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HR大数据:“跳槽越是频繁,三十岁之后就越难找工作”
我闺蜜做了十年的HR,她说,在面试里,她最不待见的,就是那种“频繁跳槽”的面试者。
什么样的程度算频繁呢,比方说,一年跳槽一次以上,或者每份工作都坚持不到两年。
而与之相对的,如果简历上显示,你至少有一份工作是做了三年以上的,HR就会对你有一个基本的好感。
为什么HR这么讨厌频繁跳槽的人呢?
看看一般公司招聘的流程有多复杂就知道了。
第一步:跑到各个用人部门,去详细了解到底要招什么水平的人。
每个部门和领域要的人不一样,HR需要详细地了解过后,才能发布招聘文案。
第二步:在各种招聘渠道发布信息:线上线下,招聘社区,校招社招……
招聘是个体力活儿。
在线上一堆网站、app发布信息,更新信息本来就很花时间了。
除此之外,招聘旺季还要出门去做校招和社招,视情况还得跑外地出差。
第三步:从成百上千封简历中筛选出合适的候选人,整理并发送给用人部门;
现在,绝大部分岗位都是把一个人当三个人用,做人事工作也是一样。
筛选这种事非常花时间。
白天上班的时候经常没时间做,因为总有更加优先的事项排在前面。
但不做又不行。
所以公司只要急着招人,这份活就成了人事姐姐们的“家庭作业”。
刷新简历库,能看一个是一个,直到两眼昏花为止。
第四步:用人部门反馈回最终的候选人列表,由人事挨个打电话约面试;
面试嘛是个双向的事,面试者有自己的日程,自己公司的面试官也是一样,人事自然是负责协调的那个。
如果只是招一个人,一对一的话怎么都好说。
但如果是五个人,十个人,甚至几十个人呢?
面试日常安排就成了噩梦。
第五步:正式面试,记录面试过程和结果,跟用人部门商讨最终offer的发放;
作为面试者,总觉得人事最多只负责带进来,用一次性纸杯泡个粗茶。
但实际上那只是面试日中,她前前后后需要跑腿安排的事之中,最无关紧要的一件。
第六步:联系最终确定下来的候选人,通报薪资待遇、确定入职日期等等;
“要来哦!一定要来哦!”人事小姐姐的专属高频语句。
到了收获的时候,成败在此一举。
当然了,这得是在这个候选人真的来入职的前提下,如果对方没来入职,那也只能再重复以上六个步骤,打起精神再来一次。
第七步:新同事入职后,办理增员手续、医保社保、介绍公司。
这些事做完之后,人事姐姐舒了一口气。
终于结束了!
然后我们设想一下:在这一套工作结束之后的三十天后,两个新进员工光速离职了。
因为试用期,人家连多留几天交接工作的义务都没有。
.......
设想一下你是人事姐姐,现在用五个字以内迅速描述自己的心情。
工作白干就算了,这种情况,老板还会过来追究人事部门的责任,责怪她们没有把好关,没有为公司解决用人难题。
这就是为什么人事姐姐会对跳槽频繁的人打低分的原因。
那么对于求职者本人来说,频繁跳槽会有直接影响吗?
首先,通过上一条我们可以知道跳槽频繁的履历,会对面试官和人事产生不好的印象。
她们会担心你和之前一样,做不了多久就离职,招进来只是浪费其他人的时间和精力而已。
所以会出现,哪怕你的条件完全够格,也会莫名其妙地在面试中被涮下去,输给条件远不如自己的人。
其次,断断续续地工作经历,也会对自身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只有个把月的工作经验,和没有一样。
一年跳三五个公司,约等于整整一年中除了面试技巧之外没有任何提升,然而年龄却在无声无息中照样增长。
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大家都很宽容。
三五年工作经验的人还什么都一知半解?你还是回家去吧。
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频繁跳槽?
作为求职者,我们最盼望的就是安定的好工作。如果不是迫于无奈,谁愿意提桶跑路啊。
负责招人的辛苦,没错。
但缺钱用,四处跑腿面试的孩子们更辛苦焦虑啊。
频繁跳槽的最大诱因是什么?
第一份工作找得很差,不合适。然后找工作这个事,是有惯性存在的。
第二份工作会受第一份工作影响,因为面试官是要看工作经验招人。
为了生计,你可能会答应第二份工作,但仍然做不久,然后第三份工作、第四份......恶性循环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
所以如果来得及,请慎重对待第一份工作。
如果一时间找不到满意的公司,那么打点零工也是可以接受的做法。
在这时间静下心来,好好为面试做准备,争取进入一个好的平台。
如果你已经工作几年了,那就要在承受范围内下定决心,要有壮士断腕求生的意志。
哪怕是降低薪酬要求,从零开始,也必须要与之前的岗位做切割。
只有这么做,才会有机会打破恶性循环!
【讨论】
你平均多久跳槽一次?
你做得最长的工作是多长时间呢?
欢迎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