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一个青春期的男孩,击败他一次就够了,第五天

    教育青春期的男孩,“以柔克刚”永远是第一要义。
                                                                                                ——虎妈

青春期的男孩

就像是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

深夜,闺蜜在朋友圈发文吐槽:“青春期的男孩,真的是太可怕了。大家救救我吧,我真的快崩溃了。”原来,闺蜜的儿子期末考试没考好,闺蜜多说了儿子几句。结果,儿子却突然发飙,当场把家里的水果摔了一地,还一脚踢飞了电风扇。闺蜜要打电话找老师询问儿子成绩退步的原因,儿子一把夺过闺蜜的手机,威胁道:“你要是敢给老师打电话,我就去死。”闺蜜是又气又伤心。
       真的是应了那句话: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有研究发现:处于青春期的男孩,荷尔蒙是幼年期的800倍。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仅体力、精力旺盛,而且极易冲动,爱找麻烦,充满了不安定的因素。他们就像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一不小心惹到他,就会搞出一番惊天动地。所以,做青春期男孩的父母,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父母必须足够小心,才能陪孩子平稳地度过青春期。

毁掉一个青春期男孩

打败他一次就够了

毁掉一个青春期男孩打败他一次就够了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高邮一个高三男孩,没吃完午饭就去了学校。妈妈气不过,一路追到学校,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当众把男孩揪回家,强硬地要求男孩吃完剩下的饭才能回学校。结果,半碗剩饭、平息了妈妈的怒火,却让这个高三男孩备感屈辱。他当天并没有回学校、而是选择离家出走,至今未归。

      青春期的男孩碰上强势的父母,真的是场灾难。青春期里的男孩,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渴望自由、渴望尊重,并努力地尝试着摆脱父母。而强势的父母,不允许孩子有自由,更不允许孩子违逆他。他们把孩子当成“可操控的木偶”,希望孩子永远顺从自己。一旦孩子有所违逆,他们就坐立不安,想要震慑孩子,控制孩子,直至打败孩子。可悲的是:如果父母不顾孩子的内心需求,一味地压制命令,孩子不仅不顺从,反而会激化矛盾,令双方僵持不下或者两败俱伤。还记得那个被妈妈当众扇耳光跳楼自杀的14岁男孩吗?

妈妈因为被请家长而恼羞成怒,在众人面前责骂男孩,并扇了男孩两个耳光。妈妈以为让男孩丢了面子,就能让男孩长记性。却未曾想到,心情过激的男孩直接从教学楼上一跃而下,用自己的生命狠狠地报复了妈妈。妈妈一时之快,换来的是终身的悔恨。男孩的一时冲动,让生命在最好的年华里画上了句号。青春期的男孩,性格刚烈,渴望得到自由和尊重。如果父母坚持要和他们“硬碰硬”。那么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注定没有一个人可以胜出。一位心理学家说: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和父母都有一战。如果孩子赢了,是喜剧。如果父母赢了,是悲剧。想要毁掉一个青春期男孩,只需要打败他一次就够了。

                                                          陪伴一个青春期男孩

                                                      父母一定要学会“以柔克刚”

      温尼科特说:如果一个孩子,要成为一个成年人,那么是要踩着一个成年人的尸体才能完成这段成长之路的。也就是说,青春期这几年,是每个男孩成长的必经之路。男孩所有的“折腾”,“叛逆”,其实都是在尝试打败父母。父母只有让孩子打败自己,孩子才能真正成年。所以,陪伴一个青春期男孩,父母一定要学会“以柔克刚”。
   1. 学会闭嘴
       一位男性朋友曾给我讲过一次他的经历:初中时,妈妈总是喜欢跟在他身后不停地唠叨。哪怕他要洗澡,妈妈也会站在浴室外不停地叮嘱他洗澡的注意事项:多洗两遍头、打点沐浴露、别只随便冲一冲、洗完别忘了吹干头发……每当这个时候,他就觉得异常的烦躁。有一次,他实在受不了了,就穿着三角裤衩,站在门口对着妈妈怒吼:“你那么喜欢管我,以后你给我洗澡得了。”结果,妈妈一听这话,一边哭一边骂他:“你怎么那么不知好歹?我辛辛苦苦养你这么大,你就这种态度对我吗? 我这还不都是为你好,大街上那么多人,我怎么不管别人?”可妈妈的话,不但没有打动他,反而让他更加反感。他狠狠地关上浴室门,把浴室里的洗浴用品砸得满地都是。青春期的男孩,自我意识高涨,他们急切地想要自主。而父母的唠叨,在他们心里,是对他们的不放心、不信任,是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激起他们的反抗心理。曾奇峰老师说:父母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成为自己国土上的国王。也就是说,在一定范围内,父母要尊重孩子发展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机会和权利。否则,孩子就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土”,而变得叛逆。所以,面对青春期男孩,父母一定要学会闭嘴。
        放弃那些命令式的,毫无顾忌式的,批评式的唠叨,学会信任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孩子才会自发地想要变好。
      2. 学会示弱
       李玫瑾教授在圆桌派上说过:12岁以后,父母一定要学会示弱。12岁以后的男孩,自我意识也会越发强烈。他们虽然不够成熟,所做的事情也不一定正确,却坚定地捍卫自己的思想,软硬不吃,打骂不服。如果父母强硬施压,他们也会和父母一直较劲。电视剧《小欢喜》里,季杨杨的父亲是位区长。他总是用居高临下的态度,指责季杨杨的不是。季杨杨喜欢卡丁车,他说季杨杨不务正业,虚度青春。季杨杨和方一凡发生矛盾,方一凡制作了一个季杨杨开豪车的表情包,这个表情包让身为官员的他受到了质疑。他为了减轻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逼着季杨杨道歉。季杨杨不服,当众指责他对自己的不管不顾,他大怒,直接给了季杨杨一巴掌。


父子关系也因此降到冰点。后来,他为了挽救脆弱的父子关系,开始反思,开始学着放下父母的架子、面子,跟儿子真诚地道歉。为了了解儿子的喜好,他还主动让儿子给他推荐游戏。


    这些示弱,让季杨杨感受到了父母的真诚和爱,也让季杨杨打开了心结,接受了父母的不完美。

     《解码青春期》里说:当一个孩子不断地推他的父母,挑衅他的父母,不断地做这个测试的时候,其实他就是想看看父母爱不爱自己。所以,适当的和孩子“示弱”,不是“认怂”,而是一种养育的智慧,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父母只有让孩子感受到真心,才能收获孩子的真心。
     3. 学会放手
      演员朱雨辰曾在节目中讲过自己青春期的叛逆。那时候,妈妈总是盯着他练琴,不允许他有一刻停歇。他为了能有一点自由的时间、他就故意往钢琴里泼水。因为修钢琴的时间,他才能休息。


而更令他难以忍受的是:除了练琴之外,妈妈对他的管控更是贯穿在吃、穿、住、用、睡等各个方面。每天要吃什么,穿什么,交什么样的朋友,几点睡觉,东西如何摆放等等,都要按照妈妈的要求来。

      心理学家说:严格的要求和过度控制会使孩子产生的负面情绪无处表达,这些积攒的情绪会使孩子发泄在自己身上,产生内隐行为问题。在妈妈细致管控下的朱雨辰,内心倍受煎熬。他曾尝试过“自寻短见”,用手摸电门,企图从被电击的痛苦中寻找自己内心的救赎。


    《自卑与超越》里说:青春期的孩子个性冲动、叛逆、理想、勇于尝试,渴望自由,尊重,希望能担重任,想要自己做主。

      朱雨辰妈妈无视朱雨辰想要“分离”的内心需求,事事包办控制。而青春期里的朱雨辰既想要自主的权利,却又对母权无可奈何,迫不得已,只好选择伤害自己,尝试逃离。都说,爱有度,也要有时。青春期里的男孩是走向成人的分水岭,也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他们需要父母的放手来成全自己的独立,也需要父母的尊重来滋养自己的内心。只有把选择权和自主权还给孩子,蹲下来好好听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自己去决定,去尝试,孩子才不会因内心的痛苦挣扎而走向极端。所以,教育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学会放手。
       只有守住爱的边界,才能帮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


    著名教育家董进宇博士说:每个叛逆的孩子背后,都有个不肯长大的父母。每个青春期的男孩在不断寻求自主性的过程中,都像一个渴望攻城略地,杀敌拔寨的“少年将军”。如果父母不懂得迂回变通,盲目硬碰硬,不但压制不了孩子,反而会两败俱伤,得不偿失。想要帮我们的男孩安然度过青春期,父母一定要站在更高的地方,用更宽广的胸怀,接纳孩子,理解孩子,帮助孩子。毕竟,父母的爱,理解,等待和接纳,才是青春期男孩最好的救赎和出路。
     本文来源于微信 男孩派感恩原作者·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 | 夏天

来源 | 男孩派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