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聊东方佛

什么是佛

听听法国僧侣的解答

佛是究竟的老师是证悟的化身,而不是上帝和神或者圣人。

在藏文中,佛被译成桑结,有两个音节桑是“摧毁了”所有蒙蔽智慧的负面障碍,然后从无知的黑夜中觉醒,第二个结的意思是他已经培养了所有属于心灵和人性正面的特质。

佛在梵文的意思是觉悟者,成就真理的人。

佛法是提供心的科学,一种从来不曾这么吻合时代的静虑科学,而且永远和时代吻合,因为它讨论的是快乐和痛苦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初看佛法,似乎带有很多异国的情调。佛法的道路像所有伟大的心灵传统一样,其目的就是要使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 壹 ·

痛苦

痛苦是一种深沉的不满状态,可能和肉体痛苦连在一起,但首先以及最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经验。当“自我”,我们一直珍惜和保护的那个“我”受到威胁,或者得不到他想要的时候,就是痛苦升起的时候。而一般人生命中的目标,像权利,财产,名声,感官的享受,可以令人得到暂时性的满足,但是不可能永远满足,总有一天这些会成为不快乐的因,它们没有办法带来永久的满足,或者说一种不受外界状况动摇的内在和平。我们一辈子都在追求这些世俗目标,我们得到真正快乐的机会如同想捕鱼的渔夫,却把渔网抛向干涸的河床。

· 贰 ·

痛苦的原因

痛苦是无知的结果,所以必须要驱除的是无知。而根本的无知就是相信自身真正存在,相信现象界的实在性。

我执是无知最基本的表现,也是负面情绪的根源。“自我”并不存在于身体的任何地方。

相信一个自我的存在是无知的最主要的表现。当无知消失了,对自我错误的概念也跟着消失了。成佛的意义是对事物究竟本质的觉知,不是一种重新建立,而是一种发现。

· 叁 ·

如何消除痛苦

我们要培养耐心来降伏愤怒,培养不执着来降伏欲望,分析因果的运作来降伏混乱,也可以说降伏判断力的缺乏。憎恨从来不能解决冲突。

了解念头的本质,追踪到其根源本身。我们正眼去看一个念头,追溯它的起源,一样找不到任何具体的东西。当你发现这一点的刹那,那个念头就会消失掉,这称为“通过认识念头的本质来解放它”意思是要认出念头的空性。我们一旦解放一个念头,就不会产生连环作用,反而像从天空中飞过去的一只鸟,消失了,却不留痕迹。要解放念头所运用的方式都是来自上千年的“禅定科学”,每人一生花二三十年,每日花很多小时修行,才建立起来。

平静就是让妄念的轮子停止转动—那永无止境,令一个念头带出另一个念头的连锁反应过程被终止下来。

平心静气的锻炼是最基本训练平静观其念头的训练。

· 肆 ·

佛教是迷信吗?

当信仰离开理性,就变成迷信,当信仰背叛理性时更甚之。但当信仰与理性合并的时候,就能够防止理性变成一种纯粹知识性的游戏。

曼达拉是宇宙和众生的象征性图像,它的形式是一个完美的空间,展现居住在内的诸“本尊”。

佛塔象征佛陀的心,经文象征佛陀的话,佛像象征佛陀的身。顺时针绕转即表示尊敬也表示心转向佛陀和他所教导的一切。

礼佛:是表达敬意的一种方法,不是对一个神致意,而是对究竟智慧和代表究竟智慧的人致意。这也是一种谦虚的表示,谦虚对抗傲慢。傲慢阻止智慧和慈悲的显现。

五体投地是表示期盼净化五毒,贪嗔痴慢疑。在我们起身的过程,当双手在面前滑向自己的时候,我们想:愿我能把所有众生的痛苦聚集在我的身上,解除他们所有的痛苦。

咒语的意思是保护心的东西。

念诵能够帮助我们让心的表层运动平息下来,让我们更清楚看到表层底下的本质。

经幡和法轮也是如此。

· 伍 ·

佛教与科学知识

今天的教育几乎已经不在讨论如何使人变得更好,现在的教育很世俗,主要就是为了培养知性以及累积知识。

知识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创造那么多的善,也可以创造那么多的恶,它可以用来建设也可以用来毁灭。

科学基本上是分析式的,容易迷失在永无止境的复杂性中。

佛教是关于心灵的,心灵道路非常不同,因为它处理的是知识以及无知以及快乐和痛苦背后的原理。

科学只承认可用具体或数学方式证明的事物,而心灵的道路承认禅定经验所产生的深刻信心。

佛是提供心的科学,一种从来不曾这么吻合时代的静虑科学,而且永远和时代吻合,因为它讨论的是快乐和痛苦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知识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创造那么多的善,也可以创造那么多的恶,它可以用来建设也可以用来毁灭。

· 陆 ·

关于死亡 因果轮回

中阴身:这个词是意义是中间或过渡状态。有生命的中阴,就是在生与死之间的中间状态;然后就是死亡时刻的中阴,就是意识从身体分离出来的过程所占的时间。这包含两种阶段的分离,一种外在形态和感官功能之间的分离,以及一种内在心理过程的分离。第一种就是身体从有机生命体转化成无生命体的过程。构成身体的五种元素分离了,先后融入外在无生命世界的过程。在第二阶段的分离中,意识的持续河流会经历越来越敏锐的状态。我们会经历一种极为清晰的状态,然后是一种极大的喜悦,最后会经历一种完全没有意念的状态。就在这个状态中,有经验的修行者会认出所谓究竟本性中阴,会持续在里面而达到证悟。但在大部分的情形中,这个经验一刹那就过去了,意识接着就进入形成的中阴,就是死亡和下一次投胎之间的中间状态。所经历的就要看个人心灵的成熟度。对心灵没有任何人知的人,他们这一生中一切的意念言语和所作所为,将决定这个中阴会有多可怕或多不舒适的经历。他们就像一根羽毛,被自己的业的狂风扫走,只有相当心灵认识的人,才能够控制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渐渐地,另一个存在状态的细节才会开始出现。投胎再生的过程,对一般众生和证悟的人是一样的,但是前者是因为行为的结果才会再生,而后者,完全没有负面的业,刻意在适当环境下再生,为的是要继续帮助他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有办法找到过去老师的转世。

当我们让自己的生命有了意义,于是他们就知道怎么让死亡有意义。

由业力产生的作用并不是一种处罚,而是一种自然结果。你只不过是在收成自己播下的种。

所有的行动和语言和意念是动机和结果,也就是所创造的快乐和痛苦,才会有好坏之分。从这个观点来看,自杀是负面的,因为一个人在赋予生命意义上失败了,也因为自杀而剥夺了这一生完成内在转化的可能性。自杀者向绝望屈服,而我们知道,这是一种懒惰的形式。当我们对自己说:“活着有什么意义?”我们已经剥夺了自己内在转化的可能性。如果我们能克服障碍,这个障碍就被转化成使我们进步的利器。自杀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只把问题转移到另外一个存在形态中。

物理学中提到能量不灭的原理:能量既无法被创造,也不会消失,只是被转换。用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讨论意识不灭的原理。每一个生命都有一个持续状态,意识的潮流是会改变的,就像是河流可以被污染或者被净化。通过转换,一般生命的混乱状态能够转换成为佛陀的觉醒状态。

· 柒 ·

慈悲必须伴随着爱。慈悲没有爱就无法生存,更不能扩展。而爱的定义就是希望众生能够找到快乐,以及快乐的因。爱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对所有众生是无分别的,没有偏见。

苦行主义的目标就是掌控心。跑步就是一种苦行,但是在跑步中可以发现心。

利他主义是快乐的因,憎恨是不快乐的因。

快乐的意义必然包含智慧。快乐必要的因素可以用三个词概括:利他 爱与慈悲。我们的快乐和他人的快乐是深切连接在一起的。

· 捌 ·

佛教的信仰层次

1,我们听到一次心灵开示,或者佛陀的生平故事,心中被激起清晰感和灵感,有兴趣。2,有一种期望和愿望想知道更多,想亲自去体现一个开示,想跟随伟大老师的榜样,然后一点一滴达成同样的完美。

3,当信仰转化成信心,一种确定性,来自自我印证佛法真理和心灵道路的效果,而从这个印证中,我们得到日益增强的满足感和充实感。

4,我们无论发现不管状况是什么,我们的信心永远不会改变,也不会证明错的。

· 玖 ·

有善恶吗?

善与恶之间看似对立的状态,其实不是真正存在的,它只不过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造成的。

对我们而言它存在,但只是为我们而存在。像是一个幻象,假象并没有真正的存在,也不是任何真实的元素。所以说邪恶只是一种错觉,就如同错误只不过是对现实的误认。

罪恶的伟大美德正是它没有真正的存在性。所以说,没有任何负面行为或思想是不能被消灭净化或修正的。

没有“善”与“恶”这种东西,只有带我们走向痛苦的行为和意念,以及带我们走向快乐的行为和意念。

我们必须为自己所遭遇的恶负责。我们继承了过去,我们创造着未来。

但是比痛苦和邪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消除痛苦和邪恶的方法。

人的本性可以视为平衡状态,暴力是一种不平衡状态。如何证明暴力并不属于人最深的本性,就是看到暴力不但为受害者,同时也为始作俑者带来痛苦。人类最深的愿望是快乐。

纷争的起源,最终是因为自己感到委屈,而从这种感觉中生起敌意,那是一种从自然状态岔出的负面情绪,于是成为痛苦的来源。这种意念侵略和占领我们的心之前,我们必须想办法控制它们。失火时,火苗刚起时是扑灭火势最好的时机,不能等到整个森林都烧起来。

· 拾 ·

智慧

对苏格拉底而言:智慧是科学的产物,对他而言不可能有所谓直觉性智慧,甚至道德。

佛法中所谓的智慧就是让现象世界的本质清晰,也就是让心的本质清晰。

是不是道路就看你走不走?

这样有一天信使可能会成为信息。

我读《僧侣与哲学家》后对佛教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