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赵国精锐损失殆尽,为何名将白起没有趁机攻灭赵国?

秦是战国七雄中最后的赢家 ,长平之战的胜利,为秦的一统打下了基础。在长平之战中,赵国前前后后共损失了约45万精锐,元气大伤,举国上下已无多少兵力可用,为何名将白起没有趁机灭亡赵国?

俗话说得好:“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趁着赵国还没缓过劲来,发兵邯郸一举灭亡赵国是可能实现的。为何白起没有这么做呢?他是想灭亡赵国的,但有一人阻止了他,是谁?

名将白起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秦欲夺韩国的上党郡,赵国却要从中插一脚,接受了上党太守冯亭献给赵国的上党郡,赵虎口夺食,这下可把秦给惹怒了。秦昭王以王龁为将,欲夺回上党郡,赵军抵挡不住,只好退守长平。

当然,只夺回上党郡无法满足秦的胃口,秦派强军继续攻打长平。而此时赵军将领为老将廉颇,廉颇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知秦军远道而来,必然采取速攻,若战况持久,对秦军必然不利。

于是廉颇据城为守,静观其变,秦赵这场拉锯战打得旷日持久,秦拿赵没办法,赵又不敢反攻。秦赵的统治者秦昭王和孝成王都急不可耐。终于,转机来了。

秦国的范睢是一个说客,此人能说会道,从他口中流出流言“秦军只怕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他将要降秦了”虽是流言,偏偏孝成王信了。赵括何人?赵括是名将赵奢之子,自小熟读兵法,但却无实战经验,赵括纸上谈兵无人能及,促使他远近闻名。

赵国将领赵括

一句谗言,赵军统领换成了赵括。而秦军主将也换成了白起。白起可谓是一位奇人,一生无败绩,喜欢坑杀战俘,这一战用了多少枯骨成就了他的威名。

赵括一统领赵军,便向秦军发起进攻。白起可谓名副其实,分析了战局,便心生一计,他将秦军兵分两路,一路兵假装不敌赵军,引赵军深入,一路兵切断赵军退路,并从后夹击。

赵括毕竟年轻气盛,且又处于荣誉之中,对强大的秦军被自己打得连连后退没有生疑,就这样被秦军一步步诱入圈套。

长平之战

最终赵括被杀,赵军四十万人被俘,而白起做了一件令天下人震惊的事――坑杀四十万赵军。至此,赵国被白起打怕了,对赵国人民来说,白起让他们闻风丧胆。

白起欲灭赵国

在长平之战胜利后,白起没有被短暂的胜利冲破头脑,冷静分析后,决定把秦军分为三路军队,继续进攻赵国。

第一路:命王龁率军攻占赵国的皮牢(今河北武安);第二路:命司马梗率军北上,夺取太原(今山西中部地区);第三路:白起亲率大军准备攻打赵国首都邯郸,一举灭亡赵国。

长平之战战略图

当赵国和韩国得知白起欲继续攻占邯郸时,都非常害怕,因此派使者苏代携带重金赴秦,游说秦相范雎。苏代叙说利弊同时重金收买范雎,期望范雎能上书秦昭襄王议和退兵。

使臣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雎说:“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赵国一亡,秦就可以称帝,白起也将封为三公,他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虽周公、召公、吕望之功也不能超过他。如果赵国灭亡,秦王称王,那白起必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那也办不到。秦曾经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百姓皆奔赵国,天下人不乐为秦民已很久。今灭掉赵国,秦的疆土北到燕国,东到齐国,南到韩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却没多少。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

范雎听完了赵国使者苏代的叙说后被说服了,便向秦昭襄王建议接受议和。充分信任范雎的秦昭襄王采纳了范雎的意见,同意和赵国议和。赵国割让城池六城,达成了议和,并命令前线作战的白起收兵。

当受到秦昭襄王退兵的命令后,白起非常气愤,为了几座城池而丢了灭亡赵国的最佳时机,灭了赵国得到的城池不是更多吗?不满命令的白起向秦昭襄王上书反对收兵,但秦王没听,置之不理。

秦国丞相范雎

无奈之下,白起只能收兵,一路长叹。得知是丞相范雎的建议后,与范雎产生了矛盾,认为范雎误国误事,为了一己之私损害了秦国的利益。

最终白起没能一鼓作气灭亡赵国,范雎为了私利是背后的事件主要原因。后来秦国再想攻灭赵国邯郸时,节节败退,令白起再次起兵灭赵被白起拒绝了。不久范雎和秦王合计刺死了名将白起。

小结

长平之战中,秦国前后共坑杀了赵军约45万人。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无力再战,原本名将白起欲趁机灭亡赵国,但被为了一己之私的范雎所阻碍,最终没能提前灭亡赵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