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苹果,我们不知道的那些
如果不是亲自采摘了两天苹果,我对苹果的了解也就是:健康水果,低热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但其实关于苹果,我们不知道的还有很多。
苹果原产欧洲中部、东南部,中亚西亚以及中国新疆。西洋苹果引进以山东烟台最早,公元1871年,由美国长老会成员约翰·倪维思引入烟台,开创了中国苹果栽培的新纪元。烟台是中国苹果种植、苹果文化的根脉所在。2006年,烟台市苹果协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烟台苹果”进行论证,专家一致认为“烟台是我国栽培苹果发祥地。”
单就一个苹果的长大过程,就足以让我们感叹不已。
苹果一般在四五月份开花。内陆暖和,开花早些。沿海风大,温度略低,大都在五一前后开花。
苹果是异花授粉,花开了,需要帮助才能完成授粉,结出果实。
给苹果授粉有两种方式。一个是把多余的花采下来,把花芯里的花粉收集起来烘干装瓶。再用棉签蘸着逐个给花儿授粉。家里种一棵苹果树还好,如果种几亩地,那就费事了。这种方法前些年常用,因为费时费事,现在都改成蜜蜂授粉了。
每年花开时节,蜜蜂来采蜜时,给她们准备好房子。蜜蜂在房子里产卵。等到来年,蜜蜂的卵长成蛹,花开时蜜蜂就从蛹里出来。采蜜的同时,顺便也做了好事。授粉就在蜜蜂的忙碌中完成。所以,现在的苹果不喷农药,因为喷农药,蜜蜂就会牺牲或者飞走。那损失就严重了。
蜜蜂的房子一般是用准备好的芦苇杆。芦苇杆的空心,既是产房又是保育箱。
授粉同时还有一项工作,“疏花”。通常一簇花开三四朵甚至更多。花太多不但不会多产,还会因为果实太多长不大或者夭折。疏花时一簇花选择最强壮的两朵保留。有种“重点培养”的味道。
授粉和疏花需要整个五月份完成。
疏花结束后迎来最费事的工程___套袋。
套袋就是每个苹果都得穿上一件“衣裳”。这一个环节要求特别严格。苹果很小,速度不能太快了,得特别小心。就跟照顾刚出生的婴儿一样仔细。套袋环节一个人一天只能套两千个。
几亩地几万个苹果,每个都套上袋子。果园里树枝交错,需要钻进去,钻出来,感觉这个比伺候月子还费事。
套好袋子后,需要给苹果捉虫。遇到雨水少的年景,需要逐棵树浇水。每日去果园看看,怕风大吹落了果子,怕风大吹落套好的袋子。
套袋的用途是为了让苹果颜色更红。我的理解是:苹果从小穿着严严实实的衣服。从来不见太阳,等长大后突然脱了衣服,露出皮肤,一见太阳,几天就羞红了脸。又大又红的苹果,自然会因为颜值高,卖个好价钱。
十月初,苹果长大,需要“脱袋”了。
脱袋比套袋的时候更小心,套袋的时候苹果小放进袋子里即可,脱袋得慢慢地脱。苹果太大,基本成熟,一不小心就会掉落。这又是一次浩大的工程。曾经每一个穿上外衣的苹果,现在每一个都脱下外衣来。三亩苹果园,五六个人需要起早贪黑干一周才能完成。在脱袋的过程中,遇到苹果挨着树枝的,需要中间垫上长方形泡沫,避免脱了衣服的苹果被树枝磨伤。
刚脱下袋子的苹果,白白嫩嫩。这时候,就盼着每天都有晴好的天气。太阳大大的,眼看着苹果从粉红到通红,霜降节气一到,苹果就可以采摘了。
如果没有亲身经历,我以为采摘苹果是很简单的一件事。
秋天的果园,硕果累累。苹果树被果实压得很低,成串的苹果把树枝都压弯了。苹果树不高,树枝密密麻麻,错综复杂。摘苹果需要俯下身子或者爬进去到达树下。最下面的苹果需要蹲着或者跪着才方便采摘。我称之为“被膜拜”的苹果。
虔诚地摘下,轻拿轻放。像放鸡蛋一样,小心放进筐里。这其中还有一项之前我从未想到的工序:剪掉一半苹果“尾巴”。
苹果尾巴就是苹果把。因为摘下太长,放筐里互相摩擦,互相伤害。一旦表皮破损,苹果就成了残果。残果卖不了好价钱,直接影响收入。
摘苹果的过程相当累。蹲、爬、跪、踮起脚、猫起腰、够不着还得爬上树。各种姿势,很是撩人。等结束工作,互看彼此面目,一个个头发被树枝刮得凌乱,脸上是树叶的尘土,风吹得皮肤干裂,手上有细小划伤。那感觉,无异于丐帮兄弟。
摘下的苹果需要细心分拣。分出等级,然后开始销售。
订单来了,挨个套上防护网。打好包装,看着苹果远走他乡。
一边销售一边又准备给苹果施肥了。现在为了苹果好吃,都用农家肥。施肥要求一颗树周围放射状开出六到八条长方形的坑。宽二三十厘米长大约在六十到八十厘米,深度不超过二十厘米。每棵树都做到“雨露均沾”,决不能厚此薄彼。
苹果树的叶子落了,就该剪枝了。剪枝是技术活。分为:短截、疏枝、缩剪、长放、目伤。总之不是一般人能做好的。剪枝关系到明年的收成,所以需要小心谨慎。
如果不是亲自摘了苹果,我对苹果的认识只停留在众所周知的层面。我不知道苹果从小到大需要付出这么多劳动。这不是我们认为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守着满园春色,坐等瓜熟蒂落。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个苹果,凝聚了太多汗水。
(荣成,一座靠海的小城。荣成苹果,呼吸着海边新鲜空气长大的苹果。天然长成,脆甜多汁。这是我参与采摘的苹果,需要的朋友扫描👇,加我朋友微信,全国包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