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易发流感,合理接种疫苗

——专家带您了解流感防治要点

中国医药报 04版专版
2020年12月30日

目前,我国各地陆续进入了流感的流行季节。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临床诊疗工作,减少重症流感的发生,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以下简称《方案》)。为了让公众更充分了解《方案》,做好流感的防治工作,我们邀请到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教授金美玲,北京市疾控中心职业健康体检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赵芳红对《方案》的亮点进行解读,并请他们就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流感及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给出建议。

□ 本报记者 杨柳

新冠、流感切勿混淆不同疾病需区别对待

冬春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而新冠肺炎和流感相互叠加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危害。《方案》增加了流感与新冠肺炎的鉴别诊断。金美玲解释说,由于新冠肺炎和流感的一些症状,如发热、咳嗽等极为相似,因此有些流感病人去发热门诊就诊时,就容易被当作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或开展传染源追踪调查,造成人力物力等资源浪费;而如果把新冠肺炎病人当作一般流感来处理,那危害就会更大。

“2020年版《方案》的‘鉴别诊断’章节中新增了新冠肺炎的鉴别诊断,这是十分有必要的。将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的表现方式都予以列出,对医务人员诊断患者病情提供了很好的依据。”金美玲表示。

对于不同病程阶段的流感患者,其治疗方式也是不同的。金美玲指出,非住院患者一般病情较轻,流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患者一般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康复。需要注意的是,流感传染性很强,病人一定要尽早做好居家的自我隔离;病情一旦加重,则应该及时就诊。而住院患者病情相对较重,要及时按照《方案》进行治疗,防止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多脏器衰竭等情况。

预防流感三管齐下养成良好行为方式

《方案》最后一部分“预防”章节中提到了三种预防手段,分别为疫苗接种、药物预防及一般预防措施。那么这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在生活中怎么做才能避免流感的侵害呢?

金美玲强调,疫苗接种、药物预防和一般预防措施三者之间不能相互替代。疫苗接种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推荐60岁及以上老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成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而药物预防是针对重症流感的密切接触者所进行的,建议要在暴露后48小时内用药。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性防护方法,金美玲表示,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环境通风,尽量不要和确诊流感患者接触;同时,要加强营养,多运动。总结起来就是杜绝病毒进入体内,同时提升自己的免疫力。

赵芳红补充说,为了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我们出门尤其是到公共场所时要戴口罩,而且即便戴口罩,在公共场所时也要与其他人保持一米线的安全距离;外出就餐时应该使用公筷,咳嗽打喷嚏时要捂住口鼻、注重礼仪。同时,要重视疫苗接种。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都要对传染病保持警惕,不能掉以轻心,将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固化到生活中去,这样才能保持健康的状态。”赵芳红说。

赵芳红还指出,在生活中有一个认识误区需要大家关注:现在人们基本上都养成了勤洗手的好习惯,有些公共场所中会提供烘手机,在一般人看来这属于无接触的干手方式。但是,烘手机中很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用其烘手易造成手部的二次污染。“因此不建议使用烘手机,可以用纸巾、自带毛巾擦干或自然风干手部。”

在流感高发期开窗通风也很有讲究,每天应该开窗通风3次以上,每次至少30分钟以上。赵芳红强调,如果处于空气轻度污染及以下的状态,应该及时开窗通风;就算遇到中度甚至重度污染的天气,也应该选择空气污染较轻的时段开窗,稀释人群聚集时空气中的病毒含量。

注射疫苗分清体质出现过敏及时就诊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关于流感疫苗的选择,目前市场上既有国产疫苗也有进口疫苗,选择范围较为多样。

“疫苗注射过程其实就是生物制剂进入人体的过程,因此我们建议高度过敏人群、免疫功能受损的人必须慎重接种。”金美玲提醒,注射疫苗一般来讲比较安全,但也不排除会有不良反应发生。一般建议注射完成后在注射点观察半小时再离开。如当天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出现过敏情况也要及时就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