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故事】走进梅江镇墩头村:朱元璋封蒋国用为帅府骑将
走进梅江镇墩头村:朱元璋封蒋国用为帅府骑将
墩头村位于梅江镇政府驻地西偏南3000米。村民委员会驻墩头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地处丘陵。区域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77.9亩、山地4197亩。下辖墩头、宅口、后峧和杨村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622户,2040人。村民大多以种植水稻、蔬菜、水果和植桑养蚕为主业。
墩头自然村,村民委员会驻地。世居蒋姓,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浦江右元帅、国用公蒋宗武迁入。“立向定居,置墩筑塍”,所置之墩有东西两处,蒋氏营宅于其间,故取村名为墩头。有村民小组6个,483户,1468人,耕地677.5亩。村民大多以种植水稻、蔬菜、水果和植桑养蚕为主业。
宅口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西北250米。世居徐姓,元季自后峧衍分迁入,因地处后峧祖宅口,故名宅口。有村民小组1个,88户,275人,耕地132亩。村民大多以种植水稻、蔬菜、水果和植桑养蚕为主业。
后峧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西北200米。世居徐姓,元至正八年(1348)因七峰山故居被毁而迁入,因村后山岭交错而取名后铰,谐称后峧。有村民小组1个,62户,195人,耕地119.5亩。村民大多以种植水稻、蔬菜、水果和植桑养蚕为主业。
杨村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西南200米。世居倪姓,为古龙城倪氏后裔聚居地之一,因在梅溪边一个遍植杨柳的埠头边建村,故名杨村,也称杨村埠。有村民小组1个,29户,102人,耕地48.9亩。村民大多以种植水稻、蔬菜、水果和植桑养蚕为主业。
墩头自然村蒋氏,据叶坞《蒋氏宗谱》:
主修:蒋俶、蒋郁文;编纂:蒋伟。
本谱为民国二十年(1931年)重修木活字本。本谱始修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此为第十三次修,世系修录至第三十八世,排行字为:肃。共六十四卷,计六十四册,线装本。
卷一:凡例;卷二至卷七:文录;卷八:仪注;卷九至卷十八:墓图;卷十九:源流世系考;卷二十:蒋村之奇公派一支;卷二十一至卷六十四:浦阳第一世至三十八世。
始祖为蒋钱盈,字守善,唐乾宁(894——898)初因避乱,由湖州安吉迁居浦江之西皋。
始迁祖蒋国用,蒋鏞之子,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由兰溪洪塘里迁居本县墩头(今叶坞村)。
本支排行字为:(自廿三世起)余淳复忠质文启亨嘉祯祥恺敦俊严肃巍焕纲常
本支名人有:宋代蒋弥远,明代蒋继、蒋世瑞、蒋其养,清代蒋维藩、蒋尚德,现代蒋六山。
珍贵史料有:翰林学士承旨同中书平章事兼枢密院使蒲城章得象撰并书《唐宰相蒋公传》、苏轼、秦观《象传记》,左丞相陈康伯撰并书《宋翰林学士同知枢密院事蒋公传》、黄庭坚诗、王安石小诗、宋参知政事薛道拯撰、真德秀书《宋左谏议大夫国子祭酒蒋公传》、吴兴翰林学士承旨赵孟俯诗,男孩康有为先生寄蒋六山先生草书,章太炎先生寄蒋六山先生书,蒋介石题封签扉页“数典不忘”。
蒋镛,字可大。元大德二年生于仁田畈,大德九年(1305年)迁居洪塘里,曾以儒学领岁荐,授兰溪州孔目。元顺帝至正11年(1351年),红巾军发难,天下骚动,百姓苦不堪言。其时,蒋可大招募乡勇,结寨嵩山。乡里父老家居如平时。
龙凤四年三月(1358年),朱元璋率义军自皖南沿新安江下金华,抵达兰溪,蒋可大与其子国用谋相归附。通过明将胡大海的推荐,荣幸地收到了朱元璋的召见。当时,突寇长枪军活动猖獗,曾连陷宣城宁国、新安等处。又想长驱直进,入侵金华。因避嵩山之锋,便绕道潜行至义乌,又约好在严州的寇党首尾夹攻。金华土人曹里正获悉,星夜来报。蒋可大即派出其子国用、部领五百人马,衡牧疾走。平明时分,两军对垒。蒋国用一战而获全胜。不但刺死了长枪之帅,枭其首级,而且斩首了寇党近四五百人,缴获了印马。
此举博得了朱元璋的欢喜,除了奖赏之外,并封蒋可大为浦江翼付元帅。蒋国用为帅府骑将。次年,随胡大海出征伐越,拒张士诚,屡有战功。因命移镇诸暨,后来因与主帅谢再兴不合,于龙凤七年告老归田,明洪武二年卒于家,享年72岁。
沿塘徐姓有两位徐姓先贤。一位是大明开国功臣之首徐达,另一位是沿塘第十一代豪杰徐贵荣。徐达勇冠三军,谋划周全,对朱元璋忠心耿耿,为建立大明王朝立下汗马功劳,正史上记载翔实。包括白沙太阳岭脚上徐、下徐等村徐姓家族,以及与沿塘相邻的宅口、后蛟徐姓村民,都奉徐达为族贤,奉徐贵荣为贤祖。