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中司棋和潘又安这对情人说起

文:龍乡
#文史观天下#《红楼梦》第十一回“鸳鸯女无意遇鸳鸯”写,出去传话的鸳鸯独自一人:
一经回来,刚至园门前……偏生又要小解,因下了甬路,寻微草处,行至一湖山石后大桂树阴下来。刚转过石后,只听一阵衣衫响,吓了一惊不小。定晴一看,只见是两个人在那里,见他来了,便想往石后树从藏躲。鸳鸯眼尖,趁月色见准一个穿红裙子梳篷头高大丰状身材的,是迎春房里的司棋……
随后司棋出来:一把拉住鸳鸯,便双膝跪下,只说:“好姐姐,千万别嚷!”……鸳鸯问:“那个是谁?”司棋复跪下道:“是我姑舅兄弟。”鸳鸯啐了一口,道:“要死,要死!”司棋又回头悄道:“你不用藏着,姐姐已看见了,快出来磕头。”那小厮听了,只得也从树后爬出来,磕头如捣蒜。
那小厮便是潘又安,与司棋青梅竹马,且早已私订终身。因这次被鸳鸯无意间撞破了两人的幽会,潘又安害怕被罚,逃出了贾府,司棋也抑郁成病。后来,又因为绣春囊抄检大观园时,司棋被搜出了与表弟的传情之物和一纸情书,司棋被逐出大观园。
到了续书中,还有俩人殉情的描写,是否符合原书本意,难以定论。而关于俩人的爱情,亦有很多文章评述,无论是持同情,还是表示非议,皆是围绕表面的故事在进行。可是,书中表示,表面文字只是“假语村言”,背后则是“真事隐去”的,使得“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白骨如山忘姓氏”的真实故事。
所以,我应该知道的,不是表面文字上司棋和潘又安的爱情,该褒还是该贬,而是俩人爱情的背后,隐藏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真事”。
司棋是贾府二小姐贾迎春房中的大丫鬟、“副小姐”,欲知司棋,首先得了解迎春的真实身份,而司棋背后的身份,又能反过来证明迎春背后身份的真实性。迎春的判词是这样写的: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判词前两句,说的是孙绍祖,书中介绍他是大同人,而“孙绍祖”为“后世子孙接续继承了祖先”之意。
《红楼梦》的大背景是“白骨如山”的明末清初,而满清本为女真族的后金,其祖自然是宋金时期的女真族金国。大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读史方舆纪要》指出:“石(敬塘)归其地于契丹,宋不能复有,遂其靖康之衅。女真亡辽,蒙古亡金,皆先下大同,燕京不能复国矣。”1122年,撕毁“宋金之盟”的金国宗室完颜宗翰(粘罕),攻取大同,随后制造靖康之变,掳走了徽钦二帝;1645年,满清则自食“复明平寇”之言,其宗室爱新觉罗.多铎率领清军向南大举进攻,并于五月占领南京后,掳走了弘光帝朱由崧及众多朱明皇室成员。由此可知,“大同人孙绍祖”即为满清和硕豫亲王多铎。
判词的后两句,自然是隐指弘光帝等皇室成员,被掳走一年后,于1646年五月,被满清杀害北京菜市口。当然,也说明了贾迎春那影射弘光帝朱由崧。
那么強势和风头盖过了主子的司棋,作为迎春房中的大丫鬟,在弘光政权中,又会影射谁呢?
“司”为主管、操作之意;“棋”在古代指博弈用的子。“司棋”则隐指在弘光政权各方势力的激烈争夺中,进行操纵获得利益最大,起到主导作用者。这样,就可以作出基本判断了,“司棋”这个名字,应该是指弘光朝内阁首辅马士英。
其实,司姓和马姓,有一个共同的得姓来源,即复姓司马氏。可是书中交待司棋姓秦,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在确指司棋影射之人姓马,因为马姓最初来源于嬴姓,与秦国的国姓为同一个祖先:伯益。
舜帝时期,伯益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为嬴姓。伯益的后代造父,被周穆王封在赵城,战国初期,赵衰子联合魏氏、韩氏,瓜分晋国后,建立了赵国。后来,赵国公子赵奢,因战功被封在马服,人称马服君。赵奢的子孙后来便以马服为姓氏,后又改为单姓“马”。
“秦司棋”的“秦”和“司”,分别代表着马姓的两个来源。
书中司棋与潘又安的爱情,以现代人看来,是值得肯定的自由恋爱;可是在三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幽会与私订终身,是有伤风化、违背封建礼教、不被容忍的奸淫丑陋之行。而在南明弘光时期,与马士英私情最深厚,狼狈为奸者,则非阮大铖莫属。
那么,为何给阮大铖起了一个潘又安的名字呢?不是为了表示阮大铖拥有潘安一样的美貌,而是暗示阮大铖与潘安一样有着非常出众的文学才能,以及同样有攀附权贵,卑劣奸诈,为人所不耻的品性。另外,“潘”与番邦之“番”谐音,阮大铖又是安徽安庆人,因而,“潘又安”又隐指安庆人阮大铖最后投降了满清。
《红楼梦》前八十回,潘又安正面出现,只有那么一次,而司棋在书中,多数是仅仅提及她的名字,正面写到她,是在第二十七回。
这一回写的是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节。因为朱姓的得姓始祖神农炎帝朱襄氏的生日,便是这一天。书中写四月二十六日,对朱明王朝来说是有着特殊意义的。
首先,从这天往前推,头一天是宝玉病好之时,而三十三天前是癞头和尚为宝玉治病之日,再往前三天,则是宝玉和王熙凤中魇魔法昏死之日。一加三十三加三为三十七,从四月二十六朱襄氏生日这天,往前推三十七天,恰好是三月十九日。这也就是说,宝玉和王熙凤中魇魔法那天,其时是崇祯帝自缢的大明灭亡之时1644年三月十九日。于是才有了朱襄氏生日这天,黛玉埋香冢,写《葬花吟》对大明灭亡进行祭奠。
其次,就是在这一天,书中第一次正面写到了司棋。那是红玉听认凤姐儿的使唤后:
红玉听说撤身去了,回来只见凤姐不在这山坡子了。因见司棋从山洞里出来,站着系裙子,便赶上来问道:“姐姐,不知道二奶奶往那里去了?”司棋道:“没理论。”
这一小节看似不经意,又很简短的描写,有什么意义吗?
一般认为,司棋或者是在山洞里小解,或者是与表弟潘又安幽会。
其实,历史上的1644年四月二十六日,马士英违背了此前与史可法的商定,立桂王朱常瀛为帝之议,与江北四镇一起,浩浩荡荡地到淮安去接福王朱由崧,到南京称帝,拉开了建立南明弘光政权的序幕。
这也正是书中在朱襄氏生日这天,简短地写到司棋的原因和意义。
此后,直到第六十一回,写道:
忽见迎春房里的小丫头莲花儿走进(小厨房)来说:“司棋姐姐说了,要碗鸡蛋,炖的嫩嫩的。”
结果却被柳家的唠叨了一大番话拒绝,俩人争执过后,莲花儿回去添油加醋地一回话,气得司棋带着几个小丫头来到小厨房:喝命小丫头子动手:“把箱柜所有的菜葭,只管丢出来喂狗,大家赚不成。”小丫头子们巴不得一声,七手八脚抢上去,一顿乱翻乱掷的。
在弘光时期,谁与一手遮天,飞扬跋扈的内阁首辅马士英,闹出了这去大的矛盾呢?既非钱谦益、吕大器、史可法,更非阮大铖、赵之龙、王铎和江北四镇,惟有驻守武昌拥兵自重的左良玉。
原来,马士英、阮大铖弄权,对东林党和复社人员大肆打压迫害。而左良玉却袒护东林党人,且怀有个人私欲野心。恰逢李自成的农民军欲攻取武昌,左良玉不敢迎其锋,在东林党人黄澍的窜唆下,借口“北来太子案”,以“清君侧”为名,于1645年三月二十三日,从武昌起兵,率八十万兵卒,号称百万,浩浩荡荡地进军南京。却因病情加重,刚入四月,便在九江口吐血数升而死。
各位将领秘不发丧,共推其子左梦庚为军主。七日,朝廷传令让黄得功渡江,剿灭叛军。左梦庚战败后率余部投降满清。
当然,这些历史故事,在司棋怒砸小厨房的风波中,几乎是看不出有什么连系的。答案在柳家的女儿柳五儿身上隐藏着。
我们来把“柳五”这个名字颠倒过来,便是“五柳”,正应了陶渊明之号“五柳先生,而陶渊明故里在浔阳柴桑,即江西九江。书中正是以此来隐指左良玉在九江口病死。
另外,书中介绍柳五儿跟平儿、袭人、鸳鸯、紫鹃一样标致漂亮,引得赵姨娘的内侄钱槐欲要娶她。第二十五回,赵姨娘买通马道婆,使魇魔法暗害王熙凤与贾宝玉,乃是隐指李自成的农民军于1644年三月十九日攻陷北京,使崇祯帝煤山自缢。赵姨娘内侄钱槐欲娶柳五儿,则隐指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取武昌。书中对赵姨娘及钱槐的描写,也反映了《红楼梦》对农民起义军所持的贬损和排斥态度。
写柳五儿素有弱疾,经常要芳官从贾宝玉那里拿玫瑰露喝,以及“柳家的”拒绝钱槐求亲,而盼望柳五儿能进怡红院去伺候宝玉,则是隐指左良玉避农民军之锋芒,以“清君侧”之名从武昌起兵,进军南京。
第七十八回,借王夫人口说道:
“是谁调唆宝玉要柳家的丫头五儿?幸而那丫头短命死了,不然进来了,你们又连伙聚党害这园子呢。”
这既是隐指左良玉死于九江,同时也隐指左梦庚投降满清后不过两年时间即死去。毕竟,柳家的和柳五儿母女,是可以影射左良玉和左梦庚父子的。
(左良玉)
在鸳鸯无意中撞破了司棋与潘又安的幽会后,小厮潘又安因惧怕逃离了贾府;司棋则因后来被查出和潘又安的传情之物,被逐出了大观园。这些隐喻的是什么呢?
1645年五月十六日,多铎率领清军进入南京之前,阮大铖与马士英分别逃走。六月,阮大铖在杭州投降满清,参与清军攻打南明的作战,后来在进攻福建时,暴病死于仙霞岭的石道上,因天气炎热,尸体很快腐烂,被清军草草掩埋。
马士英则欲投造福州的隆武帝,因李宗周等众多东林党人坚决排斥,而未被朱聿键接纳。即便如此,马士英还是坚持了抗清立场,在鲁王监国朱以海手下对清军的多次战斗中,都有马士英的参与。他的结局有多种传说,有传他死于对清军的作战中;有传他出家后遭出卖,被清军抓到凌迟;有传他曾与八大山人朱耷一起出家,二十年后病死。
在续书中写司棋与潘又安双双殉情,则对应了另一种传说:阮大铖与马士英逃出南京后,不久都被清军抓到而投降,后来一人被清军所杀,一人则跳崖而死。这个传说是最不可信的。马士英虽然在弘光时期弄权作恶,但最后他保住了自己的气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