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脸上的小黑点是不是癌?这手术建议能不能给?

01

一位老年女性患者来看皮肤肿瘤专家门诊,我参与了会诊。
起初,我并未发现她的皮肤有什么问题,反倒是她精致的妆容和一脸的焦虑让我印象深刻。
通过询问病史我了解到,大概一年前,她一侧下眼睑出现了一个黑色皮疹,并逐渐增大。出于对自身容貌的关注,她注意到了这个皮疹。来就诊时,那个黑点虽然只有两三毫米长,可她已经辗转看过多家医院的皮肤科。专家都认为皮损太小,病程太短,良性可能性大,只是部位有点特殊,建议她观察就好。
但是,这个小黑点总是让她惴惴不安,令她十分纠结——如果皮损是良性的,贸然手术就太不值了;但如果是恶性的,就这样观察等待着,情况只会越来越糟,将来再做手术,对健康和美观的影响更大,甚至可能发生转移。

02

看得出来,这位患者非常渴望得到准确、早期,且无创的诊断建议。但这对于我们皮肤科医生来说确实很难。像这样的皮损太小、形态不典型的情况,一般我们只能通过病史综合推测可能是什么。
基于长期的皮肤癌筛查经验,我觉得这个皮损有可能是基底细胞癌,但确诊还需要病理结果。但已有相关医院专家考虑为良性,我也不能莽撞地给出不同意见,认为是恶性,让患者做手术。因为一旦最终病理结果是良性,对患者来说太难接受了。
我为此也是备感压力。我给患者做了皮肤镜检查,试图通过这项技术发现一些额外的临床信息。在皮肤镜下,并未见到基底细胞癌典型的特征,但通过反复分析比较,我发现这个皮损与其他一些良性色素性损害相比,颜色和血管形态都有特殊性。再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史,我更倾向于认为这就是一个恶性皮损。

03

那时我刚晋升主治医师不久,患者在别的医院也做过皮肤镜检查,没有人告诉她恶性的可能。因此,我的信心很不足。但我觉得,还是应该把我的考虑跟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于是建议她尽快做手术并接受病理检查。
患者认为我的专业和诚恳令她十分信任,决定接受手术。术后的病理结果证实,确实就是基底细胞癌。由于发现得早,她接受手术,既可以实现治愈,又不会影响到她极为看重的面容。患者说她非常感激,感激我帮她做出了人生中的这一重要抉择。
看到这位老年患者满意而归,我想起了另一位年轻患者。这是一位40岁的女性,因左侧额头上有颗小黑痣而就诊。这个小黑痣大概有8年时间了,就医主要是因为近期看到一些皮肤癌的相关报道,她有点担心。我们首诊医生初步诊断为色素痣,鉴于患者希望能筛查皮肤癌,才给她开具了皮肤镜检查。我给患者分析皮肤图像时,才发现这个皮损与一般色素痣不同,建议手术切除并做病理检查,随后也证实为基底细胞癌。

04

这位年轻女患者术后复诊时,她左侧颞部的一个小黑点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小黑点长在刚切除的基底细胞癌旁边,非常小,长度只有1毫米多,小到患者自己都没注意到。
基底细胞癌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且多是单发。我推算了一下,她大概在32岁就发生了基底细胞癌,已经很少见了,难道还能长两处?虽然带着疑问,我还是仔细追问了患者的既往史,特别问到她有没有日光暴露或是放射线的接触史。最后她才回忆起,她出生后不久曾因额面部的血管瘤,做过一种“电烤”治疗。具体不详,她也是听她母亲说起过。
了解到这一点,我高度怀疑这个小黑点也是基底细胞癌,随后又给她做了皮肤镜检查,但皮损确实太小,皮肤镜下的信息也不够。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后,我建议她还是接受手术,最终的病理也是确诊为基底细胞癌。

心得

这两位患者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医生面对的不单单是疾病,而是患者,是有思想和情感的个体。在进行疾病诊断时,不光要全面了解眼前的资料,还要挖掘更多潜在的信息,做到多维度、立体化,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真正帮到患者。
作为医生,我们必须时刻秉持高度的责任感,并做到时时处处耐心、细致。因为我们的一个临床决策,很可能会影响患者一生的生活质量。同时,既然做医生,就要不断努力,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诊断上少走弯路,患者才能少走弯路。

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