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贵:黄河与大禹治水

上古时期,当人类社会还处于文明发展初级阶段,科学技术极不发达、生产力十分低下,我们的祖先以石斧、骨铲、木器等原初材料作为使用劳动工具,在惨烈的自然灾害面前,无法与之抗衡。但是先祖们不畏艰难凶险、战天斗地,坚定人定胜天的信念与怀着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构成中华民族战斗文化的根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因,也是中华民族雄立世界东方民族之魂。

中国古代洪水神话主要是将洪水视为一种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内容多是英雄人物与洪水进行抗争拯救黎民百姓,比如“鲧禹治水”。《山海经》最早记载了这一则神话: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在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大禹治水”就是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

上古时期,传说火神祝融与水神共工在不周山发生了一场大战,祝融打败了共工,共工驾龙怒撞不周山,一时天塌地陷,洪水泛滥。人间只好请来女娲娘娘炼五色石修补天上的窟窿,天上的窟窿虽然补上,但无法消退泛滥成灾的洪水,黎民百姓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尧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黄河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人民的房屋,淹没了山陵,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为了拯救天下苍生,尧下决心要消除水患,他求贤若渴地征召治理洪水的人才。

这天,早朝群臣议事,他向各位大臣说:"各位大臣,如今水患当头,人民受尽了苦难,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

群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议论纷纷。这时,站出来有几个部落首领奏请并推荐鲧来担当此任。尧对鲧这个人是比较了解的,他总是觉得鲧这个人办事不大可靠,但又苦于眼下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再三权衡不得已还是将主持治水的任务委任交给了鲧。

鲧带领大家治水,采用筑坝挡阻的办法,哪段堤岸冲毁他就补那里,结果挡来挡去,这边堤坝是挡住了,可那边的堤坝又被洪水冲垮了,鲧治水九年毫无进展,劳民伤财,一无所成。

尧死后,舜做了部落的首领,他看鲧治水毫无起色,耽误了国家大事,便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还下令处死了他。

鲧死后,舜征求大臣们的意见,重新物色能够带领大家治理水患的人,大臣们都推荐禹,他们说:"禹虽然是鲧的儿子,但是比他父亲能力强,禹为人谦逊,待人有礼,简单做人,务实做事。"舜并不因禹是鲧的儿子,而轻视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任务交给了他。

禹深知治水事关重大,弄不好就会丢掉身家性命,还会遭万人唾弃。可是,面对洪水泛滥猖獗,百姓灾难重重,禹心情十分沉重。然而,大禹并非是个泛泛之辈,他是贤德之人,他并不因舜处罚了父亲而怀恨在心,他识大体、顾大局、明事理、勇担当、善作为,禹勇敢地接受了舜交给他主持治水的重任。

大禹带领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踏上了征程。

大水与天相接,浩浩荡荡包围了大山,淹没了山丘,民众的财产也被大水吞没。大禹他们“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山行乘檋”,坐着四种交通工具, 顺着山路砍削树木作路标,和伯益一起把刚猎获的鸟兽送给民众。大禹在吸取父亲采用堵截治水失败的惨痛教训基础上,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疏通水道,让水能够顺利地下流入海。每发现一个需要治理险要地段,大禹就到各个部落去发动群众及时施工,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劳动,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开石,披星戴月。

禹带领大家用石斧、石刀等简陋的工具挖河修堤。他的手上长满了老茧,脚底长满了脚垫,脸也顾不得去洗。由于长年累月地泡在水里,禹的脚指甲都脱落了,下民们看到了都感动得落了泪。

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入四海。疏通了田间小沟,使田里的水都流进了大河。他带领民众和后稷一起播种粮食,为百姓提供谷物和肉食。还发展贸易,互通有无,使民众安定下来,各个诸侯国开始得到有效的治理。

为了彻底消除黄河的水患,大禹带着他的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实地考察了各地的水文地理,山势脉络,而大多地方都在穷乡僻壤之地,条件极为艰苦,大禹一行人手持准绳与规矩,走到那里便测量到那里,足迹遍布了黄河沿岸。

大禹根据山川地理分布情况,将中国分为九个州:冀州、青州、徐州、兖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荆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个中国的山山水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

水患得到有效控制,他开始着手治理山川,岐山、荆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挝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华山、大别山等,这些大山都是在他治理的范围。疏通了水道,让水能够顺利下流,不至于堵塞。长江以北大多数河流都有他的足迹。

大禹在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考察时,一次,他们来到了河南洛阳南郊。这里有座高山,属秦岭山脉的余脉,一直延续到中岳嵩山,峰峦奇特,犹如一座东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个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细流就由隙缝轻轻流过。

他还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还发现黄河淤积,流水不畅。于是禹大刀阔斧,改"堵"为"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地通过。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就能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根据轻重缓急,定了一个治的顺序,先从首都附近地区开始,再扩展到其它各地。

大禹决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开道。艰苦的劳动,损坏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人的损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伤了,有的上山时摔死了,有的被洪水卷走了。可是,他们仍然毫不动摇,坚持劈山不止。在这艰辛的日日夜夜里,大禹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但他还在操作着、指挥着。在他的带动下,治水进展迅速,大山终于豁然屏开,形成两壁对峙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向下游潺潺流去,江河从此畅通。

为了治水,禹到了三十岁还没有结婚,后来和一个叫女娇的姑娘结为伉俪,婚后才四天,他就洒泪告别新婚的妻子,走出了家门。

在治水十三年中,大禹三次经过家门都没顾得上进门看一看。第一次经过家门口,他听到自己新生的儿子正在呱呱啼哭,妻子由于生产的痛苦也正在呻吟,他的助手都劝他进去看看。此时的大禹也多想进去看看自己的亲骨肉,可是他有要紧的事要办,怕耽误了工作,还是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禹的儿子已经能叫爸爸了。小家伙在妈妈怀里使劲叫着爸爸,禹只是深情地向妻儿挥挥手就走过去了。第三次,禹经过家门时,儿子已经十多岁,他跑过去要把爸爸往家里拉,禹抚摸着儿子的头,叫儿子转告妈妈,等治好水再回家团聚,又急匆匆地离开了。

治水十三年,大禹历经千难万险,开沟修渠,终于战胜了洪水的灾害,促进了农业发展,使百姓能安居乐业。禹因为治水有功,被舜立为君位的继承人,成了夏朝的第一个君主,所以历史上称他为夏禹或大禹。

大禹当上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仍然不贪图享乐,他不辞辛苦地到各地去巡视,为百姓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禹治理洪水,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手执工具,身先士卒,与下民一起栉风沐雨,同洪水搏斗。

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以人为本,因势利导、实施科学治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大禹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的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今天我们重温大禹治水的故事,激励我们砥砺前行,不畏艰难险阻,敬畏自然,保护好生态环境,做到防患于未然,携手“中国梦”共建美丽幸福的家园。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第二大长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上古时期,炎黄二帝的传说就产生于此。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黄河宁,天下平。”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自古以来,从大禹治水到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但是,长期以来,受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再加上人为破坏,黄河屡治屡决的局面始终没有根本改观,黄河沿岸人民的美好愿望一直难以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把它作为国家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黄军民和黄河建设者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国以来,随着我们国家常态化的巡河治水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党和政府筑起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强“堤坝”, 黄河洪水被驯服了、变乖了,泛滥成灾的状况一去不复返,黄河流域人民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作者简介:

朱先贵: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无为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诗刊》《泰国.中华日报》《菲律宾商报》《德国.欧华导报》《诗潮》《散文选刊》《散文诗》《微型小说选刊》《通俗小说报》《短小说》《精神文明报》《中国诗界》《岁月》《安徽日报》《中老年时报》《语文导报》《中华文学》《大众文艺》《参花》《中国散文家》《西部散文家》《文化艺术报》《作家周刊》《祖国》《江河文学》《鸭绿江.华夏诗歌》《幸福家庭》《河南文学》《全国散文作家精品集》《当代诗词名家作品选集》《中国散文诗年选》《2012中国中短篇小说经典》《中国散文大系》《百年散文名家》等海内外报刊和选本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各类体裁文章160多万字。有作品先后在中国小说学会获当代小说奖,在清华大学出版社诗歌散文征集中获最佳优秀奖,在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纪念抗日战争83周年主题征文活动中获三等奖,在中国诗歌学会和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三届艾青诗歌“我爱这土地”主题征文以及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与《散文选刊》等文学团体和文学期刊中多次获奖。

主        编:刘云宏

(0)

相关推荐

  • 大禹治水(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

    大禹治水2.11万播放01:02 大禹治水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共10个含义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 中国国产动画片 大禹吧 浙江广电集团打造动漫 手机游戏 1996年上映的中国电影 海豚出版社出版书籍 ...

  • 黄河如何启迪中华民族的自然观?

    来源:天津日报2021-06-21 10:12作者:郑渝川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历史传说中的重要篇章.公元前5000年甚至更久远的时候,全球各地都曾遭遇大洪水,这也使得不同文明的神话.传说文本上都有类似的 ...

  • 从古环境与考古资料论夏禹治水地望

    [摘要]在大禹时代,黄河中上游以及长江上游地区因多属山地河流而使水患并不那么严重:黄河下游.黄淮地区以及长江下游地区,当时所发生过的水患虽然很严重,但所在社会治水能力.经验与水患规模严重不相称,故也不 ...

  • 散文类:《散文小花》11禹疏九河治水 划九州安邦

    散文小花 (原创作品) 朱升 散文类:<散文小花>11 7 禹疏九河治水  划九州安邦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五千年文明史,是从夏朝开始的,夏的第一个帝王是大禹. 大禹是真实的华夏祖先,他的出生 ...

  • 道润天下——读天使俞娜华著作有感 | 朱先贵

    作者简 道润天下 --读天使俞娜华著作有感 朱先贵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浩瀚宇宙,神灵创造了万物与自然.遵循自然之道则天下太平,违反自然规律的人或事,最终结果必将与愿相背. 2020年初 ...

  • 【诗歌】朱先贵/故乡,装进了我的脑海(外二首)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平台所刊发作品,同步在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今日头条四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外二首) 朱先贵 我的家乡很小 大千世界里 他是一条弯弯 ...

  • 【散文】朱先贵/思考的芦苇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刊所发作品,同步在微信公众号.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今日头条五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朱先贵 很久以前就知道孙犁先生,不是因为名字的独特 ...

  • 文学百花苑第五届全国文学大奖赛475 明月在心寄乡愁(外一首)| 朱先贵

    作者简 明月在心寄乡愁 朱先贵 新年的钟声已敲响 回家,缩短的日子再变长 触摸城市 那一盏盏冰冷的灯光 乡愁,再一次把回家的路照亮 思念的种子 在酒瓶里发芽 打捆的乡情 却又在雪花纷飞中飘落 抖开膨胀 ...

  • 明月在心寄乡愁 | 朱先贵

    作者简 明月在心寄乡愁 朱先贵 新年的钟声已敲响 回家,缩短的日子再变长 触摸城市 那一盏盏冰冷的灯光 乡愁,再一次把回家的路照亮 思念的种子 在酒瓶里发芽 打捆的乡情 却又在雪花纷飞中飘落 抖开膨胀 ...

  • 人生如戏 | 朱先贵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凡参赛必加微信:shuai_pengju     人生如戏 朱先贵 一池清水倒映着一座青山,一台戏演绎的是人间千姿百态. 黄梅戏中的<三顾茅庐>.< ...

  • 朱先贵 | 映山红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凡参赛必加微信:shuai_pengju     映山红 朱先贵 三月淅沥沥雨滴,淋透了荒原枯槁,洗净了流年古道,陡峭的石壁撮起一捧墨绿,张扬斑斓的色彩. 清脆的鸟 ...

  • 朱先贵 | 古城深巷的大美衢州

    武汉 加油! 古城深巷的大美衢州 朱先贵 具有18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四省通衢,五路总头"的衢州,是浙赣闽皖四省边界交通枢纽.城市森林如同一张铺展开来的绿网,不论是城郊 ...

  • 朱先贵 | 没有不可逾越的冬天

    春 节 特 刊 没有不可逾越的冬天 朱先贵 风抡着大锤 一个劲地砸着雨钉 刺伤的大地 暗下光环 湿漉漉地喊疼 新型冠状病毒 掐着脖子命悬一线 聚焦疫情 牵动亿万人心弦 一副口罩 隐去了所有人的笑颜 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