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 凤凰古道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哟
☀ 让你更懂巫山!
■歇墩子
凤凰古道,自巫山故城经原龙井乡至双龙龙雾坝,约60里。
清代陈明中《夔行纪程》记载这段古道:
自巫山登陆,由江干进城,出北门,层层皆山,一坡方平,又上一坡。二十里至水塘坪。沿途山沟两旁坡下,俱辟水田。田随山势之高下,如梯级。过水塘坪,则山高地瘠,仅种杂粮。再上十里,达山巅,名凤凰坡,将下坡底,有山嘴突出,上建一庙,名凤凰观。再下坡行数里,至龙雾坝,为山内场集。自水塘坪至龙雾坝,山坡高陡,大石嵯岈,过龙雾坝仍行山中,或上或下六十里,山势起伏,路径深幽,下山渡河至大昌营。
光绪《巫山乡土志·道路》载:
由本城出北门,上苟家坪、炮台岭、茶店子十五里,马牙口三十里,鸦鹊水四十五里,凤凰观五十里,龙雾坝六十五里,钱家坝一百零五里,抵大昌百二十里,水口百四十里,历龙溪、庙溪河百八十里交大宁县界,出界至大宁县界二百一十里,均大路。
出巫山故城北门,至官家溪,溪东石里山,因其距城十里又称十里山,音讹而称石榴山。然乡人言,此山起初名石人山,因山上一处黄色的岩壁现有黑色人像而得名。
至白泉村曾家坝,此地一泉,常有白鹤嬉游饮水,故名“白泉”。
至马垭口,因山垭似马鞍形而得名。乡人则言,因古时曾在此挖出金马而得名。
登百丈坡,梯道山石修砌,宽五尺。上行十余里,至鸦泉水。此山名“凤凰山”,因山形似凤而得名。光绪《巫山县志》载:“凤凰山,县北三十里,一名百丈坡。”途中路旁一岩石名醪糟包,传说可以从石孔中端出清凉甘甜的醪糟供行人解饥止渴。这或许是路人行走于此饥渴难耐而产生的想象,所谓“望梅止渴”,或许是曾有人在此摆摊卖过醪糟。
鸦泉水,又称鸦鹊水。清光绪《巫山县志·山川志》载:“鸦泉水,县北三十里,百丈坡之顶,俗传古有神鸦引识此水,即城内西井之源。”泉旁建有龙王庙、泰山庙、牛王庙各一,庙前摆放石墩,供行人歇息饮水。
鸦泉水下行十里,至凤凰观。凤凰山,古人称“石山壁立,含岈挺拔,行人经过,鲜不吁噫叹为危乎高哉。”
凤凰观再下行过龙凤桥,即为龙雾坝。此桥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因其连接凤凰和龙雾坝,故名龙凤桥。
龙雾坝,曾为龙雾乡治地,今并入双龙镇。龙雾坝得名有三说:一说一小山似凤,两山梁似龙,二龙争凤,兴云作雾,故名;一说二龙在此交配,滚地成坝,龙蛇交配,俗称施雾,故名;一说清康熙时傅作楫经过此地,大雾弥漫,境内有黑龙池,故傅作楫称此地为龙雾坝。
凤凰古道至龙雾坝,往前延伸之路,清代严如 《三省边防备览·险要》载:
龙雾山,在凤凰山下,由巫山往大宁大昌在此分路,往大宁由青坪而至水坪,往大昌则由钱家河北行龙雾山六十里至大昌。又由龙雾进沟往观音岩东至巴东界。
凤凰古道从凤凰观至巫山县城的这段路程,与巫山的“风水地脉”相契合,史载:
县治发脉自羊耳山。始莽莽苍苍,蜿蜒百二十里至凤凰山,逾鸦鹊水,山巅势若建瓴,向西横斜而下,历马牙(垭)口、长梁,南经炮台岭,越苟家坪,下至牛蹄窝,倏焉特起阳台山,山下即今县治。
百丈坡上的巫峡镇春泉村,最高海拔1750米,最低海拔900米,年平均气温12度,距离巫山县城30分钟车程。古泉、古洞、古寨、古树,纯净的空气、原生的食材、淳朴的民风,凤凰古道在这里铺排开一幅幅静美的画卷,实在是一处为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的好地方。
向承彦,号巴月山人、建平散人,巫山文化研究会会长、县师培中心退休教师。先后编纂出版了《经典中的巫山》《巫山原生态情歌》《巫山历代诗文选注》《历代名人咏巫山》《梦里巫山》《品味巫山》《巫山汉风》《家园》《古老的神女文化》《巫山儿戏》等一系列巫山地方文化专著,另有《巫山趣俗》《巫山巫文化图说》《巫山民间文娱》《巫山民间体育》等多部书稿待梓。
如何关注
①复制本微信号“wsrwdl”,在“添加朋友”中粘贴并搜索号码、关注;
②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公众号名称“巫山人文地理”,即可找到、关注;
③用手机扫一扫下图或长按下图,选择“识别二维码”,然后关注。
主 编:刘庆芳
微信号:461269457
投 稿:cqwslqf@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