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乡村:海阳“南榆山”脚下有个“北卧龙”

“卧龙”,是胶东村庄中的常见名称。关于其含义,主要有两种解释。

一种解释是:山为龙,村庄坐落在群山之间,故谓之“卧龙”。还有一种解释是:“卧龙”为“窝落”、“窝隆”的谐音雅化,指的是洼地。由于胶东半岛以丘陵地形为主,以上两种情况都不鲜见,因此就有很多“卧龙”村。

以海阳为例,该市辖区内就有两个村庄叫做“卧龙”,一个在行村镇(居南),一个在发城镇(居北)。为了避免混淆,北面的卧龙村在1981年就加上“北”这个方位,改称“北卧龙”村。而这组图片要介绍的地方,就是北卧龙村。

北卧龙村位于南榆山脚下,此前我们从埠后赶路到泉水头时,常从这里经过,但并没有进村参观。这次之所以去拍了一组图片,主要是前段时间有位朋友留言说:“自己老家就在卧龙村,可常年在外工作,回来的次数不多,所以很想看看故乡的现貌。”于是,再次路过这里的时候,我们就拍了组图片,做个简单介绍。

根据《海阳市镇村简志》的记载,明代杜姓来此建村,因村地处两岭之间,岭如卧龙,故命名为卧龙(后改名为北卧龙)。

按照2002年时的统计,北卧龙村286户,有杜、孙、姜、冷、贾、初、王等姓,其中孙姓人口较多,其次是姜姓、冷姓。

南榆山为海莱交界地带的一座大山(海阳有两座榆山,北榆山在海阳栖霞交界线附近),在地形上,堪称莱阳富水河谷地的屏障。正因为这一战略地位,抗战时期的榆山大会战就发生在附近(战场遗址在更南边的鲁疃村一带)。此战获胜,也为我军后来攻克赵保原盘踞的莱阳万第奠定了基础。

而在战争年代,北卧龙村也积极参军支前,该村村志收录的烈士有十人之多。

历史的硝烟散去,如今的北卧龙村依山傍水,展示出的是一幅清新的面貌。这里的桃子、葡萄、苹果种植面积都不少,是一个有名的水果产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