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病

《伤寒论》:半夏泻心汤

【处方】 半夏12克(洗)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9克 黄连3克 大枣12枚(擘)

【功能主治】和胃降逆,散结消痞。主寒热中阻,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不痛,或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备注】 方中半夏和胃降逆,消痞散结为君;干姜温中散寒,黄芩黄连清泄里热为臣;人参、炙甘草大枣益气健脾,和中补虚为佐。凡因寒热互结于心下,胃气不和,见证如上所述者,均可用之。

【摘录】 《伤寒论

众所周知,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以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并治之条文亦云:“呕而肠鸣,半夏泻心汤主之."历代医家多有发挥,在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消化系统的很多疾病都可以应用半夏泻汤来治疗,而且疗效不凡。如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胃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炎,以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正如黄煌所云:“半夏泻心汤治胃炎之专方,擅长治疗上消化道炎症。”又如已故名医门纯德老先生所言:“半夏泻心汤立法周全,配合合理,用药精当,临床上不仅仅是治疗少阳误下成痞,凡是寒热互结成痞,以及湿热中阻,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所造成的痞证均可以应用,并且效果满意。”
总而言之,半夏泻心汤是治疗脾胃升降失常,虚实互见,寒热交呈,而至胃脘痞闷,呕吐或干呕,泛酸,嗳气,便稀,或者肠鸣泄泻的效方。临床上只要抓住“呕、痞、利”这三个特点,辩证用之,莫不应手而效。
一、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系溃疡:

此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一般分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复合性溃疡。属于中医的“胃脘痛”范畴。本病好发于各种年龄段,尤以青年人为多,发病的原因很多,一般原因认为是幽门螺旋杆菌和非甾体抗炎药物,以及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自身消化吸收等三种。临床特点主要是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和节律上腹痛。疼痛性质多是中上腹灼痛,多表现胃空腹痛,午夜痛。多伴嗳气,反酸,恶心或呕吐等症状。主要并发症是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和胃癌。西医治疗上主要采取抑酸、保护胃黏膜、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症和手术治疗,疗效上相比中医逊色得多。例如治疗一杨姓男子,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已经10余年,经常上腹疼痛,胀闷不适,每每空腹时和半夜时疼痛加重,常伴恶心,嗳气,反酸以及便溏不爽,屡经西药治疗乏效。余见其舌苔黄白相兼,舌质略红,脉弦滑。投以半夏泻心汤加味:半夏15克、党参15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干姜10克、大枣10枚,甘草6克,乌贼骨10克{捣碎},平贝母10克。7剂,水煎,饭前服。病人复诊后,各种症状基本消失,在投以自配白及甘草丸巩固善后一月余。后电话随访良好。
二、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多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多属于中医的“胃痛和痞满”的范畴。慢性胃炎分类方法很多,一般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性胃炎。多由于幽门螺旋杆菌引起,临床上多表现为上腹疼痛,胀满不适,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治疗上现代多采取对症,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和改善消化不良,效果亦不如中医的标本兼治。例治一王姓男子,51岁。医院曾经诊断为食道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已经多年,其人素喜饮酒,常食辛辣。近日饮酒日增,出现上腹疼痛,满闷不适,食欲欠佳,恶心未吐,大便稀,每日3-4次。有时大量酸水上犯,胸骨后亦感疼痛。舌苔黄腻,舌质略红,脉滑略数。即处以半夏泻心汤加味:半夏15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干姜6克、甘草6克、党参10克、瓦楞子10克、葛根10克、大贝母10克{捣碎}、三七粉3克。嘱咐其忌酒,忌食辛辣。上方服用7剂,症状基本消失,于是减方中黄连为6克,继续服用7剂巩固之。
三、半夏泻心汤治疗急性胃肠炎:
此病临床上多以发烧,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为主要症状。多由饮食不节细菌感染所引起。属于中医的“呕吐和泄泻”范畴。西医治疗多以抗菌消炎和补充电解质或对症治疗,疗效优于中医疗法。具有便捷效速的特点。但中草药效果也不错,就是煎煮费时费力。在农村时用中药治疗急性胃肠炎的机会很多,毕竟中药比西药输液便宜几倍。城里人应用的就比较少,除了怕针的,一般都输液治疗。例如我在天津门诊治疗的一例小儿患者,就是怕针惧针而改用中草药,但这样的例子少的可怜。小儿姓李,12岁,在家中突然头痛,腹痛,恶心呕吐,腹泻3次,大便水样夹杂不消化食物,臭秽难闻。检查体温38度,腹部压痛,肠鸣音增强,拟诊为急性胃肠炎。开方输液对症治疗。但是当护士去为患儿输液时,患儿是拳打脚踢,口出秽语,不让护士靠前。最后其母做通工作喝中药治疗。现在都一个孩子,那是上帝呀!娇惯的多不成体统。于是开葛根芩连汤,但药房中葛根无货。于是处方半夏泻心汤一试:半夏10克、黄连6克、黄芩10克、干姜6克、甘草6克、大枣6枚,3剂,护士用煎药机速煎。用风扇吹温后,让患者服下一袋,约250毫升。然后开了些肠炎灵胶囊和思密达让其回家隔时分服。过了几天其父感冒来买药告知患儿当晚烧退呕吐泻止。可见半夏泻心汤疗效不一般。
四、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消化不良呕吐: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然而临床上又查不出来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症。相似于中医的“胃痛和痞满”等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泛酸等。经常以一个症状或者一组症状为主。西医多采取对症治疗,但治疗效果远不及中医的辨证治疗。例如曾经治疗一呕吐半月余的患者,党女36岁。几家医院查无器质性疾病,诊断为神经性呕吐、胃肠功能紊乱及功能消化不良。病人的主要症状就是不定时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血丝。工作生活一如常往。查其舌苔舌质和脉搏均无异常。处以半夏泻心汤3剂一试,不曾想一副即收良效。3剂病不复矣。
另外门老先生还用此方治疗慢性肝炎、痢疾初起。李静中医用此方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据说效果都不错,希望大家有机会试验一二,不要埋没了这千古良方。

附:半夏泻心汤几则医案

1半夏泻心汤治疗小儿滞顾
王某,男性,1.3岁,2006年5月15日初诊。患儿2月前出现口水增多,不停流涎,渐致口周糜烂红疹成片,哭闹不安。多方-治疗不效。诊断:滞顾。治宜清热燥湿健脾。方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法半夏6g,黄芩10g,黄连3g,党参10g,干姜6g,土获等15g,砂仁3g,甘草10g 每日1剂,水煎分服。5月22日复诊:流涎减少,红疹渐消,溃面缩小。继服5剂痊愈。
按:本例患儿乃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所致,半夏泻心汤具有健脾和胃、燥湿清热之功,故能药到病除,效如桴鼓。
2半夏泻心汤治疗耳鸣不寐证
李某,女性,57岁,教师,2007年10月29日初诊。患者耳鸣、失眠、吞咽不利2月余,耳如蝉鸣;咽中阻塞感,吞咽不利,食干性食物尤其明显;每晚睡眠2h左右,入睡难或醒后即不能再睡,精神不振,乏力,舌正红苔白,脉弦细;平素易生气。检查:咽暗红,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胃镜示:浅表性胃炎,食管炎。综合脉症,诊为痰热互结,气机不利之证。治以辛开苦降、疏肝理气为法。方以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30g,黄芩10g,黄连3g,干姜12g党参15g 柴胡15g,炙甘学15g,威灵仙30g每日1剂,水煎分服。11月5日复诊:服药后耳鸣、失眠大减,吞咽不利减轻,守上方加厚朴10g继服6剂。11月12日二诊:诸症若失,停上药,改服逍遥丸巩固疗效,井嘱其注意饮食宜忌,调畅情志。其后病痊。
:本例患者为湿热交阻,气机不利,清阳不升,痰热内扰所致。治以半夏泻心汤加柴胡,辛开苦降,疏理气机;加威灵仙以增祛湿消痰通络之力。诸药合用使痰热得清,气机条畅,耳鸣、不寐等症自除。
 
“患儿,5岁,男。1986年11月初诊。其母代诉:自幼体质虚弱,消瘦倦怠,易患外感,厌食尤甚,时时欲呕,腹胀不适,夜间更甚,大便日行1~2次,稀便且有不消化食物。经某医院化验检查,确诊为缺锌,故要求服中药。查体:发育尚可,营养不良,面色萎黄,头发焦枯,脉细数,舌质尖红,苔厚,淡黄。证属脾胃虚弱,小儿食积致痞。治以和胃消痞为宜,用半夏泻心汤主治。处方:清半夏8克,淡干姜3克,黄芩3克,黄连2克,党参8克,炙甘草2克,大枣3枚,焦三仙各6克,炒苡仁6克,茯苓6克。3剂,水煎去滓,日分3次服用。药后诸症皆有减轻,大便成形,守方共进8剂,诸证皆除,后调理脾胃而收功。”
 
陆某,男,46岁。
2010年12月16日初诊。
主诉:胃脘饱胀3年。
病史:食欲正常,但进食不多即感饱胀。无嗳气、泛酸、胃痛等症。曾自服西洋参两年多无效。近年来失眠,难入眠,早醒。大便一日两次,第二次溏薄。早上刷牙时有恶心感。舌苔薄腻,有齿印。脉沉细。
处方:制半夏50g,川连5g,干姜5g,炙草6g,党参15g,红枣6枚,黄芩9g,7剂。
2010年12月23日二诊:饱胀感、失眠均好转。早上刷牙恶心感本来每天有,现一周只有两次。大便、舌脉如前。
处方:守12月16日方,改制半夏60g、干姜9g,7剂。
2010年12月30日三诊:食量增加,进食后无饱胀感,眠安,大便较前成形。早上刷牙时有恶心感,一周只有一二次。补诉:近年来性功能下降。舌苔薄,有齿印,脉沉细。此后,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加用仙灵脾、蜈蚣、生晒参等,性功能恢复正常。胃痞、泄泻、失眠、刷牙时恶心感等症亦均再未发生。
 
呃逆:武姓妇,患病呃逆一年之久,百药无效。向余问方,余思服药太多,凉热补顺,清肺暖胃,平肝散郁均不见效,则以半夏泻心汤加藿香三钱、白芷一钱煎服,四付全愈。
 
朝食暮吐:孟某患病半年,治皆无效。余诊之,脉左弦右大,心烦胀满,呕吐酸水,不呕必泻,泻而肠鸣。以半夏泻心汤加生姜三片、白芍五钱,十付愈。
又范姓女患朝食暮吐,饱闷饥烦,呕吐酸秽,肠鸣腹胀,脉弦细。以本方加六曲三钱、陈皮三分,七付愈。
 
五更泻:王赫周,患病一年,五更泄。心下胀闷,呕吐肠鸣,脉弦细。以本方加焦三仙九钱、陈皮三钱、榔片三钱,十付愈。
 
腹大如鼓:某患腹大如鼓而不痛,本方加陈皮二钱、焦榔三钱、桔梗三钱、枳壳三钱。
按:
以上痞满不畅等诸证皆系阴阳失其升降之机所致。
 
陈某,男,76岁,解原村人。心下痞满已历三载,食后嗳逆吞酸,消化甚难。今年作钡餐检查,诊断为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服药(不详)已多,症不见轻,反有不适之感。望其面色萎黄,体瘦如柴,额纹状如核桃,舌淡红,苔薄黄。切其脉,沉滑无力。诊其腹,心下痞,脐周无压痛。询知食冷则脘胀益甚,大便溏薄,食热则牙龈肿痛,眩晕头痛。寒热不耐,娇气无比。古有肺为娇脏之称,由是观之,彼胃可谓娇腑矣。审症察脉,此乃中州虚弱,升降失司,形成上热下寒之痞塞局面。论其治则,单纯温中祛寒或苦寒清泄皆不恰当,宜苦辛兼用,补中健脾。拟:半夏10g黄芩6g黄连3g炙草6g党参10g干姜6g红枣10枚三剂
二诊:痞满大减,诸症亦轻。上方再进三剂。
一按:半夏泻心汤为调理胃肠寒热兼以补虚之方。临床使用,以心下痞满,口苦心烦,冷则不适,脉象无力等寒热夹杂者为宜。黄芩、黄连、干姜用量宜小不宜大。
李映淮老师评语:半夏泻心汤为治痞良方,一般有上吐下泻、寒热夹杂之症。如吐泻不属主症之上热下寒,应以黄连汤为宜。

王某,男,45岁,某银行行长。感冒解后,又服清热药两剂,翌日,呃逆连声不断,难以入睡,寐后呃声方止,寤则复然。有时竟因呃而醒,如此连续9日。其间服过丁着柿蒂汤、旋覆代赭汤,针刺足三里、内关、会厌皆不效。
望其体胖肌腴,面色红润,舌淡红,苔微腻,咽红而不肿,然有痛感,吞咽尤甚,呃声长而洪亮。询知胃纳可;不恶心,大便日一行,小便清白,口不干苦,不欲冷。诊其脉,沉弦滑。触其腹,心下满,无压痛。
脉症分析:呃逆一证,虽有虚实寒热之分,然皆因胃气上逆所致。脾胃虚寒者,余以《病因脉治》之丁香柿蒂汤取效;脾虚肝旺、胃有振水音者,则用旋覆代赭汤以治。今咽红、咽痛,为上热之候;服寒凉所诱,口不苦、不欲冷及小便清白为下寒之象。上热下寒者,必中焦痞结也。故以调寒热、通痞结为治。拟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15g黄连4.5g吴茱萸6g党参10g炙甘草10g白芍30g沉香3g(冲)生姜10g红枣10枚二剂
一剂尽,当晚呃逆减轻,翌晨醒后,呃逆不再。

闫某,女,30岁,教师。泄泻五日,日三四行,无脓血,亦无里急后重,消炎药连服四日,泻仍不止,遂来求诊。刻下饮食不思,恶心呕吐,脘腹胀满不适,肠鸣辘辘,口干,口苦。不思饮。舌苔黄腻,脉沉细弱。诊腹心下痞满,脐周无压痛。观其脉症,此脾胃虚弱,升降失调之痞证也。盖中士,虚衰则水湿失运,脾胃损伤则升降障碍。热笼于上而呕恶,寒积于下而泄泻。至于治法,则以补脾胃、通痞结为其首要,然止吐泻、调寒热、补中启痞之方,莫过于半夏泻心汤者。拟:半夏10g黄芩6g黄连4.5g党参10g甘草10g干姜6g三剂
二诊:一剂泄泻止,三剂后心下舒适,黄腻舌苔退化。惟纳谷仍差,改投理中汤加黄连、焦三仙治之。
按:三泻心汤同可治痞,临床运用以呕吐,下利为靶眼。三方不同者,生姜泻心汤偏于呕吐,用于伤食而干噫。食臭者;甘草泻心汤偏于下利,用于中虚较甚,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者;半夏泻心汤则用于呕吐下利并重者。

李某,男,45岁,市委宣传部干部,中文系毕业,读尽三坟五典,文章锦绣生辉。1984年1月12日初诊。头痛15年余。时轻时重,时缓时急。轻缓时胀闷如裹,尚可工作;重急时剧烈难忍,伏案少动。日发二三次,每次持续l小时左右,书不能读,笔难以舞。作脑电图、脑CT检查,未见异常。服药针灸,总不得愈。询知素日脘腹痞闷,恶心嗳逆。头痛剧时,脘胀呕恶尤为突出,纳谷不香,二便尚可,口干,口苦,食冷则脘胀不适。舌苔黄腻,脉象沉缓不足。诊腹心下痞,脐周无压痛。脉症相参。此中虚而痰湿壅盛证也。《素问-通评虚实论》云:“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盖脾胃居中州,主运化,司升降,虚则运化无力,生痰成饮,升降失职,则清浊无序,故有头痛及上热下寒诸症之发生。治宜补脾胃、化痰饮,方如半夏白术天麻汤。考半夏白术天麻汤有二:一为程钟龄制(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蔓荆子),一为李东垣创(半夏、天麻、白术、黄柏、干姜、苍术、神曲、陈皮、麦芽、党参、泽泻、黄芪、茯苓)。余于体虚脉弱、寒热夹杂者用东垣方;虚弱不甚。寒热不显者用钟龄方。本案心下痞满,上热下寒,此二方显然不若半夏泻心汤为妥。半夏泻心汤,可健脾胃、化痰饮、调寒热、启痞结,虽不言治头痛,然中气健运,升降有序。头痛岂能独存?拟:半夏15g黄芩6g黄连4.5g干姜6g党参10g炙草6g藿香10g生姜6片红枣6枚三剂并嘱节晚餐。少肥甘。二诊:头胀痛明显减轻,胃纳增加,脘胀呕恶止,脉舌同前,守方续服三剂。
三诊:头痛止,诸症悉减,苔仍腻,嘱守方续服,苔净药停。
 
患者郭某,男,七十一岁,自诉胃部满闷不适,无食欲,饮食过热或过凉兼不适。精神尚可,身体偏瘦,舌质红,苔白中间微黄。脉数,右关微滑,沉取无力。寐差,大便粘腻不爽,小便微黄。既往糖尿病十年。辨为脾胃不和、寒热错杂、湿邪中阻。遂处半夏泻心汤三剂与之。一周后领一胃痛病人来诊,告余服一剂后思饮食,三剂后饮食正常。睡眠大便皆恢复。最令其高兴的是近两年因糖尿病导致的皮肤瘙痒也不治而愈。本想嘱其再服汤药一则巩固疗效,再则也想观察其血糖变化情况。但患者不愿再服,实为憾事。
 
1不孕
彭海燕医案:田某 女29岁,结婚4年余,3年前怀孕3个月时无明显诱因自然流产。此后三年未孕。诊刮病检报告:“子宫内膜腺体分泌不良。”测基础体温双相,但高温相对上升缓慢。其爱人精液检查正常。屡服健脾补肾之品不效。患者平素小腹冷感,胃脘嘈杂胀满,大便质稀1—2次。月经周期正常,舌红苔薄黄腻,证属寒热互结,胞宫受阻而致不孕。
处方:半夏12 党参12 香附12 黄芩9 干姜9 陈皮9 黄连3 炙甘草3大枣3枚
服5剂,胃脘嘈杂明显减轻。上方去黄芩香附,加白术桑寄生,服药月余怀孕,后顺产一男婴。

2目赤
黄禾生医案:崔某 女62岁,患急性结膜炎半年有余,白睛红赤,眼眶酸疼,头昏乏力,羞明流泪,视物昏花,早上胸闷,咳吐稠痰,便溏不畅,舌苔淡黄腻,脉弦数。索曰之前中药处方,皆从肝肺有热着手,尽不见效。此乃脾胃湿热波及肺经,白睛属肺,故致红赤。遂用半夏泻心汤加桑白皮15克治之,2剂病减,再2剂病愈。

3磨牙
张东明医案:胡某 男52岁,一月以来上下牙齿互相磨切,咯咯有声,不由自主,终日不止。刻见磨牙声高清脆,连续不但,前牙已磨掉三分之一,口有浊气。伴有心中烦闷,心下痞满,时有干呕,小便色黄,舌红苔中心黄,脉弦数。辩证为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
处方:半夏9 黄连9 黄芩7 干姜4 生姜4 党参6 竹茹9 丹皮7 生姜6 大枣4枚2剂2诊病大减,继服三剂病愈。

4耳鸣
沈秒勤医案:陈某 男42岁,耳鸣闭塞,头胀30余天。察其形体尚盛,苔黄腻而润,脉濡数,大便不实半年余,多一日两次。辩证:脾胃湿热内蕴,清窍为之不利。
处方:半夏10 黄连5 黄芩10 干姜3 党参12 炙甘草6 大枣6枚 陈皮10克
服5剂症减,继服7剂病愈。

5头疼
郑大为医案:女患,29岁。头疼已5年,经常持续头疼,闷胀以头后部为甚,视物昏花,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伴有胃脘疼胀,纳呆,时有恶心,舌淡苔白腻,脉沉滑。此乃中焦痞塞,寒热夹杂,不能升清降浊而致。
处方:半夏泻心汤加竹茹15克,共服20剂病愈。

6胸痹
郑大为医案:男患,55岁,患冠心病五年,心前区疼痛,胸闷短气,近一周加重。心电图检查:心脏前壁侧壁心肌梗塞。现独自步行困难,胃脘憋闷,纳呆,乏力,舌红,苔薄白,脉沉滑。症属脾虚生痰,阻遏胸阳。
处方:半夏泻心汤加薤白15克,炒谷芽30克。服16剂后病愈,半年未复发,已能独立行走。

7失眠
李克绍医案:李某 女60岁,昼夜不眠,烦躁不食。按其脉涩而不流利,舌苔黄厚粘腻,胃脘满闷,大便数日不行,腹部并无胀痛。我认为这是“胃不和则卧不安”。
处方:半夏泻心汤原方加枳实。
一剂后当夜酣睡,又服数剂痊愈。
 
巧妙化裁,衍化出八种泻心汤
1、若兼肝郁化热,肝气横逆者,可加入四逆散加强疏肝解郁和胃之功,称为疏郁泻心汤;
2、若兼肝脾不和,脾虚气陷,见腹泻肠鸣较甚者,可加入痛泻药方以疏肝补脾,升清止泻,谓之升清泻心汤;
3、若兼肝气犯胃,痰浊上逆,见呕逆剧甚,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可加入苏子梗、旋覆花,以加强降逆化痰,而成降逆泻心汤;
4、若出现脾胃失和,痰湿壅滞,肺失肃降者,可加入桔梗、贝母、百部等,以疏调脾胃气机,宣肺化痰止咳,衍化为宣肺泻心汤;
5、若加入内金、薏苡仁,能调和脾胃,消滞化机,谓之开胃泻心汤;
6、若加入藿香、佩兰、厚朴,具有理气和中、芳香化浊之功,称之化浊泻心汤;
7、以半夏泻心汤合小陷胸汤,为宽胸泻心汤,具调和脾胃、宽胸散结之功;
8、以半夏泻心汤加元胡、佛手为散痛泻心汤,具调和脾胃、行气止痛之功。

(0)

相关推荐

  • 生姜泻心汤——六条脾胃病医案

    18呃逆--刘渡舟医案 郭某,男,46岁.患呃逆证八个多月,呃逆频作,顽固不休,以致不能坚持工作.曾服丁香柿蒂汤.旋覆代赭汤及香砂六君子汤等无效.神疲乏力,大便稀溏,每日一二次,脉沉弦无力,舌苔润滑. ...

  • (十二)小柴胡汤——肠胃疾病

    136吐血 天宁州贾凤来,血症五日一次.计患病五十五日,吐血十一次.其来也,先三日左胁作胀,至期则夹窠皆胀.发申酉戌三时.余诊其脉,左关弦数而结滞.问:五十余日,曾发寒热否?曰:第一次有寒热,一吐而解 ...

  • 验案6丨附子治脾胃湿热

    附子治脾胃湿热 谢某某,女,35岁. 乏力.精神差3年余.诉月经量大,有瘀块,常延后.自觉精神差.近期出现脱发. 查体:面色灰暗,眼周色暗.头发稍稀疏. 舌淡苔黄腻,脉滑细. 诊断:虚劳. 处方(20 ...

  •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病的体验

    众所周知,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以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 ...

  • 半夏泻心汤只可治疗胃肠病?半夏泻心汤应用心得体会

    半夏泻心汤 出自于<伤寒论>149条''但满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金匮要略 >亦有论述''呕而肠鸣,心下痞者''. 痞,天地否也,天地二气不能交感 ...

  • 【著名中药汤剂半夏泻心汤治疗痞满病证】什...

    什么是痞满?汉代的中医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到:"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半夏泻心汤主之."心下,即为胃脘,属 ...

  • 〖手八卦艮穴〗胃肠点治疗胃肠病特效穴

    恩师周尔晋先生发现的治疗胃肠病特效穴.主调脾胃的相关疾病,位于大拇指大鱼际的下半部,生命线范围内的下半部. 主调脾胃的相关疾病,位于大拇指大鱼际的下半部,手掌第三线范围内的下半部.鱼际处隆起要与小鱼际 ...

  • 朱良春治疗胃肠病都用什么药?

    胃肠病证药 苦参性苦寒沉降,调心律,抗菌止痢 急性菌痢,症见痢下赤白.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湿热壅滞,苦参香连丸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搏.延缓房性传导以及自律性等作用:心律不齐用量大,约15-20克. ...

  • 治疗胃肠病的“老十针”,了解一下

    导读:今天介绍金针王乐亭先生在李东垣思想的基础上,自创的"老十针"方. 肠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例如胃痛.腹痛.食滞.腹泻.便秘等证,使用针灸疗法,如果处治得当,往往效如桴鼓. ...

  • ▲名师治疗胃肠病经验3药对

    ​       名师药对经验        01.威灵仙.茯苓             [主治应用] 胃肠神经官能症. [经验体会] ----石秀莲经验:                       ...

  • 加减几个穴位,治疗胃肠病的“老十针”就不一样了!

    导读:今天介绍金针王乐亭先生"老十针"针方的应用,干货满满哦! 1 首选"老十针"的情况 "老十针"的适用范围很广,主要用于胃肠病,治疗其病 ...

  • 一种治疗胃肠病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胃肠病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医药配制品,特别是用于治疗胃肠科各种疾病的中药制剂. 属于消化系统的胃肠科疾病种类较多,比如胃病类的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还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