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寡人之于“作文”也,尽心焉耳矣,依旧写不好,何也?
寡人之于“作文”也,尽心焉耳矣,依旧写不好,何也?
卞老师:皇上,您的习作没有这样写
1、寡人之于国也
【作者】孟子弟子 【朝代】先秦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释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竭力的吧!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粮食运到河东。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以上摘自百度汉语,仅为学习习作用,侵删!)
2、寡人之于习作
【作者】卞老师及弟子 【朝代】五年级
众圣上曰:寡人之于“作文”也,尽心焉耳矣。阅读不足,则常购书、广借阅;练笔不足,则勤以挥毫泼墨。察他人学习,无如寡人之用心,而父母亦埋怨,习作分低亦然,何也?
卞老师对曰:王好(hào)玩,请以游戏喻,规则为先,有序进行,无序游戏,则乱也,亦不好玩。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勤读书、多动笔,练习动脑,犹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定能写好习作。
而独“顺序”不能清最难也,流水不腐,自上而下顺势而流;户枢不蠹定,定向而转,吾等皆为小学生,写清楚,乃习作第一要务。
曰:何以写清顺序易?
曰:先在文末点个赞,再谈。
3、小学生习作“写清顺序”谈
依照课标而言,小学习作目标内容: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即:我们小学生的习作体裁分为三类:1、纪实作文。2、想象作文。3、应用文。
而“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则是第四学段(7——9年级)的任务。
也就是说,我们小学阶段的习作,首要任务是感情真实,表达清楚。其中“分段表述”就是把作文写清楚的一个要点。但是我们的目标是要朝着第四学段的习作要求而去的,为了达到今后顺利掌握第四学段具体的习作要求,我们需要在小学阶段“练习写作”。即我们小学生不需要作家那样写作文,而是需要练习写作,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
——加粗部分为《语文课程标准》(2011)
譬如玩游戏,规则、顺序第一,否则就不好玩,习作的练习也是这样,无非就是说清楚呗!
为了说清楚,写明白,我们小学生往往这样做:
敲黑板,各位皇上听好咯!
首先是在阅读过程中,要关注作者的表达顺序。不同的作者,为了说清楚想要说明的事情,一定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表达。其次我们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需要关注作者写了什么。然后还需要思考作者是什么顺序把事情说明白的,哪些……。最后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处是什么。甚至读完一本书,自己也可以照样子写一本。
一、运用表示顺序的词语。
如若各位皇上认真读了上面一段话,定会发现带点字的作用。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让一件事得以清晰,写者写清,读者读明,这就是一些表示顺序的词语极大的作用。
1、表示先后的词语。如:(以下来自网络,仅为学生学习写作文交流用,侵删)
首先
【解释】形容事物的开端,导引事物发展的前沿方向。【出处】《史记·齐悼惠王世家》:“朱虚侯首先斩吕产,於是太尉勃等乃得尽诛诸吕 。”
其次
【解释】次第较后;第二。【出处】《礼记·内则》:“择於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
然后
【解释】表示一件事之后接着发生另一件事。【出处】《周礼·地官·贾师》:“展其成而奠其贾,然后令市。”
接着
【解释】连着;传承:继续;紧跟着;用手接住;接到,收到。【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这一声响不打紧,偏又接着外面人声鼎沸起来,吓得我吃了一大惊。”
最后
【解释】时间上或次序上在所有别的之后。一般在次序上的表示是指在最末尾的。【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楚怀王初封项籍为 鲁公 ,及其死, 鲁 最后下,故以 鲁公 礼葬 项王谷城。”
2、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如黎明:天刚亮时。拂晓:天快亮时。清晨: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早晨:从天刚亮到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上午:清晨到正午12点的一段时间。中午:白天12点前等等,表示一天时间顺序的词语。它们都可以支撑起整篇习作的顺序体系,让自己的习作更加清晰有序。时间可以是一天的,也可以是四季,也可以从古自今,反过来也行。
3、关联词表示顺序。(以下来自网络,仅为学生学习写作文交流用,侵删)
最常用的关联词有哪些(一)
1 并列关系:概念:各分句间所表示的意思、事件或动作是并列平行关系,有的分句分别说明描述几种情况,有的分句表示相对相反或同时发生的几种情况。……又……又…… ……一边……一边…… 例:弟弟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 例:李老师既会拉小提琴, 又会吹笛子。……也…… 例:爸爸不抽烟, 也很少喝酒。 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又,也,又,还,同时。不是……而是、是……不是……。
2 承接关系 概念: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一……就(便)…… 例:我一做好功课, 便到球场踢球。……首先……然后…… ……便…… ……於是…… ……才…… 例:哥哥拟好作文大纲, 才打草稿。……接著…… 3 递进关系: 概念: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分句在意思上比前一分句更近一层。……不但……而且…… 例:地球上不但有氧气,而且还有氮气。……不仅……还…… 例:博尔特不仅夺得了金牌,还打破了世界纪录。……不但不……反而…… ……连……也…… ……何况…… ……甚至……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更),而且,并且,况且,何况,尤其,甚至。尚且……何况(更不用说),别说(慢说、不要说)……连(就是)。
4 选择关系:概念:分句所说的事情不能同时并存,而是要从中选择一项。 ……不是……就是…… 例: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宁可……也不…… 例:我宁可给老师责罚, 也不说谎, 隐瞒真相。……还是…… 例:饭前吃水果好,还是饭后吃水果好?……与其……不如…… 例: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是……还是,或者(或、或是)……或者(或、或是),不是……就是,要么(要就是)……要么(要就是)。
5 转折关系:概念:后一句分句(正句)表述的意思同前一分句(偏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尽管……可是…… 例:尽管天气严寒, 可是伯父仍到海滩游泳。 虽然……但是…… 例:道德虽然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却却很难。例: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却…… 例:妈妈爱静, 爸爸却爱动, 两人性格截然不同。 ……然而…… 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但是(但)然而,可是(可),却。不过,只是,倒。
6 假设关系:概念: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说明在这种假设情况下产生的结果。(1)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就(那么、那、便)。如果引出的假设与正句结果一致。如果……就…… 例: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就举行升旗仪式。假使……便…… 例:即使成绩再好,你也不能自满呀﹗要是……那麼…… 例:要是你不听爸爸的劝告, 那麼定会闯祸。(2)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也(还是、仍然、还)。即使引出的结果与正句结果不一致。如果……就…… 例: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即使……也…… 例:即使成绩再好,你也不能自满呀﹗7 条件关系:
概念:偏句提出一个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只要……就…… 例:只要多读多写, 语文水平就可提高。 (说明:偏句指出充足条件,正句说明具备这种条件便能有的相应结果。) 只有……才…… 例:运动员只有不断地苦练, 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说明:偏句指出必要的条件,缺少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正句指出的结果。)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总、总是、也)。(说明:偏句表示排除一切条件,正句说明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的结果。) 例:无论风吹雨打,我们都坚持到学校学习。不管……也…… 例:不管多少险阻, 我也无惧前进。 不论……也…… 假设句和条件句有相通的地方。假设句中包含着条件的意思,条件句中也包含着假设的意思。如: 1.如果你去跳舞,他就高兴。 2.只要你去跳舞,他就高兴 。 第一句是假设句,但是“你去跳舞”也是“他就高兴”的条件;第二句是条件句但是“你去跳舞”,并不是已实现的事实,而含有一种假设的情况。它们的区别,一是用的关联词不同,二是前一句着重假设,后一句着重条件。
8 因果关系:
概念:偏句说明原因,正句表示结果。 因为……所以…… 例: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由於……因此…… 例:由於弟弟粗心大意, 因此做错了两 道数学题。 既然……那麼(就)…… 例:既然你知道错了,就要改正。要是……那麼……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因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总之,抓住关键词语来按顺序来写作文,可以把事情、想法说明白,让读者容易看懂。把每一句话写清楚,把几个句子组成的复句写明白,把整个段落写得有条理,让整篇文章条理清晰,通顺,那么基本上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了。
二、围绕一句话发散开来写。
此外,有很多文章就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如《詹天佑》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写了以下三件事:第一件勘测线路第二件开凿隧道第三件设计线路。围绕一件事,把这件事的几个方面写清楚,就像一朵盛开的桃花,花蕊和围绕花蕊的花瓣组成了一朵美丽的花,它们紧密而不可分,互相组成一个整体,每一个部分都是单独的,但是每一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又是美的,其中,散文就是最典型。(列举略)围绕一个意思,把事物的几个方面写清楚,就像一套组合拳,美观又实用。
其中典型的可以借鉴以往学习过的思维导图来练习。
(图示:来自网络,仅用学生习作学习,侵删。)
三、有头有尾,首尾呼应,小中见大。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不会运用优美的词语或者修辞把过程写具体,而是整篇作文写得无头无脑,没有做到首尾相照应。常常用一句能点明中心的话来结尾如:“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很多孩子往往没有让一件事完整地结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这种不完整造成的残缺,正是因为不完整,所以就让人觉得没有顺序和条理。
另外,很多时候,我们的习作不能写得有条理,是因为我们的习作写得不够小。如寓言故事,往往是一件小事中隐含一个道理。也就是说,我们把事情写小了,道理就能更说得清楚。(寓言故事例举,略)
小中见大,首尾呼应,有头必有尾,这样的习作,能让读者更读得明白,看得清楚,作文的质量就更高了。
四、关注事情的内在逻辑。
很多事情是存在其内在逻辑顺序的,刚才例句的关联词,也是其中的一种。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按事物内在联系安排材料,进行说明,可以用逻辑顺序。事理说明文是阐述事理的,用逻辑顺序便于说明得清楚明白。很多复杂的内在逻辑顺序,需要我们多阅读,在阅读中积累,由于我们还是小学生,不做具体阐述。
如:(以下来自网络,仅为学生学习写作文交流用,侵删)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
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
二、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
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四、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五、按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1.先分后总。2.先总后分再总。3.先总后分。
另一种意见是: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
各位圣上,要写好习作,把事情写清楚是第一位的。写清楚,说明白,是我们小学生习作中,看似最简单,却最不容易去完成的一件事。抓住关键词句,建立习作框架,进行有目标的表达,小中见大。
2019.03.14
学在嵊州,教研第一!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草根研究者;
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
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方式;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
——小语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