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纯铜铸殿—云南昆明道教建筑太和宫金殿

中国最大纯铜铸殿

中国最大纯铜铸殿是指昆明金殿。昆明这座金殿名太和宫金殿,又名铜瓦寺。其制作材料并不是黄金,而是铜。金殿位于云南昆明市东郊的鸣凤山麓,距市区8公里(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浑公路附近。云南巡抚陈用宾于万历壬寅(1602)年仿照湖北均县境内的武当山天柱峰的太和宫及金殿,略加变化建成。明崇祯十年(1637)统治云南的沐氏明代后期统治云南的沐氏作恶多端,屡被朝廷惩治,家运日衰。但是,他不从自身上找根源,而从迷信中寻求解脱。信为:鹦鹉山在城东,山上立有铜殿,“铜乃西方之属,能克木”,故由巡按张凤翮出面,将铜殿拆运至滇西的鸡足山,这座铜殿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毁当废铜卖掉了。现存的鸣凤山麓金殿是平西王吴三桂在清康熙十年(1671)重建,殿梁上还留有“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门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等字样。这幢重檐歇山式真武铜殿,占地180平方米,重250吨。

目前国内共有铜殿四座,一座是武当山天柱峰金顶的太和宫,一座是北京颐和园宝云阁,一座是承德避暑山庄珠源寺宗镜阁,另一座就是昆明的金殿。武当山的铜殿高5.54米,宽4.4米,深3.15米,体积较小且无斗拱;颐和园的铜殿宽7.55米,深6米;避暑山庄铜殿的尺寸则跟颐和园的一样大。以上三座铜殿无论尺寸还是重量均次于昆明金殿。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境内属大巴山东段武当山天柱峰金顶的太和宫

太和宫主要由紫禁城、古铜殿、金殿等建筑组成。紫禁城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是一组建筑在悬崖峭壁上城墙,环绕于主峰天柱峰的峰顶。古铜殿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位于主峰前的小莲峰上,殿体全部由铜铸构件拼装而成,是中国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金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位于天柱峰顶端,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

北京颐和园宝云阁

宝云阁内原有铜铸佛像,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火焚清漪园(1888年更名为颐和园)铜亭虽幸免于难,但亭内的陈设却被掳掠一空,铜制门窗也遭到严重破坏。直到1993年才最终由美国工商保险公司董事长格林伯格出资51.5万美元将十扇铜窗购买,无偿赠还颐和园,后经多方努力,才最终恢复了宝云阁的完整。亭内现存一张铜铸供桌,重约2吨,曾给侵华日军抢去,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才从天津追回,放归原处。

铜亭南侧

南侧门扇

北侧窗扇带铜纱

龟纹宝相花铜坎墙

铜亭的歇山亭

殿顶的铜塔,塔刹风铃皆无

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通体用铜铸造,所以俗称“铜亭”。铜亭本是佛殿,建在汉白玉雕的须弥座上,铜殿内原供有佛像,殿高7.55米,重约207吨。铜亭为歇山重檐,四面菱花槅扇,其柱、梁、斗拱、椽、瓦、宝塔以及九龙匾额、对联等等,都是仿木结构造型。通体呈蟹青色,造型精美、工艺复杂。

承德避暑山庄珠源寺宗镜阁

(我们只能在几件遗物和老照片上看到宗镜阁了,因为在日本侵华时将其全部毁灭了)

珠源寺位于避暑山庄内松林峪口南侧、内湖西北的山坡上,建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宗镜阁建筑在白石基础上,三间四方,重檐歇山顶,斗拱上下檐都用五彩重昂,整个全部用青铜铸成,本地人习惯叫它铜殿。重四十一万四千斤,也有的人说四十六万一千斤,用铜二百零七吨,通体呈古铜色,连接之处,均有螺丝,可装卸自如。

阁高二丈三尺六寸(7.55米),见方一丈四尺,柱高九尺,径八寸。上层檐外挂有乾隆题匾:“宗镜阁”,下层是“海藏持轮”,它的梁、柱、门、窗、匾额、抱柱、对联,都雕刻着飞龙、沧海、白云、花卉、鸟兽等各种立体浮雕,工艺极为精细。

对联是:

梵天阁涌金光聚

香水澜回珠颗圆

现在仅存“海藏持轮”匾额、铜抱柱楹联和一口铜钟。

宗镜阁遗址

宗镜阁遗物

(续说昆明金殿)

从山脚舍车步行,过迎仙桥,进“鸣凤胜景”坊,途径“第一天门”、“二天门”和“三天门”。攀上天门,即可见古朴庄重的“太和宫”大门。联云:“画栋连云,只占青山三亩地;朱楼映日,别开绿野一重天”。入寺门,再过棂星门,可见巍然屹立的砖城,其长约数十丈,略似皇家紫禁城。沿阶进“城”,迎面高高的台阶上,便是太和宫的中心建筑,著名的金殿。

金殿属于太和宫的一部分,为重檐飞阁仿木结构方形建筑,殿高6.7米,宽、深各6.2米,包括梁柱斗拱、瓦楞顶檐、神像罗幔、桌案瓶器、匾楹旌旗等都是用铜铸成。整座铜殿建造在石砌的两层高台上,第一层为青石叠砌,四周设砂石重台勾栏,华板上浮雕二十四孝图。第二层为大理石勾栏高台。殿身立圆柱16根,殿壁为36块雕花格扇加坊拼成,铸造细致,结构复杂。殿中供鎏金神像5尊,中为真武帝君,高1.5米,披发跣足、仗七星剑、执七星旗,踏龟蛇。侧塑金童玉女,两旁有水火两将。金殿的阶梯、地板、栏杆均是别致的大理石镶砌。殿台阶下有侍亭两座,分别供奉着龟蛇二将的小铜亭。左面另立一10米高的刁斗杆,杆上升起一面七星皂旗。旗杆、旗斗、旗子也用铜铸成。铜旗为三角形,犬牙边,旗周围有二十八宿、旗上端有日月;旗中有北斗六星,整个铜旗均为镂空镶嵌;旗面上雕刻有“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12个铜字。整个殿宇宏伟庄严,美观大方。殿外筑有城墙、城门、城垛。城上有楼。在殿后侧,有粗逾合抱的山茶一株和紫薇两株,相传为明代所种,每年春节前后,数千朵茶花怒放,花红似火。

金殿属道教宫观,主神供奉是真武大帝,真武本称玄武,宋时避讳才改称真武。玄武原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之一,后来四神合而为一,统称真武。

真武大帝

真武是道教北方大神,故二十八宿的北斗七星是真武的重要标志,与北斗七星有点联系的七星剑、七星旗都是真武的专用法器。据五行说,北方色黑,故真武穿黑衣、擎皂旗。供奉真武的道教宫观般都建造在城池的北方,如昆明金殿、建水云龙山真武宫等。

钟楼

大钟

金殿东南有一座“明钟楼”。楼为三层,有36戗角,琉璃宝顶,高约30米。三楼悬一大口铜钟,高2.1米,口径周长6.7米,壁厚15厘米,重14吨。钟上铸有“大明永乐二十一年岁在癸卯仲春吉日造”等字样,为公元1432年所铸,至今已有588年的历史。此钟原悬昆明场面人宣化楼(近日楼西南面),拆除宣化楼时搬至古幢公园。为保护这一文物,政府又将此钟移至金殿,并拨款于1983年修建了这座钟楼。它是鸣凤山上的最高建筑,登楼四望,视野极阔,是东郊远眺的理想之地。

金殿下方,还有微缩造型的中国各地金殿。这是现代所铸造。

新建的“中国金殿博览苑”,将湖北武当山、山西五台山、山东泰山、和北京万寿山的铜建筑荟萃一园。苑中堆大理石,小桥叠水、踏步栏杆、栈道石坊、植物花卉等景观相映,形成了小巧玲珑的仿铜文化园林。

在金殿的右上方,有一道亮丽的铜文化风景线——青铜历史文化园。青铜历史文化景廊为连接钟楼与秋园的一段甬道。甬道两侧,仿制云南出土战国至汉的青铜器——铜牛、葫芦苼、牛虎铜案和滇王金印等。

吴三桂与陈圆圆画像

吴三桂大刀

真武七星剑

陈圆圆

金殿附近新建有500亩的园林植物园,已建成茶花园、杜鹃园、木兰园、蔷薇园、温室区等十个园区,引种园林植物2000余种。

作为道教圣地的太和宫,当然不仅仅是有一座铜殿了。在旧时,太和宫拥有四宫十殿,整体布局十分考究。有人研究认为,太和宫的建筑布局可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可用一个字概括,即“放、收、扬、抑。”

金殿从山脚迎仙桥、鸣凤胜景牌坊到三天门这一段,是“放”。一路上石阶宽阔、山雄道远、松林无边,人行其间,有广阔的空间感。过了三天门,进入太和宫,空间顿时收缩,前是紫禁城,后是棂星门,两旁是长长的配殿,构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置身其间,视线与心思皆随之而收敛,这就是“收”。穿过四合院,登上高高的台阶,进人紫禁城,这里是建筑群的核心,但见金殿高耸,金瓦雕甍、飞檐翘角,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善男信女不免自惭形秽、诚惶诚恐,皈依之心也就顿生了,这就是扬我道威的心理效应。“抑”也就是止,到此,最精彩、最辉煌的一幕已经落下,但也并非戛然而止、不留尾声。出紫禁城,有曲径回廊让游客徐徐而出,既能舒缓在大殿圣坛前的拘谨心情,又能观看到庭园里的花树,使人依依不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