迹。卜辞:“壬申卜,贞:王其田兴,亡灾。”(《合集》33564/5)商王在兴地辟有田猎场所,可见兴地离商王畿不会太远。又有卜辞:“甲申卜,贞:兴方来,惟囗余,在祸”、“……兴方来,不惟囗余,在祸”、“贞:王从兴方伐下危。”(《合集》6350正/1)这条卜辞记述了商王将伐危方,令兴方协助出征,但商王又担心兴方是否忠诚,贞问有无灾祸,可能此时商王初定兴方,兴人尚未完全臣服。危方,商代重要方国,卜辞中出场率较高,族系多,支脉广,包括下危。危方主要位于殷商东南部,是商王主要征伐对象,后被征服。兴方既然参与了“王伐危方”,很有可能也位于危方附近。

“兴”的甲骨文为“众人合力举起装满丰硕果实的盛器庆贺丰收场面”的象形,也可能类似《礼记·祭统》中记载的预示来日大丰收的春祭仪式,包含一种“兴旺发达”的美好祝愿在里面。所以《广韵》说:“兴,盛也。”引申到“物质的聚、集、积、满”,古代“聚物曰兴”,如《周礼·地官·旅师》:“颁其兴积。”古人最大的愿望就是“仓廪实,衣食足”。又有“起,举”等意义,如《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周礼·夏官·大司马》:“进贤兴功,以作邦国。

兴的甲骨文

“兴”跟农事收成息息相关,与此联想到另外一个跟“兴”有关的字,那就是“嘉”。甲金文字的“嘉”可以看到上面是个“禾”,也就是“来”的甲骨文,即麦子;下面是装谷子的盛器,表示“丰收”。另一种解释是“嘉”的本义为“击鼓庆贺”,为丰收庆典上的一种仪式,是早期族人狂欢礼赞的场景。不管怎么理解,“嘉”跟“兴”一样都脱离不了农耕社会部落丰收喜庆的景象。这也好理解为什么后人要把“嘉”与“兴”合起来贯以地名,嘉兴有禾兴、嘉禾、秀州等多种别称,但都跟自古以来当地发达的农业有关,嘉兴地处江南,气候宜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嘉、兴搭档堪称天作之合。可知早兴部族是个注重农事开发的氏族,“兴”字包涵了一层兴旺发达、仓廪厚实的寄望。

从卜辞可知,兴方从被征服到完全得到商王的信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兴方随商王征伐危方后,得到了商王的册封。卜辞:“贞:兴爯册,呼归。”(《合集》7426正/1)爯(chēng)册,指王命册封,商王呼叫兴方首领前来接受册封,兴方正式成为商的附属国。卜辞:“戍兴伐,(必卩)方食……”、“……方既食,戍迺伐。”(《合集》28000/3)这是商王任命兴方某人担任戍边官一职,戍边,即戍守边疆,可见商王已完全消除对兴方的猜忌,开始赋予重要职位。卜辞:“壬寅卜,贞:兴方以羌,用自上甲至下乙。”(《合集》270正/1)这是兴方向商王纳贡的辞例,商时多以羌人俘虏作为牺牲,来祭祀子商先祖上甲、下乙。

“兴”作为国族名或地名史籍中缺载,后世也无迹可寻,商末兴方去向不明,但有兴氏流传,今为兴姓,较为罕见。

文/堰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