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成为别人的打工仔和小白鼠
不要成为别人的打工仔和小白鼠
作者:李广生
今天,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跟随教科室,参加课题研究中期视导工作。去了两所学校,听了两节课,分别是杨镇一中高老师执教的高一政治课,和仁合中学吴老师执教的初三英语课。两位老师都很年轻,课上得都很精彩。她们都有成为优秀教师的潜质,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科研工作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青睐,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之中。不可否认,政策导向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科研课题及科研成果在评职评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好像是一道门槛,把很多教师挡在了“名师”的大门之外。但也不可否认的是,科研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要不要做科研、应不应该做科研,其实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做科研。
一线教师非要像专业科研人员那样做科研吗?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繁杂的日常工作已经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时间和精力不允许以及必要的专业训练的缺乏,导致一线教师不可能像专家那样研究。一线教师必须要开创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科研范式。
范式(paradigm)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 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中系统阐述的。它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在我看来,教育科研存在两种范式,一是专家范式,二是教师范式。专家范式的教育科研以专业研究人员为主体,教师范式的教育科研以一线教师为主体。虽然都是做教育科研,因为主体不同,其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必然不同。专家范式的科研以理论为支撑,教师范式的科研以实践为支撑。这并不意味着专家范式不要实践,也不意味着教师范式不要理论。通常情况下,专家范式遵循演绎法的原则,先有理论构想,通过实践对理论进行验证,最终取得理论成果的突出;教师范式则遵循归纳法的原则,先有实践探索,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具有可供借鉴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上升到理论层面,也可以停留在实践层面,仅仅作为经验甚至是非典型的经验。
两所学校的课题组都为课题成果的事情发愁——怎样梳理、总结、呈现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呢?一旦这样想,就陷入到专家范式中。让一线教师拿出像样的研究成果绝非易事,即便是勉为其难地拿出来,也是个“四不像”的东西,“含金量”极低。每年都有那么的一线教师的研究成果被印成册或是正式出版,最终的归宿都是一个地方。教师范式下的科研成果只有一个,或是说最重要的成果是——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范式的科研,其成果只能通过课堂或是与之相关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来检验,发表与否无法作为依据。科研一旦引导教师热衷于发表论文、出成果,后果是严重的,至少会导致一部分教师不再好好上课。对于大多数一线教师来说,把用来写论文的时间用在备课上更有意义。
高等院校和专业研究机构与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的接触越来越密切,他们结成良好的伙伴关系,在促进学校发展和助力教师成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些高等院校和专业研究机构正在用专家范式绑架一线教师。他们无视教师的实际情况,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学术权威,引导或强迫教师放弃教师范式,按照专家范式做科研。“理论依据是什么?”如此轻描淡写地一问,就能把教师辛辛苦苦做的研究搞得一钱不值。在真理论和假理论同样繁荣的今天,在没有任何一种教育理论不备受质疑的现实背景下,面对一群整天忙忙碌碌无暇关注理论发展的教师,这一问是致命的。还有文献综述,也是一线教师的软肋。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梳理出一条线索,一是需要专业的训练,而是需要时间的保证。这两样,一线教师都没有。我了解的实际情况是,一线教师的科研成果,其理论依据和文献综述大部分都是虚的、假的、凑的、编的。让一线教师按照专家范式做研究,是造假成风的重要原因。
一线教师正在成为专家的打工仔、实验的小白鼠。吴老师上完课后,首先向大家表示歉意,因为自己课上说多了,没有体现某位专家提出的某种理念。我开玩笑地问她,你是为专家上课还是为孩子上课?多说几句、多讲一点,有罪吗?为什么非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去体现专家的理念、验证专家的观点?他说的就是真理吗?体现了他理念、遵循了他的模式,成就了专家,但真的成就了学生吗?到底以专家为本还是以学生为本?我真的心疼并同情吴老师,包括以吴老师为代表的热爱研究的广大一线教师。他们辛辛苦苦的备课、上课、查阅资料、编写教案、反复修改,然后还要道歉,只因为没有很好地体现专家的理念。在我看来,没有很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值得如此。
关于研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脍炙人口: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来。我以为,老苏所说的研究是教师范式的研究,而不是专家范式的研究。他一生著作等身,那些今天读来依然温暖着教师心灵的作品,都是源于实践、针对具体的教学现象的作品。既没有理论依据,也没有文献综述,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连成果都算不上。但是,他被尊称为教育家。
课堂是教师的主业,实践是教师的最大优势,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研究大有可为。教师真的没有必要放弃自己阵地,去陌生的领域开拓。梁园虽好但不是家乡,不是让一线教师大展拳脚的地方。但我并不反对有实力、有时间的教师勇敢的进军那里,并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教育科研很重要,这点毋庸置疑。教师如何做科研,我的建议是按照教师的范式做科研,不要把自己当成别人的打工仔和小白鼠。说自己的话,做自己的事,这并不妨碍学习借鉴先进的理论并与专家结成良好的伙伴关系。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