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衣冠、拜孔子、点朱砂……开个学事还真多

转眼间,愉快的暑假过去了,开学的日子到了。藏拍先生最近收到一位年轻妈妈的抱怨,作为学生的家长,开学可是个“隆重”的日子,准备这、忙活那,简直操碎了心。

在古时候,开学也是很重要的,要举行仪式感满满的开学礼,而古时的家长们也要忙前忙后,为开学所做的准备,丝毫不亚于今天的家长们。

· 尊师重道,是入学礼非常注重的内容,古画常见反映这一思想的场景

01

开学选在农闲时期

在中国古代,学生们的入学时间与今天有所不同,因为古人以农事为第一要务,所以上学一般都在农闲的时候。

根据汉代《四民月令》中记载,汉代时期学生主要分三个时间开学,分别是“正月农事末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砚冰冻时”。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战事频繁,“冬季入学”成为了主流。

· 汉画像砖《讲经图》

后来冬季入学就成为了古代乡村小学较为普遍的选择。一年三个学期的制度一直被沿用,宋元明清各朝大致相同。

对古人来说,“入学礼”位列人生四大礼之一,与成人礼、婚礼、葬礼相提并论,所以古代人的《开学第一课》就是入学礼。

02

四大仪式 开学一点不马虎

入学礼的仪式感要做得很足,大体分为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朱砂开智等内容。

正衣冠

今天学生们要穿上校服开学,古人开学所穿的服装上也一点不马虎,要打扮地整整齐齐才能到书院去。《礼记》有云:“礼仪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意思是做一个合格的学生,首先要讲究礼仪,要从自身的言谈举止开始,做到衣着整洁,表情端庄,说话和气。

那么,古人上学要怎么穿着打扮呢?以明代为例,学生们穿着襕衫上学,襕衫是一种长袍,上衣与下裳合而为一,由秦汉时的深衣改变而来。这是唐宋时期就开始在学子中间流行的服装。明代时,成为学生们的特定服装。除了衣服外,学生头上戴的“冠”也非常重要,明朝要求学生戴四方平定巾,与襕衫搭配,就是一套得体的学生装了。

明代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穿着都有很严格的规定,所以古代家长在孩子入学前,都会认真地为孩子制作一身符合身份的新衣服。

·《五百罗汉图》中的身穿襕衫的学子

·《大明衣冠》中的襕衫

行拜师礼

打扮好自己后,入学仪式上首先就要行拜师礼,中国被称之为“礼仪之邦”,开学第一天的拜师礼自然是十分重要的。

步入学堂后,学生们先要举行拜师礼。学生先要叩拜万世师表的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然后是拜先生,三叩首。

·《孔子圣迹图》

拜完老师,学生还要向先生赠送六种礼物,名为六礼束脩(xiū),以表示求学的诚心与恭敬心。这六种礼物还分别有不同寓意。

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

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

红豆:寓意红运高照;

红枣:寓意早早高中;

桂圆:寓意功德圆满;

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 六礼束脩所需的六种食物

束脩礼早年由孔子提出,一直沿袭至明清。而老师收下礼物后,也要回赠学生礼物,分别是《论语》、葱(聪慧)等礼物,同时带领弟子齐颂《大学》首章,象征担下“传道、受业、解惑”的重责大任。

净手净心、朱砂开智

“拜师礼”结束后,就要开始“净手净心”,新入学的学生们将手放到水盆中“净手”,这个过程可不是随便洗洗手,而是要正方两面都要洗,再擦干净。古人以此寓意去除心里的杂念,以后要心无旁骛地苦读。

“净手净心”后,就是古代开学典礼中的最后一步了,那就是“朱砂开智”。由老师拿着毛笔蘸上朱砂,在学生眉心处点一个“红痣”,跟古装美女的美人痣几乎一模一样。这个操作也算图了个吉利,因为“痣”与“智”同音,朱砂点痣,为的就是开启智慧,希望学生在往后的学习中,开启智慧,一点就通。经过上面的仪式后,一场正儿八经的开学礼就算大功告成了。

· 朱砂开智

03

上学也不是一件轻松事

最后讲讲古人开学需要准备的文具行囊,除了纸笔墨砚、书本这些文具以外,还要准备一套放置书本,收纳衣服等学习和生活物品的 书箱 ,相当于今天书包与行李箱的混合体,又叫“箧笥”,“箱笼”,或者“笈囊”等。古时候,上学往往需要步行到较远的地方,因此,书箱是很重要的装备。

· 清 樱木书箱

· 清 黄花梨背式书箱

试想一下,古时候不事农活的学生们带着书箱上路,是多么辛苦。所以,有条件的家庭,往往还会挑选一名年轻仆人,也就是“伴读”,专门侍俸孩子读书,帮忙“减负”。

· 古画中描绘学子与伴读上学的场景

看来,从古至今,当学生都不容易呢,如果你身边也有上学的大小朋友,不妨送上一份小礼物作为祝贺开学顺利的心意呢。藏拍先生极力推荐一款性价比很高的文创——静心雅玩。平时学习累了,可以静心抄抄经,陶冶性情也很不错。喜欢的点击阅读原文,入手一件吧。

· 静心雅玩文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